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敏
一、關于“主題樹”的闡釋
我們現(xiàn)在的教材,編排十分合理,可操作性強。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相關的“主題”,教材中選取的主體課文、快樂讀書屋、能說會寫、日積月累、知識窗……的內容都緊緊圍繞同一“主題”進行編排設計。
我們在教學課文時,應緊緊圍繞主題單元選取的文章,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生學會分析文本、解讀文本的方法,教學生學會寫作的技巧與要領。并把此知識點以“樹”的結構、外形制作單元知識網絡圖,使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清晰化、形象化、具體化,把知識點簡單、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
1.以單元主題定“樹干”。
一棵大樹要成長,首先要有“樹干”,我們的“主題樹”也是一樣,首先要學生明確“主題”。在學生的頭腦中,把這棵大樹的“樹干”先立起來,我們可以帶領學生瀏覽整個單元內容,將單元主題定為大樹的樹干。
2.習得方法撐“枝杈”。
教材中的每篇主體課文都是編者們精心挑選的、文質兼美的佳作。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材其實也就是個例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拐杖?!?/p>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是讓學生習得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方法,并從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其中“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法即為大樹的“枝杈”,是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進行深入分析的。
在隨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明確本單元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習得哪些方法,確定“大樹”的枝杈部分。
3.深入分析添“綠葉”。
在其余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在課堂上緊緊圍繞先前與學生一起確定的“主題樹”的內容組織教學、組織學生學習,深入分析教材,體會作者選材的用意、布局謀篇的方法、遣詞造句的精當之處,并讀出作者表達的思想,讀出理、悟出情、習得法。
4.內化整理采“碩果”。
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利用“能說會寫”的教學時間,把整個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拓展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組織學生一起分享“主題樹”上豐碩的“果實”,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查到的資料,得到的收獲,并試著用自己學到的方法整理自己的語言進行口語交際……
經過一個單元的學習,教師與學生一同總結學到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方法,一起回顧一個單元學習過程中拓展積累的知識,結合單元寫作要點合理進行寫作。
就這樣,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生活資源、閱讀資源,引領學生體驗語文、積淀語文、超越語文……
二、“主題樹”的具體操作方法
下面我就以小學語文教科版4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第六單元為例,說說“主題樹”具體的操作辦法。
1.教材安排。
講讀課文:《長城》《莫高窟》。
快樂讀書屋中選取的文章是《黃鶴樓》。
能說會寫和語文七色光安排的也是中國名勝相關的知識。
2.以單元主題定“樹干”。
教師準備好一張大紙,將一棵畫好的大樹貼在黑板上,隨后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整個單元,由學生概括出來的主題內容為“中國建筑文化”。
教師隨即把“中國建筑文化”寫在“樹干”上,定為“主題”。
3.習得方法撐“枝杈”。
接下來,教師要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大家一起分享有關主題內容的信息,并由說的正確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彩筆,把自己圍繞主題想習得或查找的問題寫在“主題樹”上,整體上確定主題樹的“粗枝”。
本單元學生要掌握文章的結構、構段方法、渲染感情的方法、其他(中國名勝建筑古跡、贊美名勝的詩詞……)這幾個部分。
寫好后,將這棵“主題樹”貼在班級顯眼、學生又夠得著的位置,方便學生及時填補。
4.深入分析添“綠葉”。
在其后的篇章教學中,教師緊緊圍繞“主題樹”確定的幾方面進行教學,并隨時引導學生填補“主題樹”上的有關內容。
結構:《長城》:“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
《莫高窟》:總分總,詳略得當?shù)膶懽魇址ǎ?/p>
《黃鶴樓》:古詩、傳說引用。
構段方法:《長城》:圍繞一個詞語寫具體,第一自然段“長”,第二自然段“構造”,第三自然段“奇跡”;
《莫高窟》:過渡句、中心句、排比句。
情感體現(xiàn):《長城》:聯(lián)想增強情感;
《莫高窟》:細致描寫抒發(fā)情感;
《黃鶴樓》:引用故事激發(fā)情感。
其他:學生查找了關于中國其他名勝建筑古跡的圖片、文字介紹,贊美名勝的古詩詞
總結時,及時引導學生將總結的方法、掌握的知識、查找的資料及時填寫或張貼在“主題樹”上。
5.內化整理的“碩果”。
一個單元學習過后,學生不論是在篇章結構上、構段方法上,還是在情感體現(xiàn)上、知識拓展上,都收獲了新的知識,掌握了新的方法,提升了新的能力,教師再結合已有知識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學生的單元習作將變得得心應手。
經過幾段時間的嘗試研究,我發(fā)現(xiàn)利用主題課文,習得語文精彩,無疑是語文教學的一劑良方。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工農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