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介甫
他是我黨、我軍真正從飛行員成長起來的空軍將領。是真正接受過航空理論系統(tǒng)教育的空軍將領,是對人民空軍人才與裝備建設、作戰(zhàn)指揮等都作出貢獻的將領。
說起開國中將常乾坤,軍史研究者一般喜歡用四個字來評價他:“空軍名宿”。之所以稱他是“空軍名宿”,是因為他是我黨、我軍真正從飛行員成長起來的空軍將領。是真正接受過航空理論系統(tǒng)教育的空軍將領,是對人民空軍人才與裝備建設、作戰(zhàn)指揮等都作出貢獻的將領。
常乾坤,1904年7月出生在山西晉南王屋山下的垣曲縣毫城村。1925年6月考入黃埔軍校炮兵隊。192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1月,進入蘇聯(lián)空軍獨立航空隊擔任中尉領航員,曾受到蘇聯(lián)空軍的獎金獎勵。1932年12月,考入蘇聯(lián)航空工程最高學府茹考夫斯基航空工程學院的航空工程系。1938年3月,從蘇聯(lián)回到新疆烏魯木齊。他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最早的飛行員之一,曾任八路軍航空工程學校教務主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航空學校校長、軍委航空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等職。他在航空理論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是著名的航空專家和航空教育家。他精通俄文,懂英文、日文和德文,曾擔任過朱德總司令的首席俄語翻譯。新中國成立后,他參加人民空軍的創(chuàng)建工作,在空軍的軍事訓練、院校建設、科學研究、武器裝備及民航事業(yè)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主席說:“很好,過去在延安辦不到的事,今天辦到了。你們?yōu)榻窈笳浇⒖哲娮隽藴蕚涔ぷ?,培養(yǎng)出了一些種子?!?/p>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的一天清早,葉劍英把常乾坤等找去說:“棗園有電話來,叫你們去,可能是商談去東北的問題。”
聽到這話,常乾坤等高興得連早飯都顧不得吃,急忙趕往棗園去見任弼時。見面后,任弼時直截了當地說:“你們的愿望快要實現了,中央要你們馬上趕到東北去,設法創(chuàng)辦一所航空學校,培養(yǎng)一批技術骨干。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你們看怎么樣?”
常乾坤等激動地說:“這是我們早就盼望的,我們要堅決完成黨交給的這個光榮任務!”
“我們很了解你們的心情,長翅膀的人是坐不住的,你們需要遼闊的天空,是嗎?”任弼時笑了笑,接著又說:“赤手空拳辦航校,會有許多想不到的困難,遇到問題要隨時請示東北局和民主聯(lián)軍總部。”
吃中午飯的時候,劉少奇來了。他一再叮嚀:“這次到東北去創(chuàng)辦航校是件大事,是黨和中國人民創(chuàng)建航空事業(yè)的一個開端。要有堅強的信心和決心,要有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精神,一定把航校辦起來,而且要把它辦好。”
10月15日,常乾坤等一行20余人啟程。那天,周恩來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是放出去的鷹,遇事要多動腦筋?!彼麄兗缲撝h的使命,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告別了革命圣地延安。
1946年1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在通化成立了航空總隊,由通化軍區(qū)后方司令員朱瑞任總隊長。2月初,常乾坤到達通化后接任總隊長工作。航空總隊是航校誕生的前奏和雛形。在此基礎上,于1946年3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所航空學?!獤|北民主聯(lián)軍航空學校(簡稱“老航?!?。在開學典禮上,通化軍區(qū)司令員何長工代表中共中央、中央東北局和“東總”宣布常乾坤被任命為校長的命令。
