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愛
作為1804年以來第一名被海盜劫持的美國人,美籍丹麥貨船船長理查德·菲利普斯12日成功獲救。時光倒轉200年,美國建國之初就飽受非洲海盜劫掠。為了生存,美國與幾個庇護海盜的北非領主爆發(fā)了一系列海上沖突。
面對海盜,美國海軍“不抵抗”
美國正式獨立后,保持與歐洲的航運貿易是這個年輕國家賴以生存的命脈。然而這條航線必須途經地中海南岸的北非,那里是半獨立的阿爾及爾、的黎波里等總督(轄區(qū)包括今天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國)的地盤,其宗主國奧斯曼毫無權威可言,他們在18至19世紀間幾乎舉國以海上劫掠為生,史稱“巴巴里海盜”,就連擁有強大海軍的英、法、西班牙也不勝其煩,寧可花點買路錢消災。新興的美國只得“遵循國際慣例”,1784年派駐英大使亞當斯、駐法大使杰斐遜同阿爾及爾總督和的黎波里總督談“納貢換航線”,最終納貢100萬美元,以此換取保15年的航運平安。北非總督們收了錢不辦事,他們手下的海盜依然不放過美國商船。1794年,阿爾及爾海盜一次就綁架了119名美國水手,勒索64萬美元,美國政府被迫為每名人質補貼200美元的“免刀錢”(即保證海盜不處決人質),但卻無力支付相當于聯(lián)邦政府年稅收10%的巨額贖金,只好請歐洲列強幫忙疏通。
1800年,美國海軍上校班布里奇指揮“喬治·華盛頓”號軍艦,前去給阿爾及爾總督運送貢品,結果蠻橫的總督竟強行要求“喬治·華盛頓”號幫阿爾及爾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進貢。他還威脅班布里奇上校,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阿爾及爾將向美國開戰(zhàn)。班布里奇的軍艦被迫接受了一支龐大的阿爾及爾代表團:阿爾及爾海務部長及其100名隨從和100名黑奴,180匹牛馬羊,12只鸚鵡以及數量眾多的野生動物。“喬治·華盛頓”號甚至還被要求懸掛阿爾及爾總督的領主旗。
等到班布里奇完成“屈辱的使命”回國時已是1801年4月中旬了,前美國駐法大使杰斐遜剛剛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為兌現自己競選時削減政府開支的諾言,杰斐遜取消了海軍部長一職,并大規(guī)模裁減海軍艦只。而杰斐遜的財政部長艾伯特·加勒廷更是和海軍做對,吝嗇的加勒廷堅信:“沒有海軍也能保護商業(yè),而一個國家應當保持中立?!痹诙潭桃粋€月內,美國海軍只剩下6艘快速帆船和1艘三桅縱帆式帆船,其他艦只全部出售。從北非回來的班布里奇發(fā)現,一夜之間美國海軍擁有上校軍銜的包括他自己在內只有9個人了。
三支艦隊護航未果
巴巴里海盜和北非總督都把溫順的美國當成“大肥羊”,千方百計想多撈油水。1801年5月10日,的黎波里總督尤素福·卡拉曼勒召見美國駐當地領事,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要求美國每年進貢款項翻番,在遭到拒絕后,他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報復。4天后,總督的衛(wèi)兵闖進美國領館,直接將懸掛美國星條旗的旗桿砍斷,的黎波里總督用這種方式向美國宣戰(zhàn)。
