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颙的心路歷程評析

        2009-04-24 09:51:06俞秀玲
        江淮論壇 2009年2期

        俞秀玲

        摘要:李二曲(名颙)的哲學心路歷程與其曲折清苦的人生感悟處處融合在一起,并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曲早年既無家學,又無師承,但上接關學六百年之統(tǒng),他嚴守張載以來關學學者“以躬行禮教為本”的實學學風而“自拔流俗,以昌明關學為己任”;二曲中歲病中悟道,此時的他在思想追求、讀書為學等方面都開始有了新的轉變,這一轉變也促使他重新認識自己以前的進學理路;二曲晚年經(jīng)歷薦舉風波的沖擊,他荊扉反鎖而日處其中、杜門不出,但二曲并不是不聞不問世事而做徹底的隱遁之士,他的“心性”仍同時代、民族同博共振。二曲志趣不在作官,而在“明學術,正人心”,以昌明圣學為己任。

        關鍵詞:李二曲; 病中悟道; 荊扉反鎖; 明學術; 正人心

        中圖分類號:B249文獻標志碼:A

        李二曲(公元1627—公元1705年),名颙,字中孚,今陜西周至人,自署為“二曲土室病夫”,學者稱為二曲先生,是清初著名學者與思想家,同容城孫奇逢、余姚黃宗羲一并“高名當時”,時論以為“三大名儒”(1)。

        哲學家的生平往往很平淡,盡管他們的思想可以“極高明”,并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其哲學的沉思卻常常伴隨著寧靜單一的書齋生活。二曲也不例外,他固然有過中年以后(約6年)的各地巡回講學之舉,但其病中攝道的沉思與晚年荊扉反鎖的哲學沉思卻占據(jù)了他生活的大部。從早年哲學問題的朦朧萌發(fā),到晚歲的杜門治學,二曲的哲學心路歷程與其曲折清苦的人生處處融合在一起。

        一、 早年心路歷程

        二曲起自孤根,家無一椽寸土之產,他既無家學,又無師承,但上接關學六百年之統(tǒng),寒餓清苦之中,卻嚴守張載以來關學學者“以躬行禮教為本”的實學學風而“自拔流俗,以昌明關學為己任”。二曲小時候因貧不能早學,9歲始入小學,然而就是在這樣小的年齡,二曲提出了令塾師甚為發(fā)蒙的問題。據(jù)《二曲集·歷年紀略》(以下凡引《二曲集》,只標明卷次、頁碼)記載:“先生家世甚微,貧不能早學。9歲,始入小學,從師發(fā)蒙,讀《三字經(jīng)》,私問學長云:‘性既本善,如何又說相近?學長無以答……。”[1]5579歲的二曲提出有關人性的問題,這與11歲時的陽明問塾師“何為第一等事?”(見《陽明年譜》‘憲宗成化十八年條)及3、4歲時的象山“思天地何所窮際?”(見《象山年譜》‘高宗紹興二十一年條)的問題同等重要。盡管他們提出來的問題措詞各有不同,問題的核心卻完全一致。這里足顯出二曲為一思想家和哲人的性格。然而年幼的二曲,其境遇之艱苦令人難以想象,即使是當年破落戶的象山,也勝他百倍。后來僅二年二曲便因病輟學,之后,盡管隨舅父讀《學》、《庸》等書,但因舊疾時發(fā)而作輟不常。二曲少時生活中的最大變故莫過于父親的過早去世。人稱“李壯士”的二曲之父,“為人慷慨有志略,喜談兵,而以勇力著”(卷二十五《家乘·周至李氏家傳》,第325頁),在從軍前往河南襄城鎮(zhèn)壓農民起義軍時不幸與同行五千人陣亡,此時二曲只有16歲。按照當時鄰人的設計和善意的建議,二曲母子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母親改嫁,要么二曲自己到縣庭當衙役。但二曲母子均不采納,就這樣,母子走上了“突常無煙”而煢煢在疚的窮困之路。

