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明等
德育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應該要抓緊的都是常規(guī),而且必須貫徹落實,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 除了常規(guī),也會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非??简灷蠋煹奶幚砗蛻兡芰?。直接面對德育工作的班主任,應該具備兩種最基本的素養(yǎng):舉輕若重和舉重若輕。
舉輕若重——抓班級常規(guī)的必須素養(yǎng)
常規(guī)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情。班級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著深刻的根源。作為班主任,必須要具備“舉輕若重”的能力,必須細心、悉心、大膽尋找到問題的源頭,“一招致命”!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要緊緊盯住教育的時機,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白白讓教育的機會一閃而過。沒有把事情聯(lián)系起來考慮,沒有把事情提高到應有的重視,那么只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忙于“救火”,疲于奔命。
星期一,數(shù)學老師告訴班主任李老師:A同學與B同學今天第三節(jié)課遲到。李老師想著遲到是比較小的事情,把兩個學生叫出來,教育了一番,大概就是遲到不好,影響班級之類的話語,然后放他們回去了。但是接著發(fā)現(xiàn)了宿舍清潔衛(wèi)生搞不好,被扣分了!于是李老師又回教室強調了宿舍扣分與班集體榮譽等問題,而且對扣分的學生作出了懲罰?;氐睫k公室,級長來電:本班的同學飯?zhí)米雷記]有收拾好!于是,李老師怒火沖天地回到教室,把學生狠狠地罵了一頓,但是看到學生氣鼓鼓的臉蛋,李老師知道自己的話又沒有起到作用,還激起了學生的反感。李老師非常沮喪:一個如此美妙的早晨就被這些瑣碎的事情撕碎了!
李老師何等的冤枉,學生又是何等的冤枉。問題出在哪里了呢?李老師是一位很負責任的好老師,也是一位激情滿懷的老師,但是在出現(xiàn)問題后,沒有把問題聯(lián)系起來、分類、系列化,等到接二連三出現(xiàn)問題后,李老師沉不住氣了,用大發(fā)雷霆宣示了自己的無奈與郁悶,最后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問題還是不斷出現(xiàn)。在這種情況之下,班主任往往容易出現(xiàn)職業(yè)的苦澀感,尋找不到作為老師的快樂,尋找不到作為班主任的成就感,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
另外一位班主任王老師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但是王老師沒有大發(fā)雷霆,還順利地把幾件事情一舉解決了。王老師首先詢問了兩位同學遲到原因——到學校的小賣部買東西吃去了。為什么會經(jīng)常是第三節(jié)課遲到呢?因為第二節(jié)課與第三節(jié)課之間有十五分鐘的課間,比一般的課間多五分鐘。接著,王老師詢問了班長關于飯?zhí)米雷拥氖虑?,班長說有幾個同學去飯?zhí)贸燥埍容^遲,打了早餐就趕緊吃,沒時間收拾桌子,班長還反映班上比較少同學去吃早餐。聽到這些信息,王老師不動聲色地定了個計劃。第二天,王老師早早起了床,透過自己的陽臺觀測男生的起床情況(王老師的宿舍陽臺正對著就是男生的宿舍)。6:00,學校起床鈴響了,沒有人起來;等到了6:10,還是沒有人起來;6:20,宿舍依然靜悄悄的;6:30,終于有人開始起床了!接著是刷牙、洗臉,6:45,男生才開始清潔宿舍的衛(wèi)生。6:50,男生幾乎全部離開了宿舍。學校規(guī)定:7:15前回到課室開始早讀,有些同學還得在早讀前完成公區(qū)的清潔。王老師到了飯?zhí)?,果然看到了剛才遲遲才起床的幾個男生在匆忙地吃早餐,最后連桌子都沒有收拾,急急忙忙離開了。王老師還特意地留意了一下幾個第三節(jié)課遲到的男生,果然,在飯?zhí)脹]有發(fā)現(xiàn)他們吃早餐的影子。
第二天,王老師頒布了一個班規(guī):全班同學一律嚴格按照學校的起床鈴起床,沒有清潔任務的同學,6:25離開宿舍;有清潔任務的同學,6:45分必須全部離開宿舍;有違反者,罰掃公區(qū),直到有下一個違反的接替為止……接著,王老師開展了一次“大腦和胃的苦惱”的班會,詳細談了不按時作息、不吃早餐的害處,向學生提出倡議。經(jīng)過一個月的常抓不懈,班級宿舍扣分情況越來越輕微;學生在飯?zhí)霉芾韱T(本班學生)的指引下,都能收拾好飯桌;學生早起床后,早餐問題解決了,也沒有了學生遲到的情況出現(xiàn)。班級工作逐步進入正常狀態(tài)。