美國面臨戰(zhàn)爭的消息在幾周后才傳到華盛頓,杰斐遜總統(tǒng)的反應是命令虛弱的美國海軍迅速組建第一地中海戰(zhàn)隊前去護航,該戰(zhàn)隊被嚴格禁止與北非總督的軍隊正面沖突,只能打擊那些正在掠奪美國商船的海盜。結果可想而知,在一年的時間里,第一地中海戰(zhàn)隊成為巴巴里海盜耍弄的對象,美國商船繼續(xù)被襲擾。1802年,美國海軍又派出第二地中海戰(zhàn)隊,可是司令官莫里斯準將是個“和平主義者”,他將懷孕的妻子帶在身邊,他在地中海上竟然為“發(fā)現敵人”而苦惱,因為他不想因開炮驚嚇自己的太太。莫里斯的表現讓華盛頓大為不滿,于是在1803年派第三地中海戰(zhàn)隊接替,并賦予其封鎖和攻擊的黎波里海盜基地的使命。
第三地中海戰(zhàn)隊主力是“憲法”號和“費城”號炮艦,而“費城”號恰恰由到過北非的班布里奇上校指揮。10月31日9時整,“費城”號抵達的黎波里以東約16.1公里的海面上,瞭望哨向班布里奇報告發(fā)現一艘可疑的海盜船。上校命令立即追擊。海盜船靠近海岸平行航行,“費城”號則在遠處的海面上緊追不舍。兩個小時后,追逐仍在繼續(xù)。突然,“費城”號測深員向班布里奇報告,船體下方的水深只有7個測量單位(每單位為1.83米,共12.8米),很明顯,吃水達6個測量單位的“費城”號如果繼續(xù)追下去,恐怕要在水深不足的的黎波里港擱淺。無奈之下,班布里奇下令“費城”號轉向外海,這時他們距的黎波里僅有6公里左右?!百M城”號轉向沒多久,突然產生一陣強烈的震動,劇烈的搖晃將許多水兵摔到甲板上,原來它觸到暗礁了!“費城”號再也跑不掉了。此時的班布里奇顯得異常慌張,他試圖將“費城”號開出礁盤,但“費城”號仍是紋絲不動。與此同時,的黎波里的9艘炮艇卻圍上來。為了保全307名美國官兵的生命,班布里奇上校痛苦地下令投降。的黎波里人蜂擁擠上“費城”號,掠奪所有看得上眼的東西,有些人還把美國水兵的鞋子扒掉,檢查是否還藏有東西。的黎波里總督將美國官兵關押起來,下令將“費城”號拖到的黎波里附近的一處錨地,并著手將其改造成威力強大的海盜船。
美軍戰(zhàn)俘獲救
“費城”號被俘事件轟動了整個西方世界,歐洲報紙大肆嘲笑美國海軍。杰斐遜總統(tǒng)本打算用10萬美元贖回“費城”號,可是的黎波里總督卻不予理睬。無奈之下,杰斐遜向第三地中海戰(zhàn)隊司令愛德華·普雷布爾下達“不可更改的命令”———要么拖回,要么炸毀“費城”號。
1804年2月,普雷布爾從艦隊里招募了一批陸戰(zhàn)隊員,由德凱特上尉指揮,搭乘偽裝成商船的“勇猛”號戰(zhàn)艦前往的黎波里。2月16日夜,“勇猛”號駛入的黎波里內港,當地衛(wèi)兵詢問口令,陸戰(zhàn)隊在意大利招募的領航員熟練地用阿拉伯語回答了口令,聲稱“勇猛”號的錨被颶風刮走,請求停靠在“費城”號邊上,衛(wèi)兵同意了這一要求。緊接著,幾十名美國陸戰(zhàn)隊員跳上“費城”號,經過短暫而激烈的白刃格斗,他們控制了全船,然后把這條船點燃。從登上“費城”號到回到“勇猛”號,美國士兵只用了不到20分鐘。當“勇猛”號離開時,被驚動的的黎波里港槍炮齊鳴,盡管各個方向都傳來了轟鳴聲,但只有一發(fā)敵人的炮彈命中了“勇猛”號,它穿過風帆,卻沒有打傷船上任何一個人。
1805年,美國趁的黎波里內亂,再次派艦隊炮擊德爾納港,隨后陸戰(zhàn)隊登陸占領了城市,這是美國建國以來奪取的第一座海外城市。最終,的黎波里總督只得拿班布里奇等戰(zhàn)俘換取美國撤軍,同時保證美國商船的航行安全。如今,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軍歌頭一句就是“奔向的黎波里”,而美國海軍大學的“的黎波里碑”也是紀念合眾國這場遙遠的“反海盜戰(zhàn)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