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大朋友
余曉華
編者語:戴莉發(fā)表在《幼兒教育》2006年第17期的《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一文的調(diào)研動機源于“有時教師的某些教育行為與‘讓幼兒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并不匹配,”這促使作者深入觀察幼兒到底喜歡什么樣的教師。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幼兒語):我們喜歡愛笑的、高興的老師;老師批評時要悄悄的地說,好好地說,要講道理;我們喜歡老師跟我們一起玩。最后作者認為:
1 面帶微笑、和藹可親是幼兒園教師應(yīng)有的情感窗口;
2 尊重幼兒的自尊心,講究批評藝術(shù)是幼兒園教師應(yīng)有的基本教育行為原則;
3 保持童心、參與幼兒游戲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yè)操守。
前段時間看了《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一文,讀完后,我的心靈受了很大的觸動,這是一篇記錄孩子內(nèi)心真實思想以及他們真正需要的文章。通過解讀孩子心靈世界,給我們幼兒教師及時的信息反饋,促使我們反思教師教育行為的合理性,給我們今后教育思想和行為一些鮮活的指引,真正落實“以幼兒為本”的思想,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啟發(fā)。
首先,做一個幼兒喜歡教師應(yīng)該尊重幼兒。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和我們是平等的,我們只是他成長道路上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參與者。即使他犯了錯誤,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而不能因為自己是教師而一味的訓斥和指責。在文中有這樣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50%的中班幼兒和75%的大班幼兒希望在自己犯錯誤后,教師要和自己‘好好說’、‘說說我那里不對’或講道理,有的幼兒還希望教師不要將他的錯誤告訴其他教師,感到‘跟別的老師說不好?!吹竭@一段,我很慶幸——我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我班的孩子犯了錯誤之后,我都會先和他們講一講道理,說一說自己心中的感受,比如:“你今天打小朋友,小朋友會喜歡你嗎?”、“你剛才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老師真為你擔心,擔心你沒學會老師教的字寶寶?!蓖ㄟ^與孩子的積極溝通來了解孩子一些特殊行為背后的一些原因,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其次,要把尊重孩子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個細節(jié),一言一行都要謹慎。比如:教師經(jīng)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做出一些不妥當?shù)膭幼?,如:背手、交臂、食指點動這些習慣性動作,都不能面對幼兒做出,因為孩子們是不會向自己背著手、抱起雙臂高在上或訓斥自己的人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的。而我在平時也會不經(jīng)意間流露一些類似的小動作,以前沒意識到這種行為不好,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堅決改掉。
讀完這篇文章已經(jīng)好久了,但我一和孩子交談或孩子犯錯誤想批評他們時,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xiàn)文章中的一些鏡頭,它使我在教育教學中逐漸地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讓自己不僅是孩子們的喜歡的老師,更是孩子們的大朋友!
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小”看他們
于江鑫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的文章,讀完后,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找到了很多自身不足的地方,并且讓我極為震撼。
在日益進步的教育理念之下,普遍要求把幼兒當成一個成人來看,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身為新幼兒教師的我經(jīng)常用“別鬧了,再鬧老師生氣了!”等這樣的話語批評孩子,而沒有像有經(jīng)驗的老師一樣跟孩子講道理。雖然我教的是小班,但孩子們已經(jīng)三歲多了,能聽懂一些淺顯的道理了,所以當孩子們犯了錯誤之后,應(yīng)該先和他們講一講道理,說一說自己心中的感受,比如:“你今天打小朋友,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要和小朋友和睦相處?!薄ⅰ澳銊偛派险n沒有認真聽講,學不到知識,我們就要落后了?!倍行┘议L也和之前的我一樣覺得孩子太小,聽不懂道理,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孩子雖然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是他們?nèi)ヒ呀?jīng)建立了基本的行為習慣常識,并明白好與壞的道理。
新的理念就要有嚴格的要求。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謹慎。比如,教師經(jīng)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做出一些不妥當?shù)膭幼?,如:背手、交臂、食指點動這些習慣性動作,都不能面對幼兒做出,因為“孩子們是不會向自己背著手、抱起雙臂高高在上或訓斥自己的人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的?!倍以谄綍r也會不經(jīng)意間流露一些,以前沒意識到這種行為不好,有一次公開課后,一位有經(jīng)驗的教師說我請小朋友出來時的手勢不太好,我才知道一個小動作對于一位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戳恕队變合矚g的教師教育行為》之后更加的意識到一個小動作對于自己沒什么,卻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覺得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小”看他們,教師的任何舉動言行都會給孩子較“大”的影響,所以,這篇文章不僅讓我有了一定的自我提升,而且為我以后的教育道路點起了一盞明亮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