舉重若輕——處理突發(fā)事件的必須素養(yǎng)
學生在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處理一些突發(fā)事件(不是惡性事件)的時候,班主任應該具備把問題“簡單化”——在復雜的情況中一把抓住命脈,不被現(xiàn)象所迷惑的素養(yǎng),也就是“舉重若輕”的能力。
星期五,班主任鄧老師正在開會。突然,語文老師推門進來,對鄧老師說:“你們班四個調皮鬼打架了!”很快,鄧老師把四個學生找了過來。四個學生都耷拉著腦袋,但是臉上都已經(jīng)沒有了氣呼呼的神色。鄧老師初步判斷:從他們現(xiàn)在的神色看,要么是他們玩過火了,要么是他們不在乎老師的處置了。如果是前者,那教育比較容易;如果是后者,你現(xiàn)在教育,甚至打罵都是沒用的。出乎學生意料的是,鄧老師并沒有大發(fā)雷霆,也沒有急于詢問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而是先打量了他們一番,然后仔細詢問有沒有受傷,需不需要看醫(yī)生等。鄧老師的“非常關懷”搞得幾個大男生很不好意思,連連說沒事。鄧老師仔細觀察了一回,確定他們沒事后,才開始詢問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由于剛才鄧老師的關心,四個學生已經(jīng)大大降低了抵觸情緒,心情也開始趨于平靜。等到四個學生都說完之后,鄧老師說話了:“你們沒有受傷,我很高興,至少你們出手的時候還惦記著同班同學,看到這點,我很感動;在這件事情中,你們態(tài)度很真誠,我很欣慰;但是,打架違反了校規(guī)校紀,破壞了我們班的團結,也破壞了班級形象,還對班上的同學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個你們也總得想想辦法消除影響才行啊?!?/p>
的確,打架事件發(fā)生在教室里面,對班級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如果不及時消除的話,產生的“副作用”將是以后出事的伏筆。初中生的心理喜歡爭強好勝,如果班主任在處理打架的時候,只是狠狠批評,然后記過,那是不負責任的——就算學生口服,心還是不服的。學生容易產生炫耀的心理:“我連打架都干過了,你們誰敢啊?就我敢!老師能拿我怎么樣?”這樣的心理不單單支持著打架者以后違反紀律的心理,對其它學生也極具鼓動性和誘惑性——誰不想別人承認自己的位置和威風啊,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人樹立了“榜樣”,接著就要效仿,挑戰(zhàn)權威,震服大家。如此,打架的學生沒有處理好,還提供了滋生問題的溫床。
四個男生開始沉默。鄧老師見時機成熟了,就趁機說:“這樣子吧,打架肯定是違反了校規(guī)校紀和班規(guī)的,如果讓老師上講臺宣布的話,那變成了老師對你們的懲罰。我覺得還是由你們自己上去說,行不?”四個男生高興地點頭。接著,鄧老師主持,四個男生道歉,并表示自愿為班級做點事情。鄧老師總結說:“打架是不好的,但是四位男生勇于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古人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給不給機會讓他們改正?。俊比珗稣坡?“給!”四個男生有面子地收場了,而班級也避免了不良影響的膨脹。
總之,舉輕若重是“和平年代”所需要的能力,維持著一個班級的最基本的常態(tài),引導學生逐步向前發(fā)展,這是最能體現(xiàn)德育工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特點的素養(yǎng)。舉重若輕是“動亂年代”所需要的能力,支撐著一個班級穩(wěn)定提升的臺基。
一次學生發(fā)型發(fā)式問題的解決
朱洪秋
北京市陳經(jīng)綸中學
在中學德育工作中,學生染發(fā)、燙發(fā)和追求怪異發(fā)型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在一次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處理中,我對此有了一些認識。
關注缺失是發(fā)型發(fā)式問題的主因
2008年3月24日,德育主任把高二年級文科班的一名女生叫到辦公室,批評那位同學為什么不信守承諾,因為她上周同意把發(fā)型弄好,并用皮筋扎起來,今天卻沒有變化。
我開始和她溝通。我說:“請坐下,我們聊聊好嗎?我希望我們的溝通是真誠的,我想向你了解一下,為什么一些同學總是要染發(fā)、燙發(fā)?我保證不會‘抓辮子‘打棍子?!?/p>
“因為我們都學習不好,而且多數(shù)是擇校進來的。同學和老師很少有人關注我們。”
“你覺得同學會認同你們的行為嗎?”