航校成立后,困難很多,首先是沒有飛機和器材。常乾坤進行了緊急動員,號召大家尋找器材,并親自帶領航校職工冒著大風大雪,不分晝夜地四處尋找。除錦州、沈陽等地幾個機場的器材沒有來得及搶運外,遼陽、鐵嶺、東豐、朝陽鎮(zhèn)、佳木斯、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凡有航空器材的地方,都留下了常乾坤等人的足跡;他們還到機場附近的山溝、村鎮(zhèn),去尋找輪胎、儀表、鋁皮墊子,尋找汽油、潤滑油。由于火車不通,汽車缺乏,好不容易收集起來的殘缺飛機和笨重器材運不回來。常乾坤動員群眾用牛馬大車運送,創(chuàng)造了用馬車拉飛機的奇跡。經過常乾坤等多方面的努力,終于修理裝配各式飛機幾十架,但都缺少零件。他們從各方面收集來的破舊零件中翻找,把一切能用的零件都派上了用場。
戰(zhàn)爭環(huán)境,敵人騷擾不斷。在通化裝配好的飛機未能飛行,就開始大搬家。第一次搬家是向牡丹江轉場。怎樣轉場?當時人們心中無數。為此,常乾坤決定,一面派飛機前往牡丹江偵察,一面派先遣隊到牡丹江準備迎接飛機。經過全校同志的群策群力,終于在短短的幾天內,把絕大部分能飛的飛機從空中轉到了牡丹江;不能飛的飛機和器材也陸續(xù)搶運到當時比較安全的敦化、延吉等地。第二次是從牡丹江搬到東安。當時正值嚴冬季節(jié),東安附近的機場遭到嚴重破壞。彈坑累累,營房、倉庫等建筑都成殘垣斷壁,幾乎連一棟完整能用的房子都沒有。東安的冬天,風雪連天,風卷雪花,刮起“煙炮”,對面看不見人,氣溫下降到攝氏零下三四十度,手觸到鐵上就粘掉一層皮。向這樣嚴寒的地方轉場,必須事先做好準備工作。航校抽出大量人員先到東安搶修機場、營房和倉庫,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zhàn),終于在11月底轉到了東安。
老航校成立之后,先后由通化至牡丹江,牡丹江至東安,再從東安轉回牡丹江,最后到長春。每次轉場幾乎都遭到敵機的空襲,常乾坤等都勇敢沉著,巧妙地指揮部隊安全轉移。
為加快培養(yǎng)航空人才,常乾坤等采取了人民軍隊行之有效的互教互學,包教保學,重視教學實效,理論緊密結合實際,迅速把技術學到手的教學方法。教員、學員一起動手,把不能用的破飛機、發(fā)動機和儀表都搬進了教室。上課時教員講一個機件,讓大家看看實物,講一個原理給大家表演一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當時,世界各國訓練飛行員的常規(guī)都是三個階段:先飛初級教練機,再飛中級教練機,后飛高級教練機。初級教練機航校有幾架,但都是木頭做的。由于長期在機場上風吹、雨淋、日曬,框架都朽了,蒙布也扯光了,加上幾次長途轉移,都已經變了形,不能試飛,飛初級教練機的門被堵死了。中級教練機一架也沒有:只有一些破舊的九九式高級教練機和幾架日式戰(zhàn)斗機。能否打破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三級教練法,超過初、中級兩個階段,直接飛高級教練機呢?常乾坤等在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民主聯(lián)軍總部的支持和鼓勵下,征求了學校廣大干部和學員的意見。學員們堅決地回答:“我們愿意冒任何風險!上高級教練機,怕什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常乾坤等校領導經過分析研究和反復思考,最后果斷決定:“三步并成一步走!”他們一面發(fā)動群眾動腦筋想辦法,一面采取了加強地面準備,增加帶飛時間,改進訓練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在保證飛行安全方面,他們針對器材破舊,教員技術不熟練,設備簡陋,制度不健全,缺乏經驗等不利因素,要求全體同志,特別是飛行人員、機務人員、修理人員,要小心謹慎,認真負
責,細致扎實,兢兢業(yè)業(yè),像姑娘繡花一樣地做好一切工作,保證飛行訓練少出事故或不出事故。經過全體同志的努力,1946年7月下旬的一天,飛行學員終于單獨駕著九九式高級教練機,飛上了萬里無云的高空。
教練機解決了,油料又成了問題。常乾坤等又發(fā)動群眾來研究。有人建議:用酒精可以代替汽油開汽車,能否用酒精開飛機呢?常乾坤覺得有道理,于是決定試驗一下。第一次用酒精試飛時,因為天氣太冷,酒精度數不夠,眼看著飛機飛上天,突然聽不到馬達聲了,飛機一直往下墜落,試驗挫敗了。第一次不成功,再試!先使用汽油和酒精的混合燃料,逐漸減少汽油的分量。經過試驗、研究,在提高了酒精度數和加大了燃料噴嘴之后,試用96度的純酒精飛行,終于獲得成功。當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軍區(qū)副政委的陳云同志得知這一消息后,高興地對常乾坤說:“你們?yōu)楹叫S柧毥鉀Q了大問題?!焙髞恚麄冊诠枮I辦了兩個酒精工廠,生產大量酒精,保證了飛行訓練。
