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今天,產權已引起了經濟界的廣泛關注。產權關系作為最基本的經濟關系,其重要性日益顯示出來。一定的產權制度總是基于一定的產權價值觀構建起來的,產權制度的有效運行和產權關系的協(xié)調,更依賴于產權倫理的規(guī)范與約束。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中,把產權倫理放在重要的位置進行研究。將會對產權制度的選擇和產權運行的績效產生重要的影響,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產權;產權倫理;現(xiàn)實意義
[作者介紹]宋雪艷,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上海,200241
[中圖分類號]D9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23(2009)02—0007—0003
“保護所有權乃是各國家的道德神;因為它在這些國家里維持家庭的和睦,使人道流行;因為人們之所以聯(lián)合起來,只是為了保障自己的所有權;因為唯有公正幾乎包括一切美德,而公正就是把屬于誰的東西給誰,因而歸結起來就是保障這種所有權?!狈▏?8世紀哲學家愛爾維修的這一論斷,道破了整個經濟社會運行過程中,產權與倫理之間的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產權是倫理的基礎,規(guī)定著一定社會倫理的基本特質和發(fā)展狀況;倫理是產權安排的價值尺度,是產權運作的重要規(guī)范和保護產權的基本方式。產權與倫理的結合,實質上構成經濟倫理中的一種重要的倫理價值形態(tài)——產權倫理。產權是經濟社會生活中一項根本性的制度安排,產權關系是人們之間最基本的經濟關系。產權安排中包含著深刻的倫理規(guī)定,產權關系的協(xié)調更需要道德的調節(jié)。產權倫理作為調節(jié)人們財產權利關系的基本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全部經濟倫理的核心,是整個社會倫理的基礎,它對經濟社會生活,對當前我國經濟的改革和發(fā)展,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突破“概念”看實質
什么是“產權”、“倫理”?什么是“產權倫理”?這些是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概念。
所謂“產權”,即財產權利,也稱財產權,它是人們圍繞財產而建立和形成的經濟權利關系,如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受益權等。產權的直接形式雖然是人對物的關系,實質上卻是產權主體之間的關系。產權所觸及的實質是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而倫理則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各種道德規(guī)則和行為標準”。那么,這兩者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實質上,“產權”是在承認社會個體的“逐利”動機和“獲利”手段正當的前提下,對社會個體獲得財產的方式、擁有財產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界定的法律概念。因此,它作為對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進行的經濟活動、形成的經濟關系和獲得的經濟利益的集中體現(xiàn),應當是清晰明確的。只有真正做到了這樣的清晰明確,現(xiàn)實社會個體的存在才能擁有堅實的基礎。人們對特定社會個體之諸行為的判斷和評價,才具有真正現(xiàn)實的依據和合法性。因此,就“產權”與“倫理”的相互關系而言,可以說前者是后者最重要的基礎和根本前提之一。所以,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一下這個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概念——產權倫理的內涵。
所謂產權倫理,就是人們在處理產權關系中所形成的一種自律性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是調整人們財產權益關系的一套規(guī)范體系。產權倫理包含兩個層次:首先它是一種制度倫理,是產權制度確立的依據和運行的準則;其次,它也是一種行為倫理,是人們在處理產權關系中的行為準則。產權倫理是一種以權利為基礎構建起來的道德體系,其實質和核心就是“尊重和維護人們正當的財產權利”。作為調節(jié)人們產權關系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產權倫理也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產權占有倫理、產權使用倫理、產權收益?zhèn)惱砗彤a權轉讓(交易)倫理等。
二、產權與倫理關系概述
產權(property)和倫理(ethic)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前者所涉及的是經濟利益和財產關系,屬于經濟學和法學研究的范圍;后者所涉及的則是倫理關系,屬于哲學、特別是倫理學關注的領域。不過,要真正面對這兩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關系,便會發(fā)現(xiàn)它們是非常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產權與倫理的關系,首先表現(xiàn)在一定的產權界定是倫理道德產生的前提。倫理道德是調節(jié)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這種調節(jié)之所以需要,首先是因為人們之間有了利益的區(qū)分,而這種利益區(qū)分首先又是通過產權界定來實現(xiàn)的。
其次,社會的產權安排規(guī)定著社會道德關系的性質、內容及其變化。產權是一種基本的社會權利安排,也是人與人之間一種最基本的經濟關系,因而,它規(guī)定著人們之間基本的倫理關系和相應的道德觀念。
再次,產權規(guī)定了人們之間對財產的權、責、利關系,因而強化了人們的倫理責任。一定的倫理責任是建立在一定相應權利基礎上的。同時,當社會賦予了人們一定的權利,也就要求人們必須承擔一定的倫理責任。
由此可見,產權與倫理的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如此密切,那么對于兩者的結合體——產權倫理的研究就顯得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了。
