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品創(chuàng)作之前我們先來賞析一下大師凡高的作品——《凡高的臥室》(圖A),看看大師的臥室究竟是什么樣子,我想你們應該和我一樣感到好奇吧。
《凡高的臥室》這幅畫光線充足,家具都散向圖畫的邊緣,中心部分溫馨宜人。凡高之所以畫自己的房間,主要是想讓弟弟西奧看到他目前的生活情況。樸素的床、椅子和桌子等用具,都是真實的生活寫照。畫中的空間與他的風景畫處理的方式相同,都采用將物體后退描繪的方法。白色的墻壁、紅色的地磚、黃色的草藤椅、藍紫色的門……,色彩對比鮮明,讓人產生愉悅感,彰顯著生命的熱情和活力。在阿爾濃墨重彩的畫布上印著凡高眾多傳世佳作。
凡高在阿爾的棲身之地——羅納河畔拉馬丁廣場(Place Lamartine)2號的“黃房子”
(“黃房子”在二戰(zhàn)期間已經(jīng)被毀)。如今凡高故居的遺址外還掛著那幅《凡高的臥室》。 (圖B)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大師的作品,感受發(fā)現(xiàn)大師作品的特點及風格,再利用大師的藝術表達元素去裝飾新的空間。
2.激發(fā)學生的感知,啟動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更好地去解讀大師,提高藝術修養(yǎng)。
3.學會三維空間的表達,領悟裝飾性的技能技巧,提高造型和構思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開動腦筋,解讀大師作品的各種風格與特點。
教學難點:學生對大師風格的認識及運用能力,以及對物體的表達和構思的完整性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1.欣賞講解大師的作品。
2.提問互動回答大師的作品特點。
3.提出創(chuàng)意方案。
4.設計小圖案4~5個。
第三、四課時:
1.推薦決定一個設計方案。
2.完整設計方案,加以表達細節(jié)內容。
第五、六課時:
1.繼續(xù)完善作品,明確表達出個性的風格,如加進色彩的表達。
2.更加深入地刻畫細節(jié),調整畫面的整體感,使之完整。
評價
在學習借鑒大師作品的同時,較直接地感受和了解大師的思維過程,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平時無法深入探究的東西,提高審美和表達的技法;同時也要懂得如何與大師產生共鳴,提高孩子借鑒大師經(jīng)典創(chuàng)作的能力,并把其注入到現(xiàn)代設計中。
學員作品
①李子諶 10歲
②韓穎妍 13歲
③何綺婷 11歲
④譚喻心 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