“是的,同學經(jīng)??湮野l(fā)型好看。這讓我們心里覺得很美?!?/p>
“你們沒有其它方面的特長能夠展示?”
“有,我會彈鋼琴……我班的一名體育生,一米八零的個子,每次全年級考試都最后一名,但他有自信,前些日子學校為高一患白血病的同學捐款,他帶頭捐,帶動其他人都跟著捐。他的帥氣令同學們羨慕?!?/p>
“是不是學校應該給你們展示特長的機會?”
“……是的?!?/p>
這一段談話提示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答案,原來學生染發(fā)、燙發(fā)和追求怪異發(fā)型是為提高自己的“回頭率”,以示自己的存在??梢哉f,關注缺失是發(fā)型發(fā)式問題的主因!
平等對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我們的談話繼續(xù)進行。
“你的頭發(fā)可以改嗎?”
“可以,明天就改?!?/p>
“如果你改了,你覺得同學會如何評價你?”
“他們會說:‘哦,發(fā)型怎么這樣了?”
“你會覺得不好意思嗎?”
“會,因為同學的評價我還是很在乎的?!?/p>
“你能接受嗎?”
“還可以,但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吧。”
“以前你一直說自己是自來卷,今天你為什么同意把自己的頭發(fā)改過來?”
“因為我覺得您說的有道理,而且不是用學校的紀律和規(guī)定壓我。我如果不改,既沒有道理,也不夠意思?!?/p>
第二天早晨,這名同學真的把發(fā)型改變過來了,而且主動來到辦公室向德育主任匯報情況。后來她的發(fā)型一直保持在中學生基本規(guī)范的范圍之內。
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認識到:發(fā)型問題主要是心理問題、思想問題。心病還需心來治,平等對話和心理疏導是解決發(fā)型發(fā)式問題的有效途徑。而開展必要的學生特長展示活動,讓更多的同學能夠得到他人的關注、尊重,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我的德育新方法
欒明知
山東省高密市姜莊中學
有言道:“有德有才是成品,有德無才是半成品,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德,對己、對人、對國家、對社會的作用可見一斑。但時過境遷,斗轉星移,我們慣用的一些德育方法,對“90后”“2000后”的孩子已是強弩之末,難見成效。于是乎,為師者發(fā)出了“如今的孩子真難懂、真難教”的感慨。
有道是:“教無定法,貴在有法?!泵鎸π氯恕⑿率?、新德育,自然需要新思路、新途徑。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和思考,我摸索了一些開展有效德育的新方法。
(一)名言德育法
就是利用名人名言來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從而實現(xiàn)德育目標的方法。一天早晨,我到教室巡看,教室一改往日的安靜,老遠就聽見里面吆三喝四的,進門一看,原來班里有兩個學生在吵架,引得其他同學圍觀,以致我走到教室竟沒人察覺??粗麄兂车貌豢砷_交的樣子,我干咳了兩聲,他們這才聞聲打住。我不動聲色地走上講臺,說:“同學們朝夕相處,難免勺子碰鍋沿,有些過節(jié)在所難免,但不至于罵娘吧?我們的爹娘礙了我們什么事?”引得學生哄堂大笑。“在這里,我贈給同學們一首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寫的兒歌——《罵人》:‘你罵我,我罵你,罵來罵去,只是借人的嘴巴罵自己?!眲偛畔嗔R的兩學生深深地埋下了頭,久久沒有抬起。以后,再有相罵之事發(fā)生,同學們就齊唱陶行知的《罵人》兒歌,為其伴奏。此后,班里的相罵聲逐漸銷聲匿跡了。
(二)故事德育法
就是通過古今中外的生動故事來開展德育工作。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各國人民熟知的阿拉伯經(jīng)典文學作品。相傳聰明的姑娘每天給殘暴的國王講一個故事,一共講了一千零一個,終于感動了國王。故事既然能將國王扭曲的靈魂復歸常位,那為什么不能用來化育對故事充滿渴望的孩子?于是,我開始嘗試故事德育法。在平常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必要的相互幫助缺乏熱情,同位的文具、書籍掉到了他的面前,他往往熟視無睹,懶得彎腰相助;一起打掃衛(wèi)生,組員一手拿著袋子,一手裝著垃圾,鮮見組員主動幫一下。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擇機給學生講了兩個故事。