三、研究產權倫理的現(xiàn)實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都或多或少與產權倫理的缺失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fā)展,更需要在全社會確立一種健全的產權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觀念。因此,研究產權倫理及其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其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產權倫理作為經濟倫理的基礎,是調節(jié)人們之間財產權利關系的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也是調整人們產權關系的一套規(guī)則體系。它通過不同的價值取向來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對于產權倫理的研究,其現(xiàn)實意義正是通過它的價值取向的影響力表現(xiàn)出來的。
(一)產權倫理的功利價值:促成經濟利益最大化
產權倫理作為經濟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首要的功用就是服務于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處于經濟領域里的社會主體,總是把經濟利益擺在核心位置,產權倫理只有認同并服務于這一核心,其存在才成為可能。而產權主體之所以接受產權倫理原則的規(guī)范,絕不是為了用產權倫理來約束自己的利益追求。相反,正是因為產權倫理能夠為主體求得最大化的利益實現(xiàn),才使得產權倫理在市場領域里占有一席之地。產權倫理的功利價值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為經濟制度提供了最有效率的理念支持。經濟行動效率受制于具體的經濟制度,而一種經濟制度的建構總是在一定的價值理念的支配下完成的。產權倫理具有前瞻性,它的功利價值理念是經濟制度得以實現(xiàn)的價值導向。其次,產權倫理通過激勵,為產權主體行為提供精神動力。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和維護人們正當財產權利不受侵犯。一方面,通過倡導權利與責任對等的產權制度安排;另一方面,通過提倡按生產要素分配和按勞取酬的價值理念,克服了“搭便車”和“吃大鍋飯”的弊端,從而激活了產權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活了經濟發(fā)展的精
神動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承認私人合法勞動所得的合理性,并給予有效保護,從而極大激發(fā)了勞動者的積極性,激發(fā)了經濟主體“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財富的信心,使得社會主義的“蛋糕”越做越大,個人的口袋也越來越鼓。再次,產權倫理通過宣傳、教育,內化為經濟主體和人們的行為規(guī)則和價值觀念。有效的倫理約束可以大大降低產權保護及其運行成本,從而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一個社會的人們缺乏必要的產權倫理意識,侵犯產權的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產權紛爭時常出現(xiàn),相應地交易成本也會大大增加。因而,在全社會樹立一種保護產權的價值觀和倫理觀,培育人們自覺的產權倫理意識,這也是實現(xiàn)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
(二)產權倫理的道義價值:促成自利行為公益化
產權倫理的功利價值直接服務于經濟主體的自利目標,體現(xiàn)了產權倫理與經濟利益的一致。而產權倫理的道義價值則直接服務于社會的公益目標,體現(xiàn)著經濟主體與社會和他人關系的一致。產權倫理的功利價值應以不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背離道義的價值原則為原則。需要注意的是,自利行為公益化絕對不是將個人利益簡單地公有化,而是要求經濟主體的自利行為同時體現(xiàn)出對于社會和他人的意義。具體說來,產權倫理的道義價值,可以從自利行為的過程公益化和結果公益化展開。過程公益化即產權主體的自利實現(xiàn)過程必須也是他利的實現(xiàn)過程。作為財產的主體,他只有使用自己的生產資料,生產出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以滿足他人需要,在市場上通過平等交換,獲得價值。因此,自利行為必須要以他利為前提,即滿足他人的需要為前提,從而他利也即成為了公益。結果公益化即產權倫理要求經濟主體從兩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通過納稅使一部分經濟利益的所有權發(fā)生轉移,以社會公共福利為歸宿;另一方面,產權主體對自利最大化的追求,通過合法競爭,擴大生產,從而使財產主體的財產增值,于社會則意味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和稅收,產權倫理的道義價值從而得以實現(xiàn)。
(三)產權倫理的文化價值:促使物性文化人性化
市場經濟的性質決定了經濟利益在經濟活動中的至上性。因此,這里的文化也總是圍繞經濟利益展開。例如:商業(yè)文化里的“一分價錢一分貨”、“時間就是金錢”等觀念,雖然有著文化味道,卻明顯包含著工具味。許多人接受這種物性文化的熏陶后,人們會感到他們身上銅臭味多、人情味少。如在中國人情味極濃的社會中,人們講究“禮尚往來”,而你用AA制與朋友聚餐,別人會難以接受;親戚、朋友之間買賣物品,討價還價,別人說你小氣;相互之間幫點忙,你按時計酬,別人不能理解。恰恰產權倫理在這里有“化干戈為玉帛”的作用。由于產權倫理是功利價值和道義價值的統(tǒng)一,而功利與物性相通,道義與人性相融。所以,實現(xiàn)物性文化與人性文化的融合,正是產權倫理文化價值之所在。首先,產權倫理通過倡導經濟活動中的人文意識,淡化經濟文化的物性特質,從而縮小物性文化與人性文化之間的差距。如通過商業(yè)標示“企業(yè)即我家”、“廠興我榮、廠衰我恥”作為一句企業(yè)文化術語,其物性特質被其人文情懷巧妙包容了。其次,產權倫理可以遏制經濟文化中的唯利主義思潮,防止經濟文化的物性特質過分膨脹,最終把物性文化限定在符合人性的基礎上。現(xiàn)代產權倫理肯定了產權主體自主經營、自由流動、自利追求的權利,但是由于現(xiàn)實中的產權都不是孤立的,而總是與其他產權處于相互聯(lián)系之中,因此,“外部性”不可避免,而負“外部性”是對他人利益造成損害。由此,產權倫理的自律意識將約束這種行為的負面性。同時,產權倫理將“平等互利”作為基本原則凸顯出來,對“互利”的認同,實質上是對經濟主體謀利行為的權利確認,在人格意義上體現(xiàn)著對其他主體人的價值肯定。由于在經濟領域里有了對人的關懷,經濟文化與日常文化的溝通就成為可能。這將有利于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
總之,產權倫理以它特有的功利、道義和文化價值取向,浸潤于人類文明的各個層面,從而影響著人們的經濟實踐活動,也為人們的經濟行為增添了許多人文關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加強對產權倫理的研究,必將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深遠的影響,其現(xiàn)實意義更是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