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紹紀
Z是一個學習紀律比較散漫的學生,作業(yè)經常不交,逃學、曠課是家常便飯,打架、捉弄同學,學生對他既恨又無可奈何;Z對老師有一種敵對的情緒,是班主任、科任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學生”,幾任班主任都馴服不了他。這學期,升級到我的班里來了。我起初懷著“以柔克剛”、“持之以恒”的心理,準備用我的愛心和耐心來轉化他??墒?,無論我怎樣關心、幫助他,在學習上更是細心地指導他,他都不為所動,依然隔三差五地曠課、不交作業(yè),還打架等,讓我大為泄氣。
在一節(jié)寫字課上,其他學生都在認真地寫著字。坐在前邊第一排的Z用幾根手指夾著一支鋼筆反過來轉過去地玩,就是不寫字?!斑@節(jié)課又不能指望他寫作業(yè)了!”我暗自搖頭。突然,“叮當”的一聲,Z手中的鋼筆掉到地上,并借助彈力,筆剛好甩到我的講臺前。“好!”我有點幸災樂禍。Z蹲下身子伸出手,想從課桌底下把筆拿起來,但是夠不著;想走出來拿,老師就站在講臺前,不敢貿然行事。出來又不敢,不出來又不能拿回自己的筆,怎么辦呢?可以看出Z著急的樣子。這時我有點兒心軟了,就輕輕地走下講臺,俯下身子把Z的鋼筆撿起來,送到他的手中:“繼續(xù)寫字吧!”我無心責怪他,臉上勉強擠出了一丁點兒的微笑,看著他。
在往后的日子里,Z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上學不再遲到了,不再動不動就打架了,作業(yè)也完成得很認真。特別令我感動的是,他對其他老師的態(tài)度有了180度的轉變,變得異常的有禮貌,見了老師總是清脆地喊道:“老師早,老師好!” 這是之前從來沒有的事!他課堂上也很認真地聽講,學習成績進步很大,以前的單元檢測一般都是50分左右的,到了學期的期末考試,語文、數學成績破天荒地都在70分以上,被評為學校的“學習積極分子”,拿到了他入校學習以來的第一張獎狀。
為什么一個令人生畏的“問題學生”轉眼間就成了“學習積極分子”呢?這其中有股什么神奇的力量嗎?
我想,這股神奇的力量就來自老師的一個俯身!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中,教師是一個“施教者”,擁有主宰學生學習脈搏的“生殺”大權,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配合教師,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服務;學生則只是一個“無知的、任由老師擺布”的受教者。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教師逐漸養(yǎng)成了養(yǎng)尊處優(yōu)、居高臨下的施教態(tài)度,學生必須為教師服務,教師叫你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不能有半點的猶豫和計較。從而出現了許多怪事:教師的辦公室由學生來收拾;教師的房間臟了,叫學生打掃;學生的作業(yè)、知識檢測等懶得去批改,叫學生代勞;要學生洗菜、做飯;甚至有的教師連自己的臟衣服、臭襪子等也叫學生去洗……學生當然知道,這些事情都是應該教師自己去做的,學生是“敢怒不敢言”,也難怪他們對教師有敵視情緒!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一種平等對話的位置,教師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組織者、引導者。也就是說,教師由“要學生為‘教服務”轉變?yōu)椤盀閷W生的‘學服務”。教師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熱情的幫助,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服務態(tài)度。例如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的時間安排等,甚至是一些細小的、瑣碎的事情,都應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和幫助。學生不是從教師幫助的大小去收獲學習成果的多少,而是從教師的幫助中獲得學習的動力與信心。教師的幫助、指導可以是微小的,但學生的學習收獲也可以是豐碩的、高效的。
正是教師的一個細微的幫助,卻讓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學習動力,所以說,“教學無瑣事,事事皆育人”。捕捉每一點一滴的教學瑣碎事,利用好身邊“廉價”的教學資源,是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倡導的。
本欄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