故事一:曾憲梓先生在招聘高級職員面試前,將一把掃帚橫放門口通道上。應聘人員一個個走進大門時對倒在地上的掃帚視而不見。唯獨一人彎下腰來將掃帚拾起并放到門后。曾憲梓問:“你為什么要撿這個掃帚呢?”答:“我覺得掃帚倒在地上不利于人們通行也有礙觀瞻。應該把它放到該放的地方?!?曾憲梓隨即錄取了他。一個彎腰扶起掃把的動作,讓他從數(shù)十名應聘的年輕人中脫穎而出。
故事二:一幫大學生到一家銀行應聘,有三位大學生進入到了難得的面試階段。面試這一天,當他們三個健步走入大樓的時候,一位銀行職工抱著一大摞材料,她看上去很急,走得很快,不小心將材料散落了一地。一位面試者見狀,忙上前幫忙,其他兩位徑直走了。剩下的這位走到二樓,發(fā)現(xiàn)有一枚硬幣掉在地上,他順手撿了起來。就這樣,他最后一個來到了面試室,當他走進面試室的時候,面試主管出人意料地宣布他被雇傭了。其他兩位面試者,一頭霧水。主管說,請看錄像,兩位面試者看了剛才助人、拾金的情景,如夢初醒,悔之晚矣。
故事講完后,我讓學生思考、討論上面故事中應聘者勝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求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品質?同學們興趣盎然,活動走向深入。
(三)影視作品德育法
就是挖掘學生喜歡的影視作品的資源,來開展德育工作。校園里一個個屢禁不絕的“奧特曼迷”,告訴我們一味評論“奧特曼”的功過無濟于事。陶行知說: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小孩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喜歡動畫片,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動畫片大人也喜歡看。所以,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一個個“小奧特曼”“小鯉魚”“小悟空”“小藍貓”……對于孩子們的最愛——動畫片,我進行了二度開發(fā),為我所用。
上課開始的時候,改變過去的“同學們好/老師好”的問好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動畫片的主題歌的歌詞?!赌倪競髌妗贰秶迳倌辍贰渡癖ⅰ返闹黝}歌的歌詞都曾作為我們的開課問好內容。一句句斗志昂揚的歌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班里有同學鬧了矛盾,彼此不說話了,為幫助孩子解開這個疙瘩,我引用《士兵突擊》中的那個憨憨的、丑得可愛的許三多說過一句話“記住一個人的好,總強于記住一個人的壞”,然后由此生發(fā)出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外,我還開展了根據(jù)電視劇的主角形象制作自己喜歡的書簽、精彩片段表演等活動,多方位鍛造學生。
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只有我們舉之得法,德育方能步入大道。
愛在字里行間
熊?燕
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qū)逸夫小學
這學期,我新接手了一個讓全校老師都不愿接手的班。因為,這個班的潛能生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七八個。經(jīng)過了解,得知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全都是單親孩子。得知這個信息,我對他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與憐憫,出于母愛,我甚至覺得鼻子酸酸的,眼眶濕濕的。
學生小徐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yǎng),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奶奶照看著他。他,學習很差,行為習慣也差。第一次與家長交談時,他奶奶便說:“我這孩子脾氣怪得很,順著毛毛兒抹還是很乖的,老師多費點心,少批評,多表揚,他呀,批評多了他就不愛聽?!?/p>
