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末的言論結(jié)社集會自由

        2009-04-29 00:44:03侯宜杰
        史學集刊 2009年5期

        侯宜杰

        摘要:清末預備立憲以后,為了約束人民的言論與政治活動,清政府頒布了《結(jié)社集會律》和《報律》。人民強烈反對某些規(guī)定,清政府和資政院又加以修改。有的官僚往往封殺報紙或解散社團,摧殘與維護言論結(jié)社集會自由的斗爭時有發(fā)生。但從實際情況看,《報律》為國人辦報創(chuàng)造了較為寬松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其明顯突出的表現(xiàn),一為注冊登記手續(xù)極其簡單,二為言論相當自由。《結(jié)社集會律》打破了嚴禁結(jié)社集會的禁網(wǎng),只要不是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為目的的革命黨和秘密組織,一切公開的政黨和團體均取得了合法存在的權利。對人數(shù)的限制也被突破。不過,一旦民眾的行動超越了執(zhí)政者的容忍極限,他們就下令禁止?;首鍍?nèi)閣更加專制暴虐,違法剝奪民權,結(jié)果引起辛亥革命,葬送了清王朝。

        關鍵詞:清末;結(jié)社集會律;報律;自由

        中圖分類號:K2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59-8095(2009)05-0052-09

        歷代封建王朝為了維護專制統(tǒng)治,均嚴厲禁止人民結(jié)黨立會。清王朝以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中國,害怕漢人反抗,禁令尤嚴,人們對此也諱莫如深。直到戊戌變法之前,維新志士發(fā)起成立了少數(shù)團體,禁網(wǎng)始被沖破一道缺口。變法失敗后,慈禧又嚴禁結(jié)社立會,并懸賞緝拿康有為、梁啟超和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因此,在1906年9月朝廷宣布預備立憲之前,國內(nèi)沒有公開的政治團體。預備立憲詔旨頒布以后,主張君主立憲的立憲派以為朝廷既然決意立憲,就不能不向立憲國家學習,視結(jié)社集會自由為神圣不可侵犯,于是籌建了第一批立憲團體。國人自辦的報紙(當時一些刊物也稱報紙)出現(xiàn)于19世紀70年代,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后,有志之士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喚醒同胞,方重視創(chuàng)辦報紙。20世紀初,報紙逐漸增多,但數(shù)量仍很有限。在1905至1907年間,負責管理報紙的部門為民政部(初名巡警部),其制訂的條例先后有《大清印刷物專律》、《約束報館規(guī)則》和《報館暫行條規(guī)》。

        1907年10月,清政府向英國借款修筑蘇杭甬鐵路,只準江蘇、浙江兩省紳商搭股,不準商辦。兩省紳民和學生立即掀起堅拒借款、鐵路商辦熱潮,南方各報責難政府不遺余力。11月20日,朝廷諭令學部申誡學生,不準干預政事。12月23日命民政部編訂報律。24日下令擬訂政事結(jié)社條規(guī):“各國君主立憲政體,率皆大權統(tǒng)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而施行庶政,裁決輿論,仍自朝廷主之。民間集會結(jié)社,暨一切言論著作,莫不有法律為之范圍,各國從無以破壞綱紀、干犯名義為立憲者。”“不曉事體者,遇有內(nèi)外政事,輒借口立憲,相率干預,一唱百和,肆意簧鼓,以訛傳訛,侵尋日久,深恐謬說蜂起,淆亂黑白,下陵上替,綱紀蕩然”?!懊袂楣滩豢刹贿_,而民氣斷不可使囂,立憲國之臣民,皆須遵崇秩序,保守平和”?!艾F(xiàn)在京師資政院、外省諮議局,業(yè)經(jīng)飭設,原為立議院基礎。嗣后各省利病,均應由該省諮議局詳細討論,如確有見地,可呈請本省大吏咨送資政院,采擇核辦,不得凌躐無序,紊亂政體,尤不得胥動浮言,妨害治安”?!疤扔泻檬轮?,糾集煽惑,搆釀巨患,國法具在,斷難姑容,必宜從嚴禁辦”。25日再發(fā)整頓學務諭:“不準干預國家政治及離經(jīng)叛道、聯(lián)盟糾眾、立會演說等事,均經(jīng)懸為厲禁”,教育部門必須對學堂切實整頓,學生如不遵從,“立即屏斥懲罰”,教師管教不嚴,一并重處。26日,又令民政部等衙門嚴行查禁在京師開會演說。

