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祥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112-01
摘要:以中國園林的歷史為主要論述部分,從中國園林的最初發(fā)展階段到成熟和精深階段,對中國園林歷史進行簡單的闡述,論述園林歷史發(fā)展的原因,對當今園林發(fā)展及未來發(fā)展作出簡單論述。
關鍵詞:中國園林;歷史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是中國古代園林的綜合論述,而計成所著《園冶》則是中國古代園林的集大成者。在中國幾千年園林的發(fā)展道路上,符合時宜的在園林發(fā)展到最成熟的階段進行綜合的論述,對中國園林是一個全面的總結。
中國古代園林的歷史,從最初的天然形成皇帝苑囿到最終的人為而成,經歷了漫長的轉變,猶如財產一樣從最初的皇家公有到最終走入平民百姓家成為私有,成為人人有園可觀,人人可私造園林的程度。說明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fā)展,不同時期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與人文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園林文化。從長久歷史來看園林是逐漸走向成熟的。
最早的園林形式是商周時期,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開始了最原始的造園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囿“的形式,所謂的”囿“其實就是帝王將相利用全國之財力,在天然固有的地點(當然是自然風景獨特之地)進行圈地,利用圈地里已有的山澤、水泉、樹木、鳥獸等供帝王享樂,當然也有人為的活動比如鑄臺——可供帝王登高望遠;挖池——供帝王垂釣泛舟等等。當然這些都是簡單的造園活動,這個時候人為活動只占很小的比重。
最初的私家園林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期間是中國園林發(fā)展的轉折點。這個時候的士大夫階層發(fā)展迅速;佛教從傳入到大肆發(fā)展和老莊思想的流行等等這些都對園林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士大夫是這個時間段最受歡迎的階層,這個階層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喜歡奢靡的生活,園林不再是帝王唯一享受的專利,士大夫也有一定的實力可以自己造就園林,因而園林就加快了轉入私人府第。而中國園林一直強調的意境,就是佛教和老莊思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了,佛教講究“禪”,老莊講究自由。這些都為園林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主題思想。
達到成熟階段是在唐宋時期。唐宋在經濟和政治上中國都發(fā)展到了一個頂峰時期,思想比較開明。而唐詩宋詞的極大發(fā)展,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園林或參與造園工作,將詩與畫融入園林的布局與造景中,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地主階級的詩意化生活要求。更加講究園林的詩情畫意,追求園林的意境發(fā)展。而園林的成熟發(fā)展和當時文人墨客附庸風雅也不無關系。
明清時期是中國園林發(fā)展的精深時期,而開文提到的計成的《園冶》就是成書于明清的過渡時期,這一階段是中國封建社會向沒落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開始,而中國的經濟已經走到歷史的最頂峰。貿易的自由化,造就了很多平民富人,園林已經不再是帝王或者士大夫的專利,普通市民也有機會或者有精力去完成自己的園林夢,而園林也由原來的大型化轉入小型化院落化。庭院園林藝術也是明清園林發(fā)展的新的亮點,江南蘇州的私家園林雖然在規(guī)模上無法和帝王園林想比較,但是其細致之處和人為的造園手段等等都是達到了園林的最高境界,更講究細部的處理和建筑的玲瓏精致。如蘇州留園的楠木廳里,家具都由楠木制成,室內裝飾美觀精致、樸素大方,形成了一個欣賞性的典雅的室內環(huán)境。室內布局一班都采用習慣的對稱手法,墻壁上的字畫掛屏以及室外的石案、石墩等,也部采取對稱的布局,在重復中富有節(jié)奏。室內外裝修與家具陳設品均以棗紅、黑、栗殼等三色為主要色調,從而與園林其他部分的紫青色、白色相調和呼應,體現(xiàn)了園林建筑室內外設計的寧靜要求。這恰恰與皇家宮殿建筑追求豪華壯麗,用大紅大綠的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而楹聯(lián)、詩詞、題詠與園林相結合,利用文學的手段深化人們對園林景色的理解,啟發(fā)人們的想像力,使園林更富有詩情畫意的手法在江南園林中也是極為成功的。園林發(fā)展到明清時期一樹一水都能夠成為一個簡單的園林,每個園林都由很多基本上互相聯(lián)系的小景點組成,同時景點之間又互相聯(lián)系,而“一樹一水”小景的形式避免了由于面積小帶來的局限,形成 “移步換景”的效果。
園林發(fā)展到現(xiàn)在也有幾千年歷史,由于歷史原因明清之后基本上停滯了發(fā)展,而這個時期日本的園林在早期佛教和中國文化的影響下得到很好發(fā)展,并且人為保留下來,而中國園林受戰(zhàn)爭和后來的破舊立新等等思潮的影響人為破壞很多,導致了中國現(xiàn)在留下的園林都是明清時期的古典園林,有的破壞程度很大,保留不是很完整?,F(xiàn)代人造園又完全講究功利性,丟失了園林的意境與禪意,中國園林走了很久的下坡路,甚至很多城市一味的模仿西方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完全丟失了中國園林的美,這對中國園林發(fā)展是致命的打擊。值得欣慰的是在當今社會不斷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本土文化的過程當中,大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與大量的財力投入,中國園林有很高的發(fā)展,雖然很多地方還是離不開模仿的誤區(qū),但至少是已經慢慢的在思想上轉變。雖然很多地方還有造園功利目的還很嚴重,但是已經很多人都刻意地去強調中國園林的意境美,這就是中國園林的進步,相信中國園林仍是世界上最美的園林。
參考文獻:
[1] 尹文 顧小玲. 《風景園林設計》.2007年3月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3月。
[2] 計成 《園冶》百度百科網
[3] 郭風平.《中外園林史》.2005 年7月第一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