航校建立之初,技術人員主要是兩部分:一是從敵對營壘起義的同志;二是放下武器參加人民軍隊的日本人員。遵照上級的指示精神,常乾坤以認真負責、誠懇待人的態(tài)度去感化和教育他們。劉善本是國民黨空軍第一位駕機起義的人,1947年3月,被任命為老航校副校長,分工主持一個機場的飛行訓練。常乾坤鼓勵他大膽工作,把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奉獻給航校的訓練。在航校,放下武器參加民主聯(lián)軍的日本人,共有300多人,其中飛行員17人,機械師24人,機械員72人,還有醫(yī)生、護士、汽車司機等。常乾坤和校友會領導班子成員對這些人以誠相待,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技術為革命工作將功贖罪,使他們完全打消了顧慮。
1946年4月,通化發(fā)生反革命暴動,由于戰(zhàn)爭形勢所迫,老航校由通化向牡丹江轉移。能飛的飛機都要從空中飛走。敢不敢讓日本人駕機轉移?航校領導在研究這一問題時,意見各異。常乾坤認為既留用了他們,就應該相信他們,在關鍵性的時刻,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任務,最有說服力,也最能感動他們。最后決定,讓他們參加空中轉場。這些日本人深受感動,他們認真負責,任務完成得很好。一次,國民黨飛機空襲牡丹江機場,為了保住裝滿飛機的機庫,日本司機佐渡不顧個人安危,開著加油車在機場內奔跑,把敵機引開,保住了機庫。日本人林彌一郎(林保毅)被任命為東北航空委員會委員、航空部隊副總隊長、老航校飛行參議等職,為老航校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在將近4年的時間里,常乾坤和其他校領導一起,帶領全校人員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政策和毛澤東主席的教育方針,發(fā)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為人民解放軍培養(yǎng)出各類空地勤人員500多人。
1949年3月8日,常乾坤、王弼等到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向中央領導同志匯報航校工作時,毛澤東高興地說:“很好,過去在延安辦不到的事,今天辦到了。你們?yōu)榻窈笳浇⒖哲娮隽藴蕚涔ぷ?,培養(yǎng)了一些種子?!?/p>
朱總司令說:我們空軍還要大發(fā)展,你們是空軍的“種子”,將來要起骨干作用。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航空局,人員要從老航校抽調。3月30日,中央軍委任命常乾坤為軍委航空局局長,王弼為軍委航空局政委。
隨著解放區(qū)域的一天一天擴大,為了支援前方作戰(zhàn),為了恢復解放區(qū)生產,為了新中國成立后發(fā)展民航事業(yè),常乾坤帶領航空局積極組織各地抓緊修復機場,創(chuàng)造條件開辟空中航線。到1949年10月底,共修復機場40個。經請示周恩來批準,先后開通北京—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蘇聯(lián)赤塔航線;北京—太原—西安—蘭州—迪化航線;北京—石家莊—開封—武漢航線;北京—濟南—徐州—南京—上海航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駐香港的原國民黨“中國”、“中央”兩個航空公司的愛國員工醞釀起義,回歸大陸。常乾坤親自組織安排人員,使10月29日和11月9日兩批起義的12架運輸機,順利安全地飛抵北京和天津機場。
常乾坤為了給正式建立人民空軍作準備,領導航空局的同志,精心設計制定了人民空軍的機徽和軍徽。人民空軍的機徽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紅星軍徽的基礎上,兩邊配以鑲有金黃色邊的紅帶,表現了人民空軍在祖國大地上奮飛的雄姿。人民空軍的軍徽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紅星軍徽的基礎上,配以雄鷹的兩翼,象征著人民空軍英勇果敢,為捍衛(wèi)祖國領空安全而翱翔無阻。當時制定的人民空軍的機徽和軍徽沿用至今,已成人民空軍光榮的象征。
