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璽
血糖恢復正常就是痊愈
一般情況下,血糖升高是逐漸發(fā)生的,只是由于人體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癥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往往不被覺察。所以,當病癥被覺察時,血糖的變化實際上已經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此時要把血糖迅速恢復正常,就像本已繃緊的彈簧突然予以巨大的外力進行壓縮而產生強烈反彈一樣,人體內環(huán)境對血糖突然下降是無法立即適應的。所以,最好是促使血糖穩(wěn)步下降。某些病情較輕的糖尿病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正規(guī)治療,特別是配合適宜的飲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臨床癥狀也暫時消失了,甚至不用藥也可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患者往往以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而輕易中斷治療,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頻繁換藥
藥效的發(fā)揮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藥效才逐漸顯現出來。許多患者不了解這一點,服藥沒幾天,對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滿意,即認為所服藥物無效,急于換藥。事實上,有些降糖藥(如胰島素增敏劑)服至0.5~1個月才會達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輕易認為某種藥物無效。較合理的方法是根據血糖水平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他藥物聯用。
選藥不當
如肥胖患者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兒童患者應用磺脲類口服降糖藥,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應用雙胍類藥物。急性并發(fā)癥如酮癥酸中毒或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如糖尿病腎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藥,都不是恰當的選擇,應該盡量避免。
單純依賴藥物,忽視生活方式的調節(jié)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但不能一發(fā)現糖尿病就馬上用藥,對于無任何癥狀的患者,一般診斷糖尿病不能以1次檢查為準,首次發(fā)現血糖升高后,要隔1~2周再測,如果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就應該考慮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療是綜合治療,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只有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藥物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則,藥物再好也很難發(fā)揮作用。有些患者對此不了解,認為用藥之后,多吃點兒也無妨,并試圖通過增加藥量來抵消多進食,這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做的結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體發(fā)胖,加重胰島素抵抗,而且,還會增加胰島負擔,加速β細胞功能衰竭。
糖尿病是一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疾病,生活調節(jié)在整體治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糖尿病與長期飲食過多,體格肥胖,活動減少,煙酒嗜好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有重要關系。一些患者不控制飲食而想通過多服降糖藥來控制病情是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臨床實踐充分證明,不把好飲食這一關,口服降糖藥治療通常是失敗的。
應通過合理科學的飲食、減肥、體育鍛煉、禁煙酒等非藥物方法治療。如血糖控制良好,則可維持。若仍無效,再少量使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