        這幾道命令氣勢洶洶,蠻橫至極,引起一些官員的憂慮。12月31日,御史趙炳麟上奏說:“開會、結(jié)社,未可一概禁止?!薄胺浇駮r局艱難,正賴京外士民同德同心,講求政學,若不分別辦理,一概禁止,實非治平之道”。他主張:“妥議章程,凡研究政治、法律、農(nóng)商、教育等會,必報部立案,一經(jīng)核定,國家力任保護。其妨礙治安、不守法律所規(guī)定者,即行查禁。似此分別辦理,庶合朝廷預備立憲之至意。”1908年1月18日,御史黃瑞麒又奏稱:“邇來民智漸開,咸知家國一體、休戚與共之義,其望治之心切,斯其忠義之氣張,迎其勢而扶植匡正之,可以養(yǎng)成尊君親上、尚公敢任之民俗。臣愚以為一切言論、集會之事,但須明定法律,使之不悖于尊卑之大防,而民間之請愿要求,亦宜曲為轉(zhuǎn)圜,不可過事禁抑,以阻其欣欣自向之意。否則,情志不達,至于相激,奸人得乘間以肆其簧鼓煽誘之術,甚至橫溢沖決,不可收拾,則臣有不忍言者矣?!?/p>

        1908年3月11日,憲政編查館大臣上奏的《結(jié)社集會律》頒布實行。奏折稱:結(jié)社集會種類甚多,“除秘密結(jié)社、潛謀不法者應行嚴禁外”,其他團體“但令宗旨無悖于治安,即法令可不加以禁遏”。在歐西立憲各國,國愈進步,結(jié)社集會之風愈盛?!罢撈涔τ?,實足以增進文化,裨益治理。然使漫無限制,則又不能無言嚨事雜之虞。是以各國既以人民結(jié)社集會之自由明定之于憲法,而又特設各種律令以范圍之。其中政治社會關系尤重,故國家之防范亦彌嚴,先事則有呈報,以杜患于未萌,臨事則有稽查,以應變于俄頃,上收兼聽并觀之益,而下鮮囂張凌亂之風。立憲精義,實存于此?!薄督Y(jié)社集會律》共三十五條,除規(guī)定秘密結(jié)社一律禁止、非政治性結(jié)社集會不必呈報、經(jīng)官批準立案的結(jié)社集會不在此限外,關于政治性的結(jié)社集會規(guī)定:政事結(jié)社成立之前,必須由首事人開具宗旨、名稱、社章、辦事處、設立之年月日,首事人、佐理人和辦事人的姓名、履歷、住址,現(xiàn)有入社人數(shù),呈報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在京申報民政部核準,在外由巡警道、局呈本省督撫核準,咨部存案。政論集會,須先定倡始人,由倡始人于開會前一日將宗旨或事由、會場、開會時間,倡始人的姓名、履歷、住址,現(xiàn)有入會人數(shù),呈報會場所在地巡警或地方官署。凡關系公事之結(jié)社集會,雖與政治無涉,若巡警或地方官署為維持公安起見諭令呈報,應即遵照辦理。凡于室外道旁集眾開會或整列游行者,也由倡始人于開會前一日將宗旨或事由、會場、時間,倡始人的姓名、履歷、住址、人數(shù)、應經(jīng)路線等呈報。軍人、巡警、官吏、僧道及其他宗教師、教習和學生,未滿二十歲的男子、婦女,曾判監(jiān)禁以上之刑者,不識文義者,不準參加政事結(jié)社和政論集會。政事結(jié)社以一百人為限,政論集會以二百人為限。政論集會時,巡警或地方官署得派遣人員臨場監(jiān)察;集會或游行之際,如有任意喧擾或跡涉狂暴者,巡警或地方官署得量加阻止,有不遵者,得勒令退出;集會講演如有語言悖謬或滋生事端、妨害風俗之虞者,巡警或地方官署得飭令中止。無論何種結(jié)社,若民政部或本省督撫及巡警道、局和地方官為維持公安起見,飭令解散,或令暫時停辦,應即遵照辦理。無論何種集會和游行,巡警或地方官署為維持公安起見,得量加限禁,或飭令解散。還規(guī)定了對違犯者處以罰金、拘留、監(jiān)禁處分。

        三天之后,即3月14日,憲政編查館大臣上奏的《報律》亦頒布執(zhí)行。奏折稱:“環(huán)球各國,莫不注重報紙?!薄傲家詧蠹堉畣⒌闲聶C,策勵社會,儼握文明進步之樞紐也。然利之所在,弊亦隨之。激揚清濁,不無代表輿論之功;顛倒是非,實滋淆惑民聽之懼。以故各國俱特設專例,為之防閑。”“中國報界知識甫經(jīng)萌蘗,際茲預備立憲之時,固宜廣為提倡,以符言論自由之通例。而橫言泛濫,如川潰防,亦宜嚴

        申厲禁?!?/p>

        《報律》是在民政部擬出的草案基礎上修訂的,共四十五條。主要規(guī)定有:開設報館、發(fā)行報紙者,在發(fā)行二十日以前,將報紙的名稱、體例,發(fā)行人、編輯人和印刷人的姓名、履歷、住址,發(fā)行所、印刷所的名稱、地址,呈送地方官衙門,申報本省督撫,咨明民政部存案。呈報時附繳保押費,每月發(fā)行四次以上者繳銀五百元,三次以下者二百五十元,專載學術、藝事等項的免繳,宣講及白話等報亦同。日報于發(fā)行前一日晚十二點以前,其他報于發(fā)行前一日中午十-點以前,送巡警或官署查核。審判衙門禁止旁聽的訴訟事件,未經(jīng)公判的預審事件,主管衙門禁止登載的外交、海陸軍事件,未經(jīng)閣抄、官報公布的諭旨、章奏,均不得揭載;詆毀宮廷、淆亂政體、擾害公安、敗壞風俗之語,均不得揭載;不得挾嫌誣蔑,損人名譽。并規(guī)定了對違犯者的各種處罰。