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空軍派出飛機轟炸北平南苑機場。當時國內正在積極準備召開全國政協(xié)籌備會,北平的防空問題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在一次軍委召開的會議上,周恩來副主席對常乾坤說:要召開政協(xié)會議,同黨外人士協(xié)商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衛(wèi)工作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地面上由羅瑞卿部長負責了,空中的你們能不能出點力啊?常乾坤當即回答:“行!”。經過緊張的籌備,1949年8月15日,在北京南苑機場正式組建了人民解放軍第一飛行隊。飛行隊成立后,經過短期的緊張訓練,1949年9月5日正式擔負起北京的防空任務。
9月上旬,飛行隊接到準備參加開國大典空中受閱的命令。參加開國大典受閱,是一項光榮的任務,但要進行這樣大型的空中受閱,沒有組織指揮經驗,沒有可供借鑒的資料,常乾坤帶著檢閱飛行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問題,深入群眾,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聽取意見,進行了多次計算和演練,才確定了飛行方案。為達到要求,飛行隊在南苑機場沿東西方向的舊跑道上空多次模擬演練,有一次,正值全國政協(xié)在中南海懷仁堂開會,代表們聽到飛機的呼嘯聲,有點驚慌,周恩來副主席當即寬慰大家說,這是我們的飛機,正在演練,為開國大典做準備的。代表們聽說是自己的飛機,無不歡欣鼓舞,熱烈鼓掌。
10月1日下午3時,開國大典正式開始,4時開始閱兵。南苑機場上的17架飛機,按預定計劃先后起飛,均按規(guī)定的航線高度、速度,在通縣雙橋上空盤旋待命。4時35分,空中分列式開始,在空中總領隊的統(tǒng)一號令下,飛行分隊保持規(guī)定的高度差、速度和時間間隔,分別在900米、600米、450米的高度,由東向西依次進入航線。此刻碧藍的天空有少量碎云,能見度好,地面清晰可見。接近東單牌樓時,已經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人流和紅旗,再往前是人民解放軍的坦克、騎兵、炮兵部隊,鐵流滾滾,浩蕩向前。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十分激動和自豪,感到今天的飛行是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次飛行,從這一天起中國歷史將進入一個新的紀元,中國人民將不再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壓迫,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一次
跨越時代的飛行啊!
飛過東單牌樓,天安門廣場映入眼簾,故宮建筑群金碧輝煌,它是我們文明古國的象征,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徐徐飄揚,它是中華民族新生的見證人。飛機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30萬群眾的歡呼聲和飛機馬達的轟鳴聲匯合在一起,響徹古都北京。廣場上形成了一片沸騰的海洋,開國慶典的盛況通過無線電電波飛越千山萬水,傳到五洲四海。
開國大典后的當晚,朱德總司令在北京飯店舉行了盛大宴會,宴請受閱的高級領導同志和駕機、駕艦起義的空海軍人員。朱總司令親切地對駕機起義的人員說:“你們是新起義的,我是老起義的,我曾經幾次起義,最后才找到了中國共產黨。你們都很年輕,還大有作為。我們空軍還要大發(fā)展,你們是空軍的‘種子,將來要起骨干作用?!?/p>
組建人民空軍,常乾坤被任命為副司令員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正式成立。常乾坤被中共中央軍委任命為空軍副司令員兼訓練部部長。當他在東北老航校接到任命電報時,心情很激動。他給劉亞樓復電說:“我愿誠心誠意地協(xié)助您,兢兢業(yè)業(yè)地為建設中國人民空軍而努力!”