        隨后的二三年對二曲的整個人生來說非常關鍵,它不但決定了二曲的人生志向,而且確定了二曲的為學方向。二曲矢志讀書,卻無錢就學,而鄉(xiāng)間塾師,包括其舅父在內,“知不能具束修”(卷四十五《歷年紀略》,第557頁),均拒之塾外。

        在前清時代,人們認為求取功名才是正途,更何況寒門透頂?shù)亩?!若為生活所迫的二曲母親(人稱彭太夫人)教子求取功名利祿以擺脫窘境,亦可說是教子有方,絕不為過。然而二曲母子的想法,卻與常人大異其趣。在二曲看來,天下第一等大事乃讀書學圣賢,而非求取科第,這與陽明幼時的想法完全一致(陽明出身簪纓世家,然而后來還是逼入科第一途)。彭母不計眼前生活的困窘,一意完成其愛子學為圣人——完人——理想人的宏愿,這一偉大母性正如時人所比擬:周至之有李母,猶鄒邑之有孟母,可以先后媲美,實非過譽。而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多見。在母親“無師遂不可學耶?古人皆汝師也”(卷二十五《家乘·李母彭氏傳》,第331頁)的激勵下,二曲利用拾薪采蔬之暇,取舊所讀《四書》,借助親友貽送的字典《海篇》,逢人便問字正句,“由是識字漸廣,書理漸通,熟讀精思,意義日融”(附錄三《年譜·二曲先生年譜》,第627頁)。自此,二曲向學之心遂定。年十七,借讀《馮少墟先生集》,“恍然悟圣學淵源,乃一意究心經(jīng)史,求其要領”[2]85,年十九,“壁經(jīng)既治,乃借《易》以讀?!冀枳x《春秋》、《公羊》、《左氏》、《性理大全》、《伊洛淵源錄》。見周程張朱言行,掩卷嘆曰:‘此吾儒正宗,學而不如此,非夫也!至是步趨遂定,向往日篤”(附錄三《年譜·二曲先生年譜》,第627頁)。與很多著名的理學家,如二程、朱子、陽明等初昧往往留連于釋道有所不同的是,二曲在讀書之初就矢志道學,這一志向常被后人所稱頌。到底是彭太夫人教子有方,還是二曲本來就有此種天分?彭太夫人的早年生活、擁有的知識背景及二曲在悟道前的進學經(jīng)歷等方面的資料存留下來的甚少,所以母教與天份在二曲選擇人生路向時究竟各起了多大的作用,很難作出定論。然而,可以斷定的是:二曲的父母都非讀書人,更非書香門第。二曲能夠在無師指點的情況下于治學中選擇道學,就令人很驚訝了(唐宋以來儒學內部就已道分多途,在明清易代之際,雖屢經(jīng)理學家們力辟,文章、訓詁之學,尤其是能博取功名的舉子業(yè),從來就與道學并存,而且時有凌駕于道學之勢,這樣的格局不僅仍然存在,而且因負學術誤國的惡名,使得道學勢力更顯不振),因此,無論從社會大環(huán)境還是個人生活的小環(huán)境著眼,我們都很難給二曲在早年即矢志道學以一個完滿而合理的解釋。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有用的線索。據(jù)《年譜》記載,“入夏,偶得周鐘制義全部,見其發(fā)理透暢,言及忠孝節(jié)義則慷慨悲壯,遂流連玩摹,每一篇成,見者警嘆。既而聞鐘失節(jié)不終,亟裂毀付火,以為文人之不足信,文名之不足重如此,自是絕口不道文藝。人有勉以應試者,笑而不答”(附錄三《年譜·二曲先生年譜》,第627頁)。這一典型事件對二曲影響很大,他對知行不一的社會現(xiàn)實有了最初的戒心,也從此對時文、文藝提起了足夠的戒心(這種戒心直到他去世之時亦未能消除)。