        在預備立憲期,頒布一些法律,由人治進入法治,很有必要。然而制定法律的目的應是限制政府的專制行為,保護并擴大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頒布《結(jié)社集會律》打破了專制時代的厲禁,給了人民結(jié)社集會的自由,無疑是進步的。但開放又是有限的,無端地剝奪了廣大文盲和婦女等人的權利;限制人數(shù)、禁止教員學生干預政治和開會演說,毫無道理;而籠統(tǒng)的“為維持公安起見”的規(guī)定,又給了當局隨意解散或停止結(jié)社、集會、游行的借口,使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失去保障。《報律》規(guī)定的送審制度是典型的專制行為,所謂“擾害公安”、“損人名譽”等等,均未有具體明確的界定,只能有利于當局的蠻橫干涉,不利于言論自由。兩個法律遭到廣大民眾反對是必然的。

        1909年11月浙江諮議局開會時,陳敬第、沈鈞儒等十幾名議員提出:結(jié)社集會“不應設何種之限制”,限制人數(shù)“與立憲之旨絕對不相容”,必須“削除”。1910年8月,諮議局議員聯(lián)合會就《結(jié)社集會律》通過一項議案,請求資政院修改。指出:各國憲法均許人民自由結(jié)社集會,我國剛剛預備立憲,“亟須牖國民政治之知識”。禁止教習結(jié)社集會,與要國民具有政治知識的本旨相背馳,與現(xiàn)行各項法律相矛盾,對教育政策也大有妨礙,“應行刪除”?!跋拗迫藬?shù),于法理不合”,“純屬立法者之任意規(guī)定”,“東西各國無此全無根據(jù)之法律”,“事實上亦無實效”,“于政策上尤生重大之惡果”,“本條應全刪”。

        在1910年10月召開的第一屆資政院會議上,法典股議員審查了諮議局議員聯(lián)合會的陳請,認為既然允許國民結(jié)社集會,“而忽然于人數(shù)加以限制,頗覺不合”,應將這一條“全然刪去”。原律限制教習、學生結(jié)社集會,“現(xiàn)在明白法律、政治的人,大半皆從事于教育,若是加以限制,則于政黨發(fā)達大有妨礙”,亦把這一條刪去。還提出,原定“維持公安起見”,并未定出條件,沒有界限,應改為“認為妨害治安”。會議通過了修改后的結(jié)社集會律。

        《報律》更招致輿論的抵制和猛烈抨擊?!墩趷蹏鴪蟆返拇朕o最為尖銳:“甚么叫《報律》呀?簡直的外號兒就叫收拾報館!堵住報館的嘴,不準你說話,就是《報律》的真精神!”對報紙發(fā)行前送審的規(guī)定,北京各報館亦聯(lián)合發(fā)表宣言書進行駁斥,表示將采取一致行動,予以抵制。

        在施行過程中,民政部也覺得《報律》“尚有窒礙難通之處”。如發(fā)行前的檢查制度,原草案沒有此條,是憲政編查館加進去的。民政部認為:“官署雖有檢查出版之權,并無核定報章之責,報館如有違犯,自可于發(fā)行之后執(zhí)法嚴懲,不能于發(fā)行以前先事干涉?!眰}促檢查,“既難保無疏漏之病,遍加勘定,叉不勝其檢查之煩。且制定《報律》原為嚴防流失起見,若必待檢查定而后發(fā)行,則一切違犯之處,報館轉(zhuǎn)可不任其責,而此數(shù)十條《報律》亦屬贅疣,似與定律初意,不相吻合”。1909年10月又奏請加以改正。改正的主要之點是廢除了發(fā)行前的檢查,改為每號報紙發(fā)行日,遞送所在地官署。保押費由原來每月發(fā)行四次以上者繳銀五百元減到三百元,三次以下者由二百五十元減到一百五十元;原定白話報不繳保押費不合理,刪去。1910年3月奏請交憲政編查館復核。憲政編查館再加修改,同年10月將報律修正案提交第一屆資政院會議討論。

        北京報界公會的《京津時報》、《中國報》、《國民公報》、《北京日報》、《帝國日報》、《帝京新聞》、《憲志日刊》聞悉,聯(lián)名上書資政院,除具體批駁報律修正案幾條規(guī)定意在摧殘輿論外,還強調(diào)指出:“限制人民言論自由實為歐西各國所無”,修正案依據(jù)的是幾十年前日本的新聞條例,而這個條例目前在日本也無報紙遵守,為何我國還要把它奉為金科玉律?現(xiàn)在中國“社會之復雜,道德之墮落,官吏行為之橫暴,國民生氣之萎敝,雖在明治以前已不如今日中國之甚,故中國今日之定報律,即疏節(jié)闊目,力求寬大,猶慮國民之畏避,不肯盡言,安可故為苛條,使之沮喪不言耶!”請資政院強硬議駁,并聲言:“非斟酌刪除,礙難遵守?!?/p>

