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生
關(guān)于寫作,《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毙抡n程標準執(zhí)行幾年來,作文教學已經(jīng)有了可喜的改觀,但是,在作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誤區(qū),探討這些誤區(qū)并努力從這些誤區(qū)中走出來,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努力去做的事。
一、作文教學誤區(qū)的幾種情況
誤區(qū)一:引導學生感悟少。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寫作是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但是,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必須以生活本身的豐富性和觀察的多角度為前提。所以,在《語文課程標準》的作文教學階段目標中又作了這樣的表述:“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作為教師,教會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感悟,讓學生從生活視野和感性經(jīng)驗中取材立意,引發(fā)真情實感,以求得寫作的個性化和獨特性,克服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遺憾的是,語文老師真正能去引導學生感悟如此絢麗多彩的生活的,太少太少了。平時除了作文時還有可能(也僅僅是可能)想到去捕捉生活的精彩,其余就很少觸及這個區(qū)域了。缺少了感悟,怎么會有靈感?又怎么能寫出出色的作文呢?
誤區(qū)二:閱讀聯(lián)系作文少。
語文教師手中的教本似乎只為閱讀教學服務,喪失了作文教學的功能。有些教師講課文的目的好象都是為了閱讀考試,很少提及課文對作文有何指導意義;評講作文時,也難得從課本上找范例給學生以豐富的營養(yǎng)。其實,現(xiàn)行課本,特別是新課標下的課本編排得很科學,只要教師將課文諸如主題的深刻性、布局的獨到性、選材的典型性、情節(jié)的曲折性、文句的優(yōu)美性有序地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對學生作文應該是大有裨益的。然而,這一點,恰恰給忽略了。至于學生手上的自讀課本,盡管它精選了古今中外各種文體的美文,盡管這些很有梯度的美文對作文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用途,但在相當程度上也成了擺設(shè),將這些自讀課本束之高閣的學生比比皆是。把自讀課文與作文聯(lián)系起來的更是鳳毛麟角了。
誤區(qū)三:平時作文評講少。
筆者曾經(jīng)詢問過幾所學校的同行:“一學期能有幾次作文評講?”不少同行都搖頭苦笑,說:“哪有時間去搞什么評講啊,備課、改語文練習卷、批閱作文,已經(jīng)夠忙的了?!惫P者知道,同行說的也是事實,但是不敢茍同。做這些分內(nèi)的工作不是少作作文評講的充分理由。試想,在老師的作文批閱有相當一部分只有一個分數(shù)加一個日期再加一個“閱”字的情況下,學生有了作文的困惑怎么辦?什么樣的材料最好?什么樣的布局精當?什么樣的剪材叫突出重點?什么樣的點題是恰如其分?什么樣的語言是通順、新穎、優(yōu)美?這一系列的“什么”,老師不去評講,學生怎么知道?作文水平怎么提高?在作文評講少的前提下,再去責怪學生“一代不如一代”,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呢?
誤區(qū)四:考試臨時磨刀多。
部分教師由于平時沒有花時間去研究作文教學,每學期的作文篇數(shù)又不能達到最低要求,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作文考試是必考的,而且占分比例將近40%,有部分老師就想出了“絕招”??荚嚽白寣W生背誦幾篇不同類型的優(yōu)秀作文,到考場上再根據(jù)作文要求去套用相關(guān)的篇目,這樣,既省卻了平時大量的作文功夫,學生又能有好的作文成績。但是,這種臨陣磨刀的做法實在不可取,它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聲譽,更重要的是危害了這一代學生。好作文難道是這樣寫出來的嗎?它與抄襲又有何區(qū)別!臨陣磨刀,實在是誤人子弟??!
二、對策
針對誤區(qū),筆者針對性地想出了多種辦法,下面是常用的兩種:
對策一:應把課文當“例子”。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本不僅凝聚了編者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新課標理念。如果教師把這些美文不僅當成是閱讀教材,更把它當成是作文教材的“例子”,那可供教學的內(nèi)容就相當?shù)貜V泛了。我們都知道,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家作品中的材料都是取自于生活。就拿七年級下冊(江蘇教育出版社,洪宗禮主編)來說吧,高爾基《童年的朋友》中那獨具魅力的外祖母形象、阿累《一面》中關(guān)心文學青年的可敬的長者魯迅形象、魏巍《我的老師》中和藹可親熱愛學生的蔡老師形象、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嚴而不厲、嚴而可親的私塾先生形象等等,無一不是生活給作家提供了豐富素材的結(jié)果。如果語文老師告訴學生: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例子,關(guān)鍵是要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去挖掘材料,學生還會去寫那些老掉牙的用過多少次的材料嗎?話題作文是近年來頗受青睞的命題方法之一,而讓學生擬題也就成為一種“時尚”。如何擬題呢?不妨到書本中找找看?!锻甑呐笥选罚@題目多好!朋們每個人都會存在自己的學習盲點,所以教師不要害怕,應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習,因為學習的本身就是雙向的。不懂裝懂可能更容易摧毀一個老師。
5.教師加強課堂管理,關(guān)注學生活動。在空間管理上,將每個學生置于自己的視野范圍內(nèi),能靈活地與每位學生順暢交往。在組織學生的課堂活動中,應做到:積極地看、積極地聽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在討論或活動出錯時,教師應積極給予學生心理支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安全感,受尊重的學習氛圍,成為學生最可依賴的心理支持源。同時,在時間的管理上,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專注率。對于學生有問題的行為采用良好的方法及時終止,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6.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自己的職業(yè)理想。教師是課程改革的最直接的參與者,課改能否成功,教師的態(tài)度、素質(zhì)、適應性及能力、水平是關(guān)鍵。教師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活化教材。教學內(nèi)容要貼近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提問題應做精心的準備,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在整個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職業(yè)理想,熱愛學生、賞識學生、關(guān)懷學生,充滿民主、尊重每一名學生、了解每一名學生、鼓勵每一名學生、不放棄每一名學生。 在《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指向是講變革: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天地革而四時成;象曰:澤中有火,革。革卦總的意思是說,外卦是澤,內(nèi)卦是火,水火必然面臨沖突,所以要變革,根據(jù)天地變革的規(guī)律制定立法以辨明四季。這就是在強調(diào)變革的重要性,客觀情況發(fā)生變化,原有的做法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式的要求,就應該因勢利導,根據(jù)變化的情況而變化。這種革新的理念在教育中就表現(xiàn)為教育也要改革。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式,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這是對自己和學生都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余文森,吳剛平,劉良華.解讀教與學的意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