沖突不曾間斷
前一陣子,印度克什米爾谷地(KashmirValley)發(fā)生罷工與暴力示威活動,抗議當地兩名年輕女孩外出拾柴火時,疑遭到印度安全部隊士兵奸殺死亡??棺h事件讓印屬克什米爾地區(qū)的作息大亂,公司、銀行、學校甚至是法院,都被迫宣布關閉,足見抗議之激烈。奸殺案讓當地脆弱、矛盾且敏感的安全、種族、宗教問題,再次被碰觸。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系時緩時緊,為了克什米爾地區(qū),兩方不僅發(fā)生過3次正式的武裝沖突,小規(guī)模的武裝沖突更是不曾斷開過。
盡管2004年印巴打開和平談判以來,克什米爾居民在近幾年擁有較為安祥的日子,然而,由于印巴雙方都不愿意在談判中做出讓步,克什米爾問題至今仍無法獲得妥善的解決。
外表的寧靜其實遮蓋不住內部的長期矛盾。相較于印度本土,雖然印屬克什米爾地區(qū)屬于半獨立的行政狀態(tài),人民仍希望問題能夠盡快地獲得解決。媒體報道,去年8月,就有超過50多萬民眾上街,在印屬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Srmagar)游行抗議,并在聯(lián)合國軍事觀察團辦公室前,表達希望國際社會能正視克什米爾問題。
緣由
克什米爾其實是一塊大約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介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阿富汗之間。歷史上,“克什米爾”原是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現則被拿來泛指克什米爾谷地(Kashmir Vailey)、查謨(Jammu)、吉爾吉特(Gilgil)和拉達克(Ladakh)的廣大高山地區(qū)。這塊地區(qū)曾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中國絲路南端的終點站,也是中亞細亞人印度半島之咽喉,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
二戰(zhàn)后,當英屬印度大陸自1947年從英國獨立,各土邦領導人被給予自由選擇要加入哪一個國家的權利。居克什米爾多數的穆斯林民眾,選擇加入巴基斯坦,但多屬印度教徒的領導階層、軍人與警察卻欲加入印度這一方,也拒絕了當時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勛爵(Mountbatten)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三方堅持不下的結果,克什米爾土邦王哈里·辛格(Maharaia Hari Singh)最后未做下任何的決定,從此種下禍因。
1947年10月,趁北方部落帕坦人攻擊克什米爾之機,巴國入侵克什米爾,希望加速克什米爾加入巴國的腳步。入侵舉動終使哈里·辛格轉往印度尋求援助,并在10月26日簽下《添加書》(Instrument of Accession),正式成為印度的一省。27日一早,印度軍隊就已抵達首府斯利那加。
雖有證據指出,在當時運輸工具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哈里·辛格與印度代表根本無法在26日及時見到面,但印度軍隊進駐斯利那加的事實已無法改變。巴國立即發(fā)表抗議,也拒絕承認哈里·辛格簽署協(xié)議的有效性。印巴第一次大規(guī)模武裝沖突于焉爆發(fā),直至聯(lián)合國印巴委員會在1948年8月與1949年1月分別通過克什米爾?;鸷凸裢镀钡臎Q議案,印巴雙方也表示同意的情況下,雙方才正式停火并且劃定?;鹁€??耸裁谞栔链朔譃橛倏耸裁谞柵c巴屬克什米爾,印巴雙方也在各自的控制區(qū)內創(chuàng)建地方政府。
1965年6月,雙方再度爆發(fā)第二次戰(zhàn)爭;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中,印度更是占了巴屬克什米爾的部分土地。1971年7月3日,兩國終于簽訂《西姆拉協(xié)議》(Simla Agreement),雙方同意尊重1971年雙方?;鸷笏纬傻膶嶋H控制線(the Line of Contr01)。
現在印屬克什米爾地區(qū),包含查謨、克什米爾和東部的拉達克(Ladakh);北方地區(qū)即為巴屬克什米爾(巴國稱北方區(qū)域,Northern Area),還有西南方一小塊稱為自由一克什米爾的地區(qū)(Azad Kashmir)。
克什米爾之所以復雜也在于宗教信仰分布的問題上。根據數據,克什米爾整體區(qū)域以穆斯林占7成為多數,再來才是印度教、佛教與錫克教等信仰。以信仰的分部來看,巴屬克什米爾99%皆屬穆斯林;印屬克什米爾的穆斯林大多居住在克什米爾谷地(大約有95%),印度教徒則多數居在查謨地區(qū)(大約有66%),東部的拉達克則為佛教徒的主要群聚地(大約有50%)。
克什米爾人的天性是相當愛好和平的。印度圣雄甘地曾忍不住贊嘆,“克什米爾是一道在黑暗中的和平曙光”(a ray of hope in the darkness)。
未來
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沖突,一度迫使生活在克什米爾谷地數以萬計的印度教徒逃離家園。印度指控,這些武裝恐怖組織都是受到巴國的暗中支柱。當然,巴國并不承認。國外媒體報道,克什米爾內的穆斯林反抗軍曾多達數百個,而其基地大都設在巴屬克什米爾的土地上。
最激進著名的武裝團體大概就是“虔誠軍”(Lashkar-e-Taliba)了。它不僅被指控是2000年策劃攻擊印度國會大廈的主謀之一,也是2000年12月策劃攻擊觀光勝地紅堡(RedFort)的主謀。虔誠軍鼓吹以暴力抗爭的手法與印度周旋,也時常以自殺炸彈的方式來攻擊印屬克什米爾內的軍事設施營地。
然而,也并非所有的反抗軍皆屬意追求加入巴基斯坦,1989年起也開始有組織要求克什米爾谷地的獨立,希望徹底擺脫印巴兩國,但這項主張從不被印巴雙方認同,美英兩國也不認可,深怕引起更大的紛爭。
隨著國際壓力的增加、人民支持度的減低、9·11后反恐戰(zhàn)的影響、印巴雙方和平談判的開展,武力沖突事件的確已逐漸減低。未來會如何?沒人能預測。
雖說印度曾承諾給予當地居民以公民投票來表決未來前途,但從未實施過。印度政府說,印屬克什米爾人民,早已以手中的選票參與當地政府選舉來解決公民投票的問題了。
現在印度政府希望,把現狀的停火控制線(Line 01 Contr01)正式定為印巴兩國的國境線,以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美英兩國也對此建議持支持的立場。但巴國卻堅決不同意把饒富礦產資源、穆斯林人口居多數的克什米爾谷地留在印度境內。
問題又回到原點,令人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