        資政院議員們討論時,主要針對報律修正案關于秘密和損害他人名譽兩條進行駁斥。他們說,修正案規(guī)定損害他人名譽,不論有無事實,報紙不得登載,登載都算有罪,都要受罰,太無道理?!凹扔惺聦?,則已無名譽之可言,尚何損害之有?”貪官污吏全賴報紙監(jiān)督,“若禁報紙登載,其何以儆奸慝而伸輿論?”而且“損害”“無一定標準,則辦報之人日日在監(jiān)禁之中,時時有罰金之事。凡報館言論,原以主張公道、激濁揚清為天職,若加以如此箝制,則報館無置喙之地矣!”不準登載的秘密事件,條文過于簡略,報紙沒有依據(jù),“窒礙甚多”。總之,這些規(guī)定不是提倡言論自由,“只能實行取締本國報館,為摧殘輿論之計”,“令通國輿論機關無以自存,必爭設立于各租界而后快”。

        經(jīng)過討論,第一屆資政院會議通過了《報律》。主要規(guī)定有:開設報館、發(fā)行報紙,發(fā)行人事先要將名稱、體例、發(fā)行時期,發(fā)行人、編輯人、印刷人的姓名、履歷、住址,發(fā)行所、印刷所的名稱和地址,呈報官署,申報民政部或本省督撫,咨部存案。呈報時附繳保押費,所繳數(shù)目除修正案提出的每月發(fā)行四次以上者繳銀三百元,三次以下者一百五十元外,在京師、省會和商埠以外發(fā)行的還可享受優(yōu)惠,減少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同時恢復了專以開通民智為目的的報紙及白話報,全免保押費;專載學術、藝事等等的報紙,不用繳納,以示鼓勵提倡。廢除了事前檢查,改為每號報紙發(fā)行日遞送所在地官署及本省督撫或民政部各一份存查。冒瀆乘輿、淆亂政體、妨害治安、敗壞風俗之語,俱不得登載。損害他人名譽之語,不得登載,但專為公益、不涉陰私者,不在此限。官署禁止登載的外交、海陸軍事件及其他政務,和禁止旁聽的訴訟或會議事件,均不得登載。并規(guī)定了對違反者的各種處罰。

        人民的立場總是與官方有一定的距離,有時甚至對立。某些官僚只知有官權,不知有民權,只要認為報刊上的言論或某個社團于己不利,或是對其有所懷疑,便找個借口,利用職權加以封殺或解散。因此,摧殘與維護言論結(jié)社集會自由的斗爭也時有發(fā)生。

        在結(jié)社集會方面,首遭解散命運的是政聞社,不過情形比較特殊。該社是梁啟超1907年10月在日本東京組織的立憲團體。由于戊戌變法時結(jié)下的宿怨,慈禧一直通緝拿辦康有為、梁啟超,仇恨始終未

        能化解???、梁多方運動滿族親貴開放黨禁,可是沒有達到目的。故1908年2月政聞社本部遷往上海后,并未呈報政府立案。8月13日,朝廷以該社“內(nèi)多悖逆要犯,廣斂資財,糾結(jié)黨類,托名研究時務,陰圖煽亂,擾害治安”為名,下令查禁。其實,查禁的主要原因是康有為“自海外密電某當?shù)溃堐擂熔弥颤h攬權,及外間有康、梁秘聯(lián)粵督岑春煊,謀倒張之洞、袁世凱之謠”,引起奕勖、袁世凱、張之洞憤怒;其組織的帝國憲政會又聯(lián)絡海外五洲二百余埠華僑上書請愿,提出撤簾歸政、遷都江南及改大清國號為中華國等要求,這在慈禧和奕勖等人看來,即為大逆不道。由于帝國憲政會遠在海外,鞭長莫及,政聞社系梁啟超所組織,且沒有批準立案,所以就下令將其查禁。

        吉林自治會的被解散另有原因。該會成立以后,會長松毓為官場所忌,會員張松齡因私欲得不到滿足也懷恨在心,寫信控告他“款項不清,任用私人”等等。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和吉林巡撫陳昭常遂給該會加上“私擬章程,多未合法”,“于營利則多方講求,于公益則未聞舉辦”,“殊與自治義理大有不合,更與政府宗旨顯相違背”的罪名,于1908年10月下令解散。