        確定了為學方向,又得到了母親的大力支持,二曲的學業(yè)開始突飛猛進了。

        據(jù)《歷年紀略》記載,在19-27歲期間,二曲博覽群書,自經(jīng)史子集以至百家釋道、“西洋教典,外域異書”無所不覽、無所不知。正如二曲自述其早年的學術經(jīng)歷:“以余之不敏,初昧所向,于經(jīng)、史、子、集,旁及二氏《兩藏》,以至九流百技、稗官小說,靡不泛涉。”(卷十五《富平答問》,第126頁)在不到十年之間,二曲已經(jīng)博覽群籍。但二曲并不只是以此為主,他還以“撰述辨訂”為事。所謂“撰述辨訂”,是指二曲30歲以前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同時進行的兩項工作:在著述方面,二曲親眼目睹戰(zhàn)亂所造成的民間疾苦,深痛“道學而無用,乃木石而衣冠耳”,他主張“學須開物成務,康濟群生”。先后著有《帝學宏綱》、《經(jīng)筵懾擬》、《時務急著》等;在辨訂方面,除了在閱《道藏》、《釋藏》以及西洋外典時隨時隨處“核其真實,駁其荒唐”、“以嚴吾道之防”外,他還著有《易說》、《象數(shù)蠡測》、《十三經(jīng)糾繆》、《二十一史糾繆》。二曲傾慕王陽明“通變不遷,文武兼資”的“有用道學”,所以青年時代的他主要究心于經(jīng)濟、兵法,凡“政體所關,靡不規(guī)劃”。其中他又特別注重經(jīng)濟(經(jīng)世濟用之學)與軍事兩處,此時的二曲儼然是王者師的才具,又儼然是一經(jīng)學家、史學家和理學家的面貌。二曲此時的為學路向幾乎完全受程朱影響:既注重經(jīng)世致用之學,又重視國防軍事,由此鑄成了二曲(此時30歲)理學與經(jīng)濟并重的“有用道學”。很明顯,剛步入壯年的二曲,著述縱然極富,但是于個人的生命心靈,卻了無關涉,他“學未見道”。

        值得思考的是,既然二曲閱讀量出奇的廣,為何連一本陸王心學方面的書也沒有?

        陸王思想在晚明風靡天下,清初雖然近衰,但絕不會淪落到毫無影響的地步。從二曲所作《悔過自新》小引中“茲幸天誘厥衷,靜中有悟,謹識其意于冊,仍引證以前言往行,聊代韋弦,私用儆醒”(卷一《悔過自新說·小引》,第2頁)來看,陸王最喜靜坐,但并不能由此證明二曲受到了陸王的影響,程朱又何嘗不言靜坐!值得關注的是,二曲在《悔過自新》中所引的諸多例子中,除去與程朱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些人之外,還有包括陽明與近溪之類的王學之流,可以看出,盡管在《年譜》中未涉及到與陸王學派相關的代表人物及其事跡,但此時博覽群書的二曲至少應該已經(jīng)讀過《傳習錄》、《近溪子集》。盡管此時的二曲走的是程朱路線,但他對陸王心學并不完全陌生。這為我們理解二曲在31歲以后整個為學風格的轉變提供了契徑。當然,作為二曲,之所以在此時主要以博覽群書為主,與他的學生而非學者身份也有一定的關系。作為初學者的二曲,他無暇對其所學進行選擇性閱讀或者融匯貫通,更何況二曲是窘困之中借書以讀!二曲此時的學習是相當被動的,這亦為以后二曲學術的轉向提供了契機。

        二、中歲病中悟道

        30歲(公元1656年)以后,二曲在思想追求、讀書為學等方面都開始有了新的轉變。這一轉變促使他重新認識自己以前的進學理路。但是,需要關注的是,這一轉變得歸因于二曲31歲時的一次“突變”契機。

        據(jù)《年譜》記載:

        夏秋之交,患病靜攝,深有感于“默坐澄心”之說,于是一味切己自反,以心觀心。久之,覺靈機天趣,流盎滿前,徹首徹尾,本自光明。太息曰:“學所以明性而已,性明則見道,道見則心化,心化則物理俱融。躍魚飛鳥,莫非天機;易簡廣大,本無欠缺;守約施博,無俟外索。若??柯勔姙榛钣?,憑耳目作把柄,猶種樹而不培根,枝枝葉葉外頭尋,惑也久矣。”(附錄三《年譜·二曲先生年譜》,第634頁)

        在《錫山語要》中:

        后染危疾,臥床不談《易》者半載,一息僅存,所可以倚者,唯此炯炯一念而已,其余種種理象繁說,俱屬葛藤,無一可倚。自是閉口結舌,對人不復語及。蓋以《易》固學者之所當務,而其當務之急,或更有切于此也。(卷五《錫山語要》,第41頁)

        因這次“患病靜攝”的機緣,二曲不能作博覽的工夫,只好收斂身心從事靜養(yǎng)(靜坐或靜臥),“深有感于‘默坐澄心之說”而“所可以倚者,唯此炯炯一念而已”以及“理象繁說,俱屬葛藤,無一可倚”表明了二曲此時面臨的一個難題:學本為安身立命,而此刻學是學了,于自家身心卻無用;學得如此之多的純粹知識,于己身又有何用?此時的二曲認為“學所以明性而已,明性則見道,道見則心化”。于是二曲摒去一切,時時返觀默識,涵養(yǎng)本源,并焚盡以前所著原稿,專閱洛、關、閩及河、會、姚、涇論學要語聊以慰心。這就是二曲“見道”的心路歷程。在二曲直對生死問題時,程朱思想?yún)s顯得如此軟弱以致于根本就不能予人以任何支持,這對二曲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刺激。

        在此時的二曲心中,所謂的“撰述辨訂”,只不過是“學之膚”而已,因為它“急末緩本”,或者干脆說,二曲認為這種人“學無頭腦”。任何有足夠自省能力的人幾乎都會自悔少作,很少有人會采取二曲這樣決絕的態(tài)度。對此行為如果僅以雅意林泉來進行詮釋,顯然是缺乏足夠說服力的。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二曲31歲以后整個為學方向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一轉變使二曲對其早期的學術方向極為不滿,由此而產生了強烈的悔過欲望從而使他做出了如此激烈而又與眾不同的行為。當此之際,二曲放棄程朱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了。然而,二曲在盡焚其前期所著撰述之時,并非將所有著作都付之一炬。現(xiàn)存于《二曲集》中的《悔過自新說》、《周至答問》等著作都為我們研究二曲早期的思想提供了方便。

        經(jīng)過這次病中“突變”的契機之后,二曲致力于“切己自反”的明性之學。他或課徒鄉(xiāng)里,或外出講學,不斷完善其“悔過自新”學說,并在此基礎上,開始了“明體適用”學說的建設。從此,他對當時學術界“所習惟在于詞章、所志惟在于名利”的積弊,慨然以“明學術,正人心”為己任,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二曲四處講學,其足跡遍布關內,遠涉江南。盡管二曲時遭群小嫉讒、招毀,但其社會聲譽卻越來越高,“不惟士紳忘貴忘年,千里就正,即農工雜技,亦皆仰若祥麟瑞鳳,爭以識面為快”(附錄三《年譜·二曲先生年譜》,第642頁)。尤其是后來的常州講學,使江南知識界為之而傾倒,“上自府僚紳衿,下至公賈耆庶,每會無慮數(shù)千人,旁及緇流羽士,亦環(huán)擁拱聽”(卷十《南行述》,第77頁),人們“詫為江作百年來未有之盛事”(附錄三《年譜·二曲先生年譜》,第75頁)。自此,二曲蜚聲天下。

        二曲之名響徹大江南北,然而對于二曲來說,聲名越是傳播,他心中卻越是愧悔。他認為這不但與身心無關,而且還有礙靜修而犯造物之忌。在二曲應邀講學于同州時,門人錄其語為《學髓》。這是標志二曲哲學思想趨向完全成熟的一部作品。二曲高足王心敬認為這是二曲“傳心要典”:

        比至,多士擁侍,請益踵接:志淹博者,則以淹博質;志經(jīng)濟者,則以經(jīng)濟質。先生為之衷經(jīng)史之謬,酌事機之宜,聆者震懼踴躍,自謂有得;然急末緩本,是謂學之膚,非學之骨也。既而志道德者,以進修質,先生諄諄迪以懲忿窒欲,窮理集義,晝有存,宵有養(yǎng),瞬息有考程,聆者咸戚戚然動于中,自謂得所從入。然治病于標,可謂得學之骨,非學之髓也。最后白君以向上一機請,先生欣然告以安身立命之旨,脫去支離,直探原本,言約而道大,詞顯而理精,白君題曰《學髓》。誠哉,其為學髓也。(卷二《學髓序》,第16頁)