起初,我試著用他奶奶所說的方法,只要發(fā)現(xiàn)他一點點閃光的地方,便極力表揚,的確有一定的作用;而對于孩子的錯誤,我則輕描淡寫地批評著,生怕他產生抵觸情緒。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種欣賞在孩子身上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小,最后簡直微乎其微。而孩子的問題不但沒解決,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我茫然了。對于這樣的孩子,我該怎樣教育呢?經(jīng)過觀察、了解和分析,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表面上大大咧咧,對什么都無所謂,其實內心卻很孤獨和脆弱。怎樣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讓他向我敞開心扉,接受我的教育呢?我請他到我的辦公室,與他近距離地對面坐著,用關愛的目光注視著他,用關切的語言打動著他。但他卻一言不發(fā),心存戒備。我想,也許是辦公室的氛圍讓他不太喜歡。第二次,我換在了走廊上,談話進行得比上一次好多了,可總覺得他有些不安和拘束。長期作為潛能生的他,一定認為老師找他談話是在懷疑什么或者責難什么。第三次、第四次,效果都不太明顯。
我再一次茫然了。一次,語文課代表發(fā)下周記以后,我發(fā)現(xiàn)他很高興很激動的樣子,還向前后左右的同學炫耀。原來是語文老師在他的周記后寫下了一段長長的批語,鼓勵他好好學習。既然他那么在乎老師給他的書面鼓勵,我何不試試與他書面交流?于是,我給他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扉頁上寫著一行字:
讓真情流露在字里行間,讓理解與關愛躍然紙上。
——熊燕
并在里面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交給他。下午,他悄悄地把本子遞給我,我打開一看,“老師:你是不是覺得我很麻煩。以前,我總覺得讀書沒意思,老師也不喜歡我,浪廢(費)了很多時間。現(xiàn)在我知道要努力了,請你幫助我。”從此,我便與他這樣傳遞著師生情。
盡管他的許多承諾都無法兌現(xiàn),但不可否認,他確實進步了許多。一次,一個同學的凳子散架了,他主動從家里帶來小錘、釘子,一板一眼地修理起來。“大功告成”后,他額頭上已沁出不少汗水,我試坐了一下,并且還搖了搖,嘿,還真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哪?!最讓我欣慰的是,他怕釘子劃破了同學的衣服,全釘?shù)闷狡秸?,沒一點棱角。多熱情的孩子,多細心的孩子!我看著他,向他豎起了大拇指,笑了。他也看著我,笑了。
小徐的轉變,讓我想起其他七個學生。我召集他們開了個“小會”,每人交給他們一個本子,均在扉頁寫下一行字,其中都有一封信,他們都小心翼翼地翻開,高興而激動地讀著,再小心翼翼地放在身后或揣在懷里。他們的一舉一動,讓我感受到他們被關愛的喜悅。
這就樣,我用書面交流的方式傳遞著愛的語言,孩子們也用這種方式表達著對我的尊重。我們無所不談,學習、思想、煩惱、理想……心越來越近了,彼此越來越信任了,想說的話越來越多了。
【反?思】
許多老師在德育經(jīng)驗論文中都會提到一個重要的字,那就是——愛??墒呛⒆觽?,他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種愛嗎?恐怕不一定。例如,老師一次苦口婆心的勸說,他們可能會理解為訓斥責難。
我歸納了一下,書面交流的教育方式,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
1.有利于控制老師教育過程中的不良情緒。當學生犯了錯,尤其是犯了老師們覺得很難理解的錯,我們的老師,可能會顯得異常激動、憤怒。理智的教師,會選擇“冷處理”,用書面教育的方式,實際就是“冷處理”方法之一,教師這時的情緒已經(jīng)穩(wěn)定,會蹲下來看孩子,會反思自己的以往教育存在的不足,在理解了孩子之后,再來引導,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學生可以將難以啟齒的話講給老師聽,更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著煩惱,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傾訴出來,即使沒有解決,也會輕松許多;壓抑起來,不但不能解決,還會成為沉重的心理負擔。當他們想要找個人傾訴的時候,他們信任的老師可能是首選,但是,卻因為不方便說(時間、空間不允許)、不好意思說而壓抑起來,對他們的成長很不利。用書面交流的方式,孩子們就打消了這些顧慮。