        袁世凱任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時也想將粵商自治會解散。1907年11月,廣東省西江發(fā)生一起搶劫懸掛英國旗幟的中國船只事件,英國以護航名義派出十余艘炮艦駛進西江,并要求清政府將西江緝捕權交由海關稅務司管理?;浬套灾螘从诖藭r成立,發(fā)電指責外務部答應英國的要求。1908年2月5日,日本商船二辰丸裝運軍火,在澳門附近為中國海軍巡邏船弋獲,因其沒有運往中國軍火的護照,遂將船械扣留。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照會外務部,聲稱中國將二辰丸拘留違約;以后又提出立即釋放二辰丸,賠償被扣期間的損失,中國政府對撤換國旗鳴炮致歉,收買該船軍火,處置扣船官員五項條件。外務部全部接受。3月19日,兩廣總督張人駿遵照外務部所議各節(jié)釋放二辰丸?;浬套灾螘R上召開了十萬群眾參加的大會,提出應當罷斥袁世凱,廣東不擔負賠償費。接著開展了抵制日貨運動,影響波及上海、廣西以及香港、南洋、澳洲等地。袁世凱大為惱怒,幾次致電張人駿,給粵商自治會妄加罪名,要其查辦會長陳惠普等人,解散該會。張人駿令廣州府查復。廣州府復稱:十數(shù)年來,凡地方公益,陳惠普等人無不挺身直赴;近年所辦各事,皆為地方謀求大利。力爭西江捕權及二辰丸案,“雖不無過激之處,要之皆愛國之士,朝廷尚須加以獎勵,萬不可誤聽謠言,以陷善類?!睆埲蓑E據(jù)此以復,袁世凱默然。同年11月香港掀起抵制日貨高潮時,袁世凱又舊事重提,必欲將該會置于死地而后快。張人駿電復說:該會為“商會中人研究商業(yè)而設,稟明在案。商會自治,功令所許,非等違禁私集,主持之人均系殷實正商”?!叭魧⑹讜藨娃k,在日人為以怨報德,在我為加罪無辜?!薄叭翎咄馊藷o據(jù)之言,歸咎地方正當商首,適墮彼等計中?!庇捎趶埲蓑E竭力維護,袁世凱始終未能如愿。

        在頑固守舊大臣眼里,人民結(jié)社集會請愿并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與政府為難,西方那一套辦法在中國不適用,1910年6月16日第二次國會請愿后他們就“力主以嚴旨震嚇,以免嘵嘵不休?!避姍C大臣們均主張解散代表團,限制開會演說,派遣密探偵察請愿代表的行動,企圖羅織罪名將請愿運動鎮(zhèn)壓下去。但是,輿論的強烈使他們不敢公然與人民為敵。1910年7月4日,北京國會請愿同志會在北京外城巡警總廳立案,民政部的侍郎等多數(shù)官員主張要與軍機大臣商定。尚書善耆深恐軍機大臣阻撓,說:“凡人民結(jié)社立會能不違背法律者,本部即有保護之專責。查國會請愿一事,多系志士熱心愛國,以和平主義力求進行,該會既無強挾之要求,即為不背法律,應即允準立案,無庸請商政府,以致多所轉(zhuǎn)折?!碑敿磁鷾?。

        在言論方面,1906年9月,北京的《中華報》被巡警部以“妄議朝政”等罪名封禁,并將主筆遞解回籍?!洞蠊珗蟆放u說:“當茲察納輿論、勤求民隱之時代”,“斬然撲滅,施以決絕之手段,恐非所以尊崇民格、預備立憲之意也?!?907年5月,《北洋日報》因痛詆賄買黑龍江巡撫的段芝貴遭到封禁。8月,汪康年辦的《京報》因登載奕勖受賄被勒令停刊。《廣益叢報》著文說:“政府之于專制也,乃取其實而不欲居其名;于立憲也,則用其名而惟恐蹈其實?!?/p>

        1909年8月革命黨人辦的《民呼日報》遭到封禁,《時報》和《東方雜志》均為其打抱不平,批評政府和官吏“壓迫輿論及故人人罪之非法”。同年9月,北京的《中央大同日報》、《國報》因登載東三省交涉之事,評論外務部喪失國權,外務部以其泄漏機密,有礙交涉,奏請勒令停止出版?!都秩請蟆芬惨虻禽d東三省督撫與外務部往來要電,被禁止出版。京師的輿論為之嘩然。上海的《時報》就此發(fā)表評論說:“不及幾月中,報界之被摧殘者已落花流水如此矣,此亦預備立憲第二年應有事耶?嗚呼!”在輿論的譴責下,不久《國報》改名《中國報》,《吉林日報》改名《吉林時報》,《中央大同日報》仍用原名,得以繼續(xù)出版發(fā)行。

        1910年5月9日,天津的《北方日報》剛出版一天,直隸總督陳夔龍因其刊登的廣告內(nèi)有“監(jiān)督政府,響導國民”字樣,指為“大不敬”,當即勒令停刊,并逮捕了主筆。報社同仁立電各報,“乞持公論”。省諮議局正副議長馬上面謁當局,據(jù)理力爭。各界大憤,電約各省報界聯(lián)稟民政部,代為申理。陳夔龍迫于公論,不得不準許該報出版發(fā)行。

        1911年7月,漢口的《大江報》發(fā)表《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時評,詹大悲遭到拘捕,報館被封?!稌r報》立即指斥當局大興文字獄,破壞立憲制度,予以聲援。