空軍成立之初,首要的任務是組建航空學校。當時,經中共中央軍委批準,要組建6所航校,人員都是從老航校抽調的。常乾坤給每所轟炸機航校分去飛行、機務人員各20名左右;每所驅逐機航校分去飛行員10名左右,機務人員20名左右。6所航校從部隊共選調了1672名學員。第一批新建航校,經過緊張的籌備,均于1949年底和1950年初開學。后來,常乾坤提出原老航校還有一批力量,還有校舍、教員、飛機器材等,應當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建議再辦一所航校。劉亞樓同意了他的建議。于是,請示中央軍委批準,又增加了第七航校。
1950年6月,正式成立了空軍混成第4旅。這是人民空軍第一支作戰(zhàn)部隊。該旅的第10團首先在蘇聯(lián)空軍人員的幫助下改裝噴氣式戰(zhàn)斗機,同年10月底完成了改裝訓練。10月17日,常乾坤代表空軍陪同陳毅參加了交接儀式,并觀看了飛行表演。
按分工,常乾坤負責空軍的軍事訓練工作。那時航校訓練和部隊訓練還未分開,他的主要精力是抓航校訓練,加快培養(yǎng)飛行人員。軍事訓練中的突出問題是飛行事故多,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情緒和訓練質量,常乾坤對此深感不安。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帶領機關人員深入部隊,充分發(fā)動群眾,研究分析發(fā)生飛行事故的原因,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一是飛行員技術不熟練,操縱失誤,二是有些領導只重視訓練進度,忽視飛行安全工作;三是機務保障有薄弱環(huán)節(jié)。常乾坤適時地向空軍黨委提出建議,圍繞提高各級領導對飛行安全工作的認識和責任心,提高飛行人員的技術和處置故障的能力,加強機務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改進意見??哲婞h委采納了他的意見,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于1951年5月作出了《關于飛行失事問題的決定》?!皼Q定”指出:應將對于飛行失事的認識,提高到原則水平,把飛行失事的有無、多少,作為衡量空軍各部門,每個人(尤其是飛行人員和機械人員)的各種工作好壞的主要標志之一。1952年以后,空軍召開一系列安全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切實按章辦事,做到“一切為飛行服務,為安全負責”;做好飛行四個階段的工作,開展飛行安全立功運動??哲娺€整頓了飛行紀律,制定了“穩(wěn)步前進,完成計劃,提高質量,保證安全”的訓練方針,使空軍的軍事訓練逐步走上軌道,訓練質量有所提高,嚴重事故顯著降低。
抗美援朝初期,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決定空軍參戰(zhàn)??哲妳?zhàn)后,同朝鮮人民軍空軍并肩作戰(zhàn),需要統(tǒng)一指揮。1951年1月7日,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致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金日成,提議按照聯(lián)合司令部的組織原則,成立中朝空軍的聯(lián)合集團軍司令部。金日成同意這一提議。1月10日,空軍黨委遵照中央軍委關于成立聯(lián)合空軍集團軍司令部的指示,確定由常乾坤提出聯(lián)合集團軍司令部所需各種人員的編制。1月16日,空軍黨委又研究了集團軍干部配備,并決定常乾坤立即著手籌組指揮所。1月28日,常乾坤率領新組成的前線指揮所60余人,由北京啟程赴朝。2月5日到達平壤以北之君子里,后在三神炭礦建立了指揮所。1951年3月15日中朝聯(lián)合空軍正式成立,隸屬于中國人民志愿軍。3月30日,中央軍委授權中國人民志愿軍任命劉震為中朝聯(lián)合空軍司令員,王璉(朝方)、常乾坤兼任副司令員,常乾坤分工負責在朝鮮境內修建機場和籌措作戰(zhàn)物資。