3.師生之間的感情可以通過反復回味而加深。每一次在那個特殊的本子上給孩子們寫話前,我都要回頭去讀讀,那一句句童稚的話語,有時真覺得暖暖的。我問過他們,他們也是,常常細細體味著老師的話語,用一個孩子的話來說,“仿佛被溫暖的陽光沐浴著,好像被溫柔的春雨滋潤著”。相互的愛,都流露字里行間;彼此的真情,都躍然紙上。
4.它能夠見證孩子們的不斷成長。“正確對待后進生前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反復”,這條教育原則,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知道,但做起來卻很困難。在轉變他們的過程中,孩子們的進步很明顯,可自制力差會讓他們又再次犯錯,這時我們的老師,會理解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以至于忘卻了孩子們之前的進步,從而也“忘卻了”我們之前所做的努力,用這種書面交流的方式,老師可以回頭閱讀,不再忘卻孩子們的進步,不再否定之前的努力,對孩子的轉變會更充滿信心。
師愛,它的內涵太廣,方式太多。只要我們用心去愛,換種方式,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愛在字里行間,讓我收獲了教育的效果,更體驗到教育的欣慰和幸福。
班級管理需“三從”“三到”
高國榮
浙江省上虞中學
“三從”“三到”是我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簡要概括。
1.從高到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所謂“高”,就是班主任工作立意要高,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青年,要引導學生有人生的理想,遠大的抱負,為國家、為社會做點什么。高中生正是樹立理想和確定人生目標的重要時期,學生有了理想與追求,就會有取之不竭的學習動力。記得上學期開學時,我第一次班主任講話第一個話題就是與學生談人生理想問題。學生聽得很認真,不少學生默默地點頭贊許我的一些觀點。所謂“低”,就是引導學生圍繞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標如何面對現(xiàn)實,腳踏實地去實現(xiàn)它。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這個“低”應該是讀好高中三年書,上好每堂課,做好每次作業(yè)等等。
2.從外到內抓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班級學生成績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目標之一,我認為,由外而內是抓好班級學生成績的良策。所謂“外”,先做好有利于班級學生成績提高的外部條件,如班風、學風、紀律、衛(wèi)生、寢室管理等等工作。班級整體處于正常良好的運作狀態(tài),接下來可切入班級的內核,這個內核就是如何提高班級整體到個體成績。很顯然,班風、學風、衛(wèi)生、紀律等這些工作做好了,成績的提高是必然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要把功夫花在有利于成績提高的相關外部因素上。
3.從“死”到“活”控制好班級的氣氛。班級氣氛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合適的班級氣氛對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極為有利。班主任如何控制好班級氣氛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我認為,一個班級剛組建時,班主任把班級氣氛控制得“死”一點為好。為此,班主任一開始要從嚴一點,特別是對于一些原來行為習慣不理想的同學更需要這樣做。隨著班級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同學與班主任相互了解及班級運作步入正常軌道,班主任可以適時放“松”一點,班級氣氛自然會慢慢活起來,班主任為同學的認可度也會提高,從而形成班主任與全班同學的和諧關系。這方面其實要把握班級管理中的嚴與寬、靜與動的關系。
責任編輯/孫?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