        由于摧殘言論自由不符合《報律》的規(guī)定,不得人心,某些有良知和按法辦事的巡警也不唯官僚之命是聽。如1909年6月,憲政編查館提調(diào)寶熙因為屢受報紙評論,欲以辱罵官長的罪名,要北京內(nèi)城巡警總廳廳丞章宗祥將某報封禁。章宗祥拒絕執(zhí)行,答以:“指摘官長未犯《報律》,何能任意羅織;且《報律》為憲政編查館所定,尤未便出爾反爾。”寶熙啞口無言,悻悻而返。官高權大的軍機大臣等人認為報紙煽動鬧事,更想壓制。可是,又怕落下專制暴虐的罵名,不敢直接出面,便找替罪羊。如1910年召開第一屆資政院會議時,軍機大臣對民政部尚書善耆說:“現(xiàn)在民選議員敢如此狂縱囂張者,系多以報館為后援之故,否則,斷不至此;且各報登載續(xù)請國會及剪發(fā)等問題,均足以擾害大局,尤非嚴加禁締不可?!鄙脐炔灰詾槿唬瑒C然答道:“資政院既準報館旁聽,則照議場情形登錄,即不能限締。且會議剪發(fā)、國會等事,亦為確有之事,并非虛捏,與違犯《報律》者不同。本部雖有管理報館之責,亦斷不能濫行干預,致負摧殘輿論之謗。”將他們頂了回去。

        實事求是地說,清政府改革專制政治剛剛起步,就為國人辦報創(chuàng)造了較為寬松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其明顯突出的表現(xiàn)有二:一為注冊登記手續(xù)極其簡單,二為言論相當自由。

        注冊登記,只要發(fā)行人按照《報律》規(guī)定,開具報紙的名稱、體例、發(fā)行時間,發(fā)行人、編輯人、印刷人的姓名、履歷、住址,發(fā)行所、印刷所的名稱和地址,呈報所在地官署,再繳納為數(shù)不多的保押費,就可以出版發(fā)行了。所以當時辦報非常容易,凡是按照這些規(guī)定辦理的,均獲得了官方的批準。還

        有一些報刊不經(jīng)官方批準,就出版發(fā)行了。報紙的言論,只要遵守《報律》規(guī)定應該禁止的條款,不登載“冒瀆乘輿”、“淆亂政體”、“妨害治安”、“敗壞風俗”之語,以及當局禁止的外交、海陸軍事件、政務、訴訟或會議事件,其他任何文字,包括制度的好壞、政治的得失、法律的利弊、政府的政策、官場的腐敗、官吏的專橫、社會的黑暗,皆可登載評論。“政府舉措有不當于民意者,輿論得挾其所見,起而與抗爭”。有位報人深有體會地說:“光緒末葉數(shù)年,出報既不報知官廳,其言論之自由,可謂有聞必錄。對于政治之得失,內(nèi)外大員之善惡,皆可盡情指責;人民之冤抑隱疾,更可盡情登載。”革命黨人馮自由亦說:“國中言論實較已往數(shù)年為自由?!?/p>

        這種情況從預備立憲以后就出現(xiàn)了。如1906年12月,即有報紙指出:清政府進行的中央體制改革是“偽改革”,“徒為表面之變更”。1910年10月9日國會請愿代表前往謁見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勖,遭到拒絕。為此,《國民公報》于14日發(fā)表社論《詰問慶王》,指出:通過前兩次請愿,海內(nèi)已知其無意國會,不意此次竟不會見代表。“雖然,天下惟患偽立憲耳,若真專制,則固吾人所歡迎者。何則?其激之者愈甚,斯其應之者愈力?!裢豕磳鴷?,不妨表明意旨之所在,將各代表逐之辱之誅之僇之,則吾國民受王之賜者實遠過于今日無刺無非不痛不癢之政體也”。硬是逼著奕勖表態(tài)。老奸巨猾的奕劻到底畏懼一點輿論,接見了請愿代表。對官場腐敗的揭露,更是全無顧忌。諸如:“嗚呼,官誠今日中國之蠹哉!”“凡事之涉于官者,幾無不為人所鄙夷,殆所謂天下之惡皆歸者”?!敖袢罩\腐敗,且腐敗至不可收拾”。“欺君病國,逐賄爭權,專以獻媚外人、剝削民權為唯一之天職”?!白鞴俚膶Υ∶裰比缤qR,比奴隸還不若”,“小民還說作官的好嗎?那一切的感情還好的了嗎?你瞧現(xiàn)在無論什么報紙上,只要一諷刺作官的,是看報的人就沒有不拍手喝彩的。不怕有三五個人交談,但是一提到官場一層,你就去聽吧,沒有說好話的,這種現(xiàn)象大概得屬我們中國為尊了。現(xiàn)在小民視官長如仇敵,……中國作官的確是國民的公敵!”