為盡快做好空軍參戰(zhàn)的準備工作,上級要求在短期內修好幾個噴氣式飛機機場和土跑道機場,并籌備足夠的作戰(zhàn)物資。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嚴肅地對常乾坤說:“如果按時完成任務,第一個得勛章的是你,如果完不成任務,第一個殺頭的也是你?!背Gど罡胸熑沃卮?。他帶領中朝聯(lián)合空軍后勤部部長楊尚儒、政委李雪炎等人親自選點,組織技術人員精心設計。他還親自與朝鮮政府聯(lián)系,請求派民工修機場,朝鮮政府發(fā)動了數萬群眾同中國人民志愿軍一起搶修機場。當時的季節(jié)天寒地凍,機械很少,大部分靠人挖。鐵鎬下去,只出一個白點。加上敵機掃射轟炸,時常是機場剛修好,又被炸壞。據統(tǒng)計,在修建6個機場過程中被敵機轟炸72次,投彈8226顆,炸死炸傷軍民551人。廣大軍民不怕犧牲,不怕艱難,堅持搶修。敵機轟炸就躲,敵機走后繼續(xù)干,炸壞了繼續(xù)修。常乾坤經常帶領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指導施工,檢查質量,鼓勵軍民。經過中朝軍民的共同努力,終于在1951年9月以前,共修好6個噴氣機機場和10余個土跑道機場。后來又翻修了一批機場,與此同時,常乾坤還組織修建了一批倉庫,儲備了大量軍用物資。常乾坤在朝鮮還負責了解美國空軍在朝鮮與友軍空軍空戰(zhàn)情況,經常組織參謀人員,匯集這方面的資料,加上分析意見,發(fā)回國內參考。
常乾坤在朝鮮期間,同大家一樣住山洞,吃炒面、餅干和罐頭,生活十分艱苦。美機經常來轟炸掃射,有一次把他們住的山洞炸塌了,封住了出口。在這危急的情況下,幸好電話線沒斷,他們打電話求援,才被搶救出來。
當時任朝鮮人民空軍司令員的王璉,在蘇聯(lián)學習航空,后來到中國,曾在常乾坤領導下工作過。常乾坤非常尊重他,主動和他商量問題,密切配合工作。常乾坤還教育身邊的工作人員要和朝鮮同志搞好團結。他的工作和作風得到朝鮮同志的好評,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授予“自由獨立”勛章。
教學科研齊頭并進,嘔心瀝血為航空事業(yè)奮斗到生命盡頭
1953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任命常乾坤為空軍第二副司令員兼軍事學校部部長。那時蘇聯(lián)專家逐步撤走,正是開始自辦航校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整頓、消化從蘇聯(lián)專家那里學來的東
西。主要措施是,把原來既訓練飛行人員,也訓練地勤人員的綜合性學校,建為單一的飛行航校和地勤航校。常乾坤帶領軍校部的同志,按照空軍黨委的要求,扎扎實實地做了四項工作:
第一,組織實施分校。將10所航校,分成7所培養(yǎng)空勤人員、3所培養(yǎng)地勤人員的航校。后來,經中央軍委批準,又先后于1954年成立十二航校,1956年成立十三航校,1957年成立專門為民航培訓飛行人員干部的十四航校,使空軍各類航空技術人員的培訓成龍配套。
第二,努力提高航校的教學質量。組織人員再次修改了教學制度、飛行訓練提綱及教學大綱,統(tǒng)一編寫了教材,并制訂了5年的訓練計劃。為幫助學員更快地學習技術,推廣直觀教學法,廣泛發(fā)動群眾制作各種直觀教具,1953年,他們還舉行了教學模型展覽會,總結、交流了直觀教學的經驗。1953年12月,空軍黨委指出,提高教員的水平和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為落實這一指示,常乾坤指導機關的同志,認真組織教員在職學習理論,進行短期輪訓,并組織部分教員外出參觀、實習,取人之長,充實自己。同時,將一批干部送到指揮員訓練班輪訓,提高他們的指揮能力。
