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以“大海之子”自居,以“大海是我故鄉(xiāng)”而自豪。這是因為,我的藝術氣質受益于大海,我的創(chuàng)新膽略受惠于大海。最近一些年,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王晨光也以大海為母題,以海浪為基本語言符號,在畫大海方面來勢如潮,海浪成為了他歌唱的舞臺。他畫大海也是因為他生長在榮成的海濱,耳濡目染,他畫大海是在畫大海的回聲,是他對大海生命的感應,畫出來的是大海的生命和氣概。因此,我不能不為他的這一進取感到高興。他對藝術理論也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這一自覺,為的是給他的藝術實踐找到精神支柱,并以自己悟到的理論為實踐鳴鑼開道這同樣是值得稱贊的。
他認為,唐五代以來,沒有大藝術家不是以理論為支撐的。比如在品評中國山水畫的畫論就有“六要”之說。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這是從謝赫“六法”演繹而來的。氣、韻是指生命運動,思是指意境構思,景是應物相形或隨類賦彩,筆是線性造形結構手段,墨是表現(xiàn)形體層次和氣氛的,在以水墨來表現(xiàn)大海的山水畫作品中,王辰光已初步建構起自己特有的題材、意境和技法的初步體系從作品中大體可以感受到他對“六要”精神內涵的某種幻化他以中國水墨的獨特材料構造豐富內涵,借助于在生活中對大海的體驗,創(chuàng)造了一個夢幻詩意的空間世界。水墨大海系列作品的產(chǎn)生,有著傳統(tǒng)筆墨語言和演繹當代審美圖式的雙重品質,也決定了他在未來的走勢是可觀的。
首先,在水墨大海系列山水畫的探索中,他抓住了以大海的氣勢為內在生命,也就是“氣韻生動”這一中國山水畫的內核,這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蔚藍的大海洶涌澎湃,蘊藏著無窮的能量,氣勢就是大海的精神寫照,他的作品準確地將大海的氣勢,通過筆圣等繪畫語言成功地轉化成了藝術作品中的生命,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心靈震撼,海韻則是通過水墨得以升華的,通過水墨的交融,實現(xiàn)了水韻、墨韻與海韻的巧妙融合。水墨大海系列作品始終以墨為主調,充分利用墨分五彩的獨特優(yōu)勢,呈現(xiàn)海韻。
大海系列作品的構圖還是對“經(jīng)營位置”的新探索。旨在創(chuàng)造一種走向心靈自由的內在形式。藝術創(chuàng)造中內容與形式的創(chuàng)造是互為因果的。要表現(xiàn)什么意境,必然選擇相應的諸如“骨法用筆”、“經(jīng)營位置”等多種手段來進行藝術處理。在水墊大海系列作品中大多采用滿構圖法,讓畫面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張力。有些則采用全景式的橫幅構圖,只有這樣才能淋漓盡致地傳達大海所特有的寬廣胸懷和博大的意境。在這一系列作品的探索中實現(xiàn)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為進一步表現(xiàn)大海的精神內涵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在畫面的留白及黑白灰的處理上,王晨光采取“計白當黑”這一法則,畫面在重組中構建了新的圖式,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王晨光的海系列作品所表達的主體藝術形式則強調真情感受和心靈感應,是心靈與自然的對話。所以他筆下的大海已不是純自然的大海,而是心靈中的理想之海,他是在長期的觀察體驗和實踐中,由主觀創(chuàng)造而形成的大海,畫面呈現(xiàn)的是大海的意象美。海系列作品中選擇的是最能表達大海,并最能夠傳神的一瞬間的浪花的生動形象為標志的,這種最富運動感的空間構造是寫意方式的本土藝術特色,是與其他藝術門類如音樂、舞蹈等時空藝術形象互動互補的。它是以藝術家的特有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對生活中大海形象造型的提煉和升華,實現(xiàn)了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本真意義。
在大海的造型把握上,他是選擇海浪與礁石碰撞所產(chǎn)生的最富變化性瞬間形象來構成畫面的,抓住了最能表達生命形態(tài)的形象要素,拋棄了與主題無關的細節(jié),從而也使畫面更集中單純。在整體的造型布局中,體現(xiàn)了中國畫的意象性,這有助于大海在觀眾心目中對意象美的再創(chuàng)造,讓觀眾直觀獲得審美的滿足他力求把整體的寫意性和局部的具象性找到一個完美的契合點,從而奠定了水墨大海系列作品的藝術品位。
在大海系列作品,他成功地運用了拓、沖、噴等用水的新技法,利用宣紙與水的性能,產(chǎn)生了傳統(tǒng)技法難以達到的畫面效果。
由此可見,水墨大海系列山水畫,具有積極尋求中國畫現(xiàn)代性的重建的特殊意義。它的產(chǎn)生是王晨光多年來孜孜以求的藝術探索的必然結果,在水墨語言的現(xiàn)代轉換中,努力于打造自己的語言風格。這有助于更新藝術理念和思路,突出個人直接藝術體驗的表達,更能貼近現(xiàn)代化,適應當今生活,給人以清新之感,使作品煥發(fā)出強烈的時代信息,這是水墨大海系列山水畫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