        作為二曲的得意弟子之一,心敬對二曲思想的把握應該是相當準確的。他對二曲思想理路進境的分析在某種意義上正好顯示了二曲為學理路的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為前述所析二曲“志淹博”、“志經(jīng)濟”,這是二曲30歲以前的學術取向。其中,《易說》、《十三經(jīng)糾繆》、《二十一史糾繆》等表示二曲“衷經(jīng)史之謬”而傾于“志淹博”;而《帝學宏綱》、《經(jīng)世蠡測》等則表示二曲“志經(jīng)濟”。然而,在此時的二曲心中,這只不過是“學之膚”而已,因為它是“急末緩本”。第二階段則為“懲忿窒欲,窮理集義”,此為“志道德者”之所為,也正是二曲思想開始轉向之時,大致相當于“悔過自新”。在二曲看來,這種人雖已略知“向里”,卻不知“悔過自新”的最終目的在于“明體”,若不能明體,則不能知心體“本無一物”,則即使“志道德”,亦有意而為,此為私欲,屬于“治病于標”,盡管這比第一階段尚好一些,但只能謂其為“學之骨”。第三階段則為二曲所指為學的最高階段:“向上一機”,只有此時人才可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地,也只有此時才能“學髓”。尤其在《富平答問》中(此時二曲48-52歲),這幾層為學理路表述得更為精透:“然世之從考亭者,多辟姚江,而竟至諱言上達,惟以聞見淵博、辯訂精密為學問之極,則又矯枉失直,勞罔一生,而究無關乎性靈,亦非所以善學考亭也?!瓘囊暵犙詣蛹有?,庶內外兼盡,姚江考亭之旨,不至偏廢,下學上達,一以貫之矣?!保ň硎濉陡黄酱饐枴?,第129頁)此時二曲的思想已經(jīng)達到更為成熟之境。

        三、晚年荊扉反鎖

        由于講學南北,二曲聲名大起。二曲曾于康熙十二年、十七年兩度被陜西地方當局所薦舉而被迫出應博學鴻儒考試。就連起兵反清的吳三桂亂軍,也慕名而試圖拉攏他。對清廷的征召,二曲執(zhí)意不從,絕食相抗,“情急勢迫,幾至自刎”。對吳三桂亂軍的拉攏,他以遷居數(shù)百里外的富平縣來表示絕不同流合污。這就使得二曲名望日高。清初著名的實學家顧炎武贈詩二曲“從容懷白刃,決絕卻華辀”。

        鴻飛冥冥,弋人何慕,“決絕卻華辀”的二曲不愿意為清政府所弋獲。

        經(jīng)歷薦舉風波的沖擊,二曲深以不能藏身斂跡為悔。于是,在康熙十三年(此時二曲48歲),二曲由富平返鄉(xiāng),并營建惡室一處(此“惡室”又名“土室”),他日處其中,荊扉反鎖,杜門不出。只有在顧炎武遠道來訪、好友惠含真來看望他的時候,二曲才啟關相見。他隱身惡室,寫了《謝世文》來表明自己謝絕世事的態(tài)度:

        常聞古人有預作壙穴,以為他日藏骨之所者。仆竊有志而未逮,又豈能靦顏入世,晤對賓客,絜長論短,上下千載也耶?但使病廢之軀,獲免酬應之老,宴息一室,孤寂待盡,則仆也受賜多矣?!ň硎拧额}跋·謝世言》,第231頁)

