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錦祥
[關鍵詞]城市;防洪:排澇
洪水和洪澇災害是隨機事件,在不太長的時間內,這幾年水大,那幾年水小,都是雨量與徑流本身變化范圍之內的自然事件,難以判定是受了什么人類活動的影響。但從影響洪水和洪澇災害的因素看,其正負作用有時還是明顯的。這里列舉了三個方面的變化,說明城市建設與發(fā)展對洪水和洪澇災害可能產(chǎn)生的消極作用。毫無疑問這是不夠全面的,因為除去流域的人類活動引起的變化外,涉及城市發(fā)展的還有一些因素,在自然方面的有:地面的蒸發(fā)和風速,空氣的溫度和濕度;在社會方面的有:經(jīng)濟能力的增加和人口素質的提高,洪水預報的時間和災害防御的措施。這些因素都會因城市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僅靠模糊不清的信息和當前熟知的某些概念,是很難作出肯定判斷的??傊?,這類問題極為復雜。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還有待更長時期的觀察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下面就比較直觀的三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防洪排澇的現(xiàn)狀
1.外水增高。城市擴建。一方面大量建設中的廢異品和殘余物經(jīng)過人工或雨水輸送到河流湖泊,加速了河道淤積,抬高了河床:另一方面經(jīng)濟發(fā)展,水面被占,臨河低凹灘地被開辟為倉庫碼頭,甚至建立居民點和商業(yè)區(qū),因而縮小了排洪斷面。河床的抬高,河寬的壓縮,從而形成臨城河道水位的不斷抬高。如長江流域發(fā)生1954年特大洪水。有不少城市的水位也較1954年的實際水位有不同程度的抬高。
2.內水增加。天然透水地面被不透水的城市建筑所封閉。城市內部的河湖凹地被侵占,地下排水通道被堵塞。改變了調蓄能力和暢泄條件,從而加大了雨水的集流流量的集流速度。目前有些城市已有50%以上的地面不透水,內澇形勢愈來愈嚴重。這些條件的改變,對于新建的城市。反映尤為顯著,影響也更加突出。比如,深圳市1995年7月和9月連續(xù)兩次暴雨洪水,市區(qū)積水,水深2m以上,下凹立交橋全部淹沒,交通中斷,損失慘重。
3.地面沉降。由于地下水開采過量造成的地面沉降,加大了內水外排的高差與防御工程的壓力。上海市黃浦江邊的堤防一加再加;天津市海河的排洪能力一減再減,都是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惡果。
二、防洪排澇的措施
防御外水的傳統(tǒng)辦法是采取上游修庫、建堤的工程措施,一般工程比較昂貴,常常超過了發(fā)展中國家的經(jīng)濟能力,同時在發(fā)生超標準洪水時,工程破壞所造成的災害往往比沒有工程更為嚴重。近代人們提出的分滯洪區(qū),通過有計劃地利用、管理,在公園或文娛場所,建設架空建筑。允許超標準洪水通過,“舍卒保車”,將洪水災害縮小到最低限度,有效地解決了較大洪水。隨著時代的前進,近來更有建立防洪保險和防洪基金,建設預報警報系統(tǒng)和先進的決策指揮系統(tǒng),將經(jīng)濟措施與高科技相結合,跳出一城一地的設防,以較低的代價取得總體防洪效益。
我國的城市防洪,當前主要目標是外水,其形式首先是依靠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與堤防建設,特別是調蓄水庫與分滯洪區(qū)。例如北京依靠永定河的官廳水庫:廣州依靠北江的飛來峽水庫;武漢依靠長江的三峽水庫、漢江的丹江口水庫以及洞庭湖、洪湖的分蓄洪區(qū),以兩湖、兩庫作為減輕洪水威脅的主要保障。其次在必要時也自我設防,對外來水進行攔截。天津在城市上游修筑圍堤,攔截海河流域的正面來水,并將其有計劃的引導到左右兩側,同時疏通兩側水道,增設滯洪措施使其安全排泄人海。上海對太湖來水有關的支汊河溝進行控制,將其逼入兩側其他通道下泄,但在兩側其他通道沒有進行相應的擴建疏導之前,其結果是抬高上游水位,增加鄰近地區(qū)的內澇災害。從而引起糾紛,產(chǎn)生矛盾。
關于減輕內澇的措施,在我國和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明暗渠結合的排泄方式。當內外水面高差較大時,采取抽排。當內外水位變化無常,例如受潮汐影響的江河,則設閘控制以防倒灌,外水高時關閉。內水高時排泄。這類措施常常把地面的垃圾、廢渣、甚至有毒物質隨同雨水帶入江河、污染水體。
近代有下水道設施的不少城市,曾經(jīng)采用洪污聯(lián)合的收集系統(tǒng),利用污水管道和污水處理廠把洪水排放到附近河流中去。但是暴雨洪水的水量往往大于污水,有的管道漫溢,有的局部積水,大量地表徑流仍然未經(jīng)處理排入河流,影響河流水質,與明渠排泄僅是大同小異,無多大差別。較有效地措施是利用地表湖泊凹地或地下水窖暗溝將澇水暫時存放起來。待處理后再排入河道。日本東京修筑的地下水庫,容量達850萬m3,大阪市的地下水庫總容量達數(shù)十萬m3,對調蓄內澇水量具有顯著作用。另外在有條件的地區(qū)也可讓洪水盡可能地滲透到土壤中去,公園、綠地、湖泊都是有利的入滲點。如果采取有計劃回灌就必須對暴雨洪水的水質進行監(jiān)測,以免給地下水帶來污染。而清除這種地下水的污染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想內部澇水在既不影響臨近水體的水質,又不增加處理設備的條件下順利排泄,難度很大。美國芝加哥的辦法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們的做法是:第一進行精確地暴雨徑流計算,分區(qū)設計排澇排污的聯(lián)合系統(tǒng)。避免管道漫溢和地面積水:第二利用輸水管道、調蓄水庫和污水處理廠的調蓄能力優(yōu)化調度,其總調蓄量達1.7億m3;第三調整排水方向。避開密執(zhí)安胡區(qū),遠距離送到密西西比河下游。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