第三,1954年籌備召開了第一次教學代表會議,系統(tǒng)地總結了航校的教學經驗,如“在理論教育的三個過程中的六個教學原則”、“在飛行訓練六個階段中的六條教學經驗”和“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改進教學作風”等。還宣揚了模范飛行教員邵長源、徐慶春等先進事跡,推廣了他們的教學經驗,對提高航校的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建立預科教育制度。改進過去招收的學員直接進航校的辦法,規(guī)定學員進入航校以前,應先經過預科學校訓練。預科學校主要進行政治教育和軍事教育,對學員繼續(xù)進行審查,然后按期向航校輸送。建立預科教育制度,進一步保證了學員的質量,使航校能集中進行??平逃?,對加速培養(yǎng)飛行員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推動空軍的科研工作,1959年1月30日,常乾坤負責籌備召開了空軍第一次科研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明確了空軍的科研重點應放在對新武器裝備的研究提出建設性要求,研究使用新武器的戰(zhàn)術,改進維護修理,延長使用壽命等方面。各研究所按照這一重點,結合空軍作戰(zhàn)、訓練開展研究。航空技術裝備研究所首先取得了成果。他們研究改裝了米格-17飛機,1959年5月29日夜,我空軍用這種改裝的飛機將國民黨竄犯大陸的1架B-17型飛機擊落。
隨著我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為扭轉空軍部隊使用外國武器裝備的局面,在國務院、中共中央軍委的領導下,航空工業(yè)部門對飛機由修理轉為制造,由仿制轉為自行研制??哲娮鳛槭褂脝挝?,科研部門要和航空工業(yè)部門共同擬定研制規(guī)劃,組織鑒定定型,并承擔試飛等一系列工作。1962年1月,成立了航空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常乾坤任副主任委員。辦事機構——“航定委”辦公室,設在空軍科研部,負責組織產品鑒定工作。到1966年5月,常乾坤先后組織參與了對國產初教-5、殲-5、運-5、直-5、初教-6、殲-6、殲-7等型飛機的試制和研討工作。當時由林彪簽發(fā)的一個文件,要求一定在1970年“七一”前讓殲-8飛機飛上天。常乾坤以科學的態(tài)度,經過各方面的調查論證后認為,有的單位的產品未達到規(guī)定的技術指標,新工藝、新材料沒有經過嚴格的試驗,飛機機體強度靜力試驗不合格等,目前還不具備試飛的條件。如果強行試飛,后果不堪設想。后來他與航空工業(yè)部、航空研究院的領導同志交換意見,統(tǒng)一了認識,終于決定殲-8飛機試飛暫不進行。常乾坤為殲-8試飛把了技術關。后來條件成熟了,才組織了試飛,并獲得成功。
在劉亞樓、常乾坤等空軍首長領導和組織下,空軍科研部門和部隊還參加了我國研發(fā)核武器工作,圓滿地完成了產品運輸、煙云取樣、劑量偵測、空中攝影以及進入沾染區(qū)觀察爆炸效果等任務。
常乾坤投身革命近半個世紀,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特別是人民空軍的建設兢兢業(yè)業(yè)工作。1971年4月,他感到身體不適,仍堅持工作。后來,他準備出差去研究殲-8飛機定型時,患重病,經醫(yī)院治療無效,于1973年5月20日不幸逝世,終年69歲。常乾坤在病危時還念念不忘殲-8飛機,他為人民空軍的建設奮斗到了生命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