        還有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進步,也是最能集中體現(xiàn)言論自由的,就是國民敢于公然對圣旨進行批評指責。往昔圣旨一下,誰也不敢妄議,否則便以“大不敬”或“大逆不道”論罪。預備立憲以后完全不同了,人民只要不滿意,就可以在報紙上以“恭注”、“謹注”、“感言”等形式公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加以評論批駁。此種情形,屢見不鮮:“關于憲政諭旨,日給不遑,而海內(nèi)各報,恭注上諭,或志疑者,乃時有所見聞?!边@里略舉幾例。

        1907年11月和12月,朝廷發(fā)布不準學生干預政事、開會演說和編訂報律、結(jié)社集會條規(guī)的上諭以后,立即招致報紙的猛烈批評和抨擊。

        《大公報》寫道:“近觀官府對待國民之舉動,其手段其方法依然以壓制為唯一宗旨?!睂W生爭拒路款,乃“以與己身家有干系之事”,“爭其固有之權而不使之失也,非干預政事也”?!敖箤W生爭拒路款一事,非但奪國民之言論自由、集會自由權,是并奪其一切固有之權也”。

        《申報》寫道:“立憲國有三大自由,一言論自由,一集會自由,一出版自由。有此則為立憲,無此則為專制?!苯鼇砀魇〖澤淌棵裣蛲鈬鵂帣?,舉動都很文明,宗旨也很忠愛,加以引導,足以促憲政早日成立?!澳苏詾橛诩翰焕?,視若仇敵,一則曰‘肆意簧鼓,以訛傳訛;再則曰‘謬說蜂起,綱紀蕩然。如其說,吾知‘淆亂黑白之言,將不在各省之紳商士庶,而在中央之專制政府矣。限制言事,限制結(jié)社,吾又知阻礙憲政之言,亦不在各省之紳商士庶,而在中央之專制政府矣”。觀12月24日上諭,“乃知政府敵視人民之意,蓄積于平素,發(fā)泄于一朝,一切集會結(jié)社諸禁令,直傾筐倒篋而出也”。欲行專制,不妨明言。“哀我人民,又孰敢反抗者?何必用其專制之手段,以骯臟此立憲之美名也哉!”

        《時報》針對12月的幾道諭旨評論道:“曰‘施行庶政仍自朝廷主之也,已自‘公諸輿論之庶政而收回其半也?!薄霸弧巳私缘醚允拢鞘率陆缘酶深A也,是所謂輿論者,又不全也。曰‘編訂報律也,曰‘限制結(jié)社條規(guī)也,是又取此不完全之輿論而又縛束之也,然不準立憲之言尚未明言也。曰‘藉口立憲,相率干預,是直不準人民言立憲矣”?!敖駝t毅然決然日,‘開會演說殊屬不成事體,一體嚴行查禁矣。立憲之預備,果如是著著進行乎?”

        1908年7月,政聞社社員陳景仁致電清政府,奏請三年內(nèi)召開國會,并將攻擊人民請愿、要求民權的考察憲政大臣于式枚革職。25日朝廷頒發(fā)上諭,反說他臆度率請召開國會,擅行請革大員,將其革職。此諭一出,報紙評論說:這簡直是“揭其假面而與天下相見以干戈矣”!“懲一陳景仁,而與景仁同一宗旨者莫不懲;全一于式枚,而與式枚同一宗旨者莫不全;斥一政聞社,而與政聞社同一宗旨者莫不斥。政府之用心、之手段,肺肝如見矣?!?/p>

        1908年8月27日,朝廷頒布了《憲法大綱》,其中有不準議院干預這、干預那的各種規(guī)定。有的文章寫道:“吾不意二十世紀公理大明之時代,而竟有擁護專制之立憲也”,“真可謂復宇內(nèi)而無儔者矣”。有的寫道:“于議院議決協(xié)贊之權闕焉弗講,是尚得為議院矣乎!”還有的寫道:“于君主一方面,則絲毫不準人民之侵蝕大權;于人民一方面,則處處以君主所定之法律束縛之,專制政體之完備,無過于此者。”

        1910年6月16日第二次國會請愿時,直省諮議局議員代表呈遞的請愿書,就是完全針對朝廷第一次拒絕速開國會上諭中所列的籌備不完全、國民知識程度未劃一、資政院可為議院基礎而發(fā)的,與其說是請愿書,倒不如說批駁書更為確當。

        1911年5月8日,以奕勖為首的皇族內(nèi)閣成立,諮議局議員聯(lián)合會以其違背立憲原則,兩次奏請另簡大員組織內(nèi)閣,呈請都察院代奏。但均被留中。聯(lián)合會又寫了一篇《直省諮議局議員聯(lián)合會報告書》,指出組織皇族內(nèi)閣之無理,發(fā)往各省,登于報刊。7月5日,朝廷發(fā)布上諭說:“黜陟百司,系君上大權,載在先朝欽定《憲法大綱》,并注明議員不得干預。值茲預備立憲之時,凡我君民上下,何得稍出乎大綱范圍之外。乃議員等一再陳請,議論漸進囂張,若不亟為申明,日久恐滋流弊。朝廷用人,審時度勢,一秉大公,爾臣民等均當凜遵欽定《憲法大綱》,不得率行干請,以符君主立憲之本旨。”聯(lián)合會馬上寫了一篇《為閣制案續(xù)行請愿通告各省團體書》,嚴厲駁斥:議員所請求的皇族不能擔任內(nèi)閣大臣,“為立憲國所特定之限制”,是說皇族全體地位特殊,不應列于國務大臣,“乃立法之原理問題,機關組織之原則問題,非用人問題也”,怎能“謂之干預黜陟大權”?皇族不組織內(nèi)閣“實君主立憲國最著之本旨”,怎能說與君主立憲本旨不符?“既為立憲而禁臣民為政治之干請,猶得曰‘庶政公諸輿論耶?猶得曰‘符君主立憲之本旨耶”?將上諭駁得體無完膚。