        可見,這個惡室,等于他的生壙。晚年的二曲身處其中而荊扉反鎖,斷絕應酬而未死待盡。他決意不再從事撰寫“序、記、志、銘一切酬應之作”,于是“宴息土室,坐已待盡?!挠诖松?,斷不操筆”(卷十九《題跋·自矢》,第232頁)。二曲力脫名網(wǎng),一意務實,“雖居恒絕口弗及世事,而世道人心,未嘗一日忘懷”(卷二十八《司牧寶鑒·小引》,第369頁),二曲指出,“吾輩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窮則闡往圣之絕詣,以正人心;達則開萬世之太平,以澤斯世。豈可自私自利,自隘其襟期”(同上,第368頁)。康熙四十二年,清圣祖西巡,指名召見。二曲一如既往,以老病為由拒不出門,其子慎言代父面見圣上:“臣父少無師承,百家之言,漫浪涉獵。及后稍知圣學路途,則一歸于圣經(jīng)賢傳,不復泛濫博觀。晚年非《六經(jīng)》、《四子》、《性理》、《通鑒》及諸儒先語錄,不輕入目。其教門生子弟,亦惟以此書相勸勉?!保ǜ戒浫赌曜V·二曲先生年譜》,第699頁)二曲之子所言表明二曲晚年是以儒家的經(jīng)典圣賢之籍為治學根本的。兩年之后,二曲便在他的惡室中悄然辭世。

        可見,二曲并不是深閉惡室、不聞不問世事而“雅意林泉”、“消灑自得”的徹底隱遁之士。他的“心性”仍同時代、民族同博共振,二曲多次說“大丈夫無志于當世則已,茍有心斯世……”(卷十二《匡時要務》,第104頁),他時時希翼“撥亂反正”、“旋乾轉坤”,等待“機應變作”的到來。

        二曲立節(jié)操而名冠清流,其人其學,不僅得到崇尚氣節(jié)的陜西志士的推崇,而且受到朝廷上下大臣、學士的贊許:

        其《反身錄》一書,皆發(fā)明《四書》之理,真堪羽翼《朱注》,有功于圣賢之學。蓋其書大旨,欲人明體適用,反身實踐,人人能反身實踐,則人人皆可為君子,世世可躋于唐虞。此書流行,有裨于圣治不淺。至《二曲》一書,乃其平曰講學語錄,及所著文字,亦皆醇正昌明,不愧儒者。(卷四十六《潛確錄》,第597-598頁)

        館臣雖然評論的是《反身錄》,但是如果說二曲之學是“明體適用,反身實踐”,亦未為不可。而二曲的高足王心敬在《二曲集》初次刊行時,曾于序文中贊美老師,“二曲先生獨以《大學》明心止善之旨為標準。其言曰:‘真知乃有實行;實行乃為真知。有真本體,乃有真工夫;有真工夫,乃為真本體。體用一原,天人無二?!毙木词蔷汀洞髮W》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語來融貫老師講學警語并統(tǒng)括老師之學的。此時二曲已經(jīng)68歲。此說想必為二曲所認可,此后“(王)心敬論學,以明新止至善為歸”[3]13110,足見其重視程度。

        由此可見,二曲志趣不在作官,而在“明學術,正人心”,以昌明圣學為己任。

        (1)關于三大儒之說法,學界爭論不一,亦有四大儒、五大儒之說。張岱年指出:“清初時最有名望的三個大儒是:孫奇逢、黃宗羲、李颙。到了清末,人們講清初三大儒,就改成了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章太炎講清初五大儒:孫奇逢、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梁啟超則推崇四人: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眳⒁姀堘纺辏骸吨袊軐W史史料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2年版,第180頁。關于這一說法,亦可參見何冠彪:《明清人物與著述》,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6年版,第50、55、59及62頁.

        參考文獻:

        [1](清)李颙.二曲集·歷年紀略[M].陳俊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6.

        [2](明)馮從吾.關學續(xù)編·國朝·二曲李先生[M].陳俊民、徐興海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3](清)趙爾巽等. 清史稿·儒林傳·王心敬本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7.

        (責任編輯 吳 勇)

        亚洲av一二三四区四色婷婷|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国产自精品在线| 日本午夜理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专区在线视频|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天天插天天干天天操| 亚洲国产综合性感三级自拍 |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久久播66性av|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欧美一级人与嘼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福利av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av伊人av无码av|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国产精品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妇|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精品18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区免| h视频在线播放观看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 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百度网盘 | 国产女人好紧好爽|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99p |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极品少妇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