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帆
臺灣地區(qū)顯然不具有行使制憲權的主權,因而“第二共和憲法草案”是違憲無效的。但簡單否定“第二共和憲法”的合法性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臺灣問題,我們需要從制度層面上考慮消解“臺獨”勢力的憲政機制。
“臺獨”的邏輯其實是不成立的,因為它故意將地方自治和國家主權混為一談,千方百計從臺灣自治的需要中引申出臺灣獨立的主張,而自治顯然不等于獨立。我們只需要將地方自治的正當要求和“臺獨”區(qū)分開來,在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允許充分的民主自治,“臺獨”的邏輯就不功自破,“臺獨”主張也將對大多數(shù)民眾失去誘惑力;反之,如果我們不能充分理解臺灣自治的需要并提出適當?shù)闹贫确桨缸鳛榛貞?,那么很可能會產(chǎn)生“物極必反”的后果,讓臺灣民眾產(chǎn)生反感情緒,使“臺獨”吸引更多的選民,而臺灣本地反對“臺獨”的力量則將失去凝聚力和號召力。
這要求我們允許臺灣事實上凍結目前民國憲法的有關規(guī)定,并制定一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qū)基本法》。這樣,臺灣可以制定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基本法”,但是它沒有權力也沒有必要制定一部新憲法。這種制度方案既化解了臺灣自治的困局,又堅持了“一個中國”的基本主張,因而為兩岸的建設性合作提供了一個契機。
(摘自《法學論壇》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