        立憲派的精英們何以敢于如此大膽地放言無忌呢?因為在他們看來,專制國家與立憲國家決然不同,前者是家天下,純?yōu)槿酥?,后者是公天下,崇尚法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干涉國家之政治”,“為人類固有的自然之權利”;人民既然為國家承擔納稅、當兵等義務,就理應享有參與政治、管理國家、監(jiān)督

        政府的權利,享有言論出版、結(jié)社集會的自由,“國民成得發(fā)表其政見,以判論國政之得失”;君主與人民同為國家一分子,彼此平等,誰也不能越出憲法和法律范圍之外。他們認為正義真理在自己一邊,加之強烈的責任感,便以天賦人權、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為銳利武器,同一切專制獨裁的言行進行斗爭。

        預備立憲后,開放黨禁呼聲甚高。在第一屆資政院會議上,通過了赦免包括革命黨人在內(nèi)的國事犯奏稿。由于各種極為復雜的原因,朝廷沒有交議和批答,直到1911年武昌起義后才在革命形勢的逼迫下開放黨禁。雖則如此,嚴禁結(jié)社集會的禁網(wǎng)也被打破。從實際情況看,只要不是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為目的的革命黨和秘密組織,成立非政治性團體固然不必呈報官府,即使政治性團體,只要按照《結(jié)社集會律》的規(guī)定辦理,亦不禁止,一切公開的政黨和團體(政聞社和吉林自治會系特殊情況)均取得了合法存在的權利。至1911年,全國成立了十幾個政治性的團體和政學會、憲政實進會、辛亥俱樂部、憲友會四個政黨。只是在社團成立的過程中,個別的曾遇到一點小麻煩。如貴州自治學社最初呈請成立時,社員中多為學生,巡撫龐鴻書因朝廷不準學生干預政事,未予批準。發(fā)起人另行聯(lián)絡,再次呈請,就得到批準了。1910年12月北京旗民組織的八旗期成公民會的情況與此類似。

        《結(jié)社集會律》對人數(shù)的限制也被突破。許多立憲團體和政黨的人數(shù)都越出了結(jié)社不得超過一百人的規(guī)定。集會游行基本上也是自由的,參加的民眾動輒成千上萬,更越出了不得超過二百人的規(guī)定。不過自由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民眾的行動超越了執(zhí)政者的容忍極限時,他們就下令禁止。1910年11月召開國會期限縮短三年的上諭發(fā)布以后,攝政王載灃見奉天等省的民眾仍繼續(xù)請愿,以為此乃“無識之徒”肆意要求,“實屬不成事體”,下令禁止,派人將奉天的請愿代表送回原籍;并聲稱:“如再有聚眾滋鬧情事,即非安分良民”,應即“查拿嚴辦”。直隸總督陳夔龍則命令軍警包圍了罷課請愿的學堂,逮捕并發(fā)配了天津的全國學界同志會會長溫世霖。

        1911年5月成立的皇族內(nèi)閣更加專制殘暴。當其違背資政院章程和諮議局章程,實行全國鐵路干線國有政策及同外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遭到四川等省民眾強烈反對時,非但不滿足民眾的合理要求,保障民眾集會的正當權利,反而倒行逆施,命令署理四川總督趙爾豐嚴拿懲辦,格殺勿論。趙爾豐遂逮捕了諮議局、保路同志會和鐵路公司的領導人。民眾前往督署要求放人,趙爾豐竟悍然下令向民眾開槍。鮮血使民眾認識到“當?shù)佬U橫”,“殘毒暴烈”,“不能以法理要求”,“朝廷及督撫系大大之強盜”,“官逼民反”,于是拋棄了和平請愿,拿起武器,點燃了辛亥革命的導火索?;首鍍?nèi)閣自以為權大于法,可以隨意剝奪民權,而剝奪的結(jié)果,卻是清王朝被革命風暴所埋葬。

        責任編輯:吳彤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青青青草国产熟女大香蕉|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人人摸人人搞人人透|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18|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婷婷片|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东京热久久综合久久88|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绿色|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韩国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按摩少妇高潮在线一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不卡| 久久免费精品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 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尤物| 国产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网视频| 91久久国产香蕉熟女线看|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很黄很色的女同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a区| 中文字幕人妻乱码在线| 第一次处破女18分钟高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在线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