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利
摘要結合新疆伊犁河谷西部的自然及生產條件,重點分析了2006~2008年國家區(qū)試中的9個高產品種在該地區(qū)的適應性,為成功引種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高產;品種;適應性;伊犁河谷
中圖分類號S56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1-0179-01
新疆伊犁河谷西部光熱水配合較好,有利于大豆生長發(fā)育,是全疆春大豆和大豆單產最高的地區(qū)之一,春大豆大田平均產量3.45t/hm2,高于全疆平均單產26.3%。近年來,該區(qū)以發(fā)展棉花、制種為主,面積逐年擴大,重迎茬嚴重,土壤肥力不平衡,病蟲害基數(shù)增大,生產成本逐年提高,經濟效益增長困難。從輪作倒茬和大力發(fā)展墾區(qū)畜牧業(yè)方針政策出發(fā),特別是墾區(qū)大豆機械化程度高、規(guī)模效益顯著,將大豆與棉花、制種實行輪作,是促進種植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且值得探索的一條途徑。為了使該區(qū)種植大豆具有較高的經濟、生態(tài)、社會效益,及時引進推廣高產優(yōu)良品種是必由之路。
新疆兵團農四師62團位于伊犁河谷西部,北緯44°,海拔620~920m,≥10℃積溫3 588℃,7月平均溫度23.7℃,平均無霜期168d,年平均降水量232mm,其中大豆生育期4~9月降水量為131mm;年日照時數(shù)3 008h,其中4~9月為1 840 h。氣象條件適合種植新大豆2號(該區(qū)的春播主栽品種)和吉林省中熟品種。該團自2000年以來承擔國家大豆區(qū)試北方中熟組試驗示范項目,每年示范品種10~20個,筆者重點分析了2006~2008年3年中單產居區(qū)試前3位的9個高產品種在該地區(qū)的適應性,為今后有針對性地引種提供參考。
1區(qū)試概況
試驗地點均設在處于團場中心地帶的團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試驗地,茬口為制種玉米和棉花,栽培管理及調查記載按照國家大豆區(qū)試試驗方案進行,投肥量為自然肥450~675 kg/hm2,生育期灌水5~6次,不施調節(jié)劑、葉面肥,不重茬,不防治病蟲害,人工點種,人工收獲。
2結果與分析
2.1豐產性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
9個品種區(qū)試單產均高于本地區(qū)春播主栽品種大田平均單產5%以上,比同期區(qū)試的對照品種吉林30高15%以上,與同期對照品種吉育72相等或略高。其中單株莢數(shù)在100個以上的品種是鐵97050-13和長B2005-75;單株粒數(shù)除吉農2004-4外,均在100粒以上,平均單莢粒數(shù)在3粒以上的品種僅T04-1259,其余在2~3粒;百粒重大于20g的大粒品種有5個,占55.6%。
2.2生育期適應性分析
伊犁墾區(qū)春大豆適宜播種期為4月15~25日,為了不影響冬翻冬灌或倒茬播種冬小麥,必須在9月30日前開始收獲。因此,出苗期在5月1~6日,成熟期必須在9月20日以前,適宜品種的生育期應在142d以內。9個區(qū)試品種生育期在127~144d,均能正常成熟收獲,但其中長B2005-75和吉大108生育期偏長。
2.3農藝及生物特征特性分析
2.3.1株高、有效分枝及倒伏性。株高在90~100cm的穩(wěn)健型品種有4個,分別是鐵97050-13、吉大108、公交9722-16和吉育72,其他品種除吉農2004-4為120.8cm外,都低于120cm。有效分枝均不多于2個,鐵97050-13和鐵97124-1-1為1~2個,其他品種為0~1個。倒伏性除鐵97124-1-1達到3級外,其他均低于3級,其中基本不倒伏的品種有5個,輕度倒伏的有3個。
2.3.2底莢高度、裂莢性及落葉性。因伊犁墾區(qū)大豆播種、耕作、收獲都是機械化作業(yè),為了減少機收產量損失率,提高收獲效率,要求大豆品種的底莢高度不宜低于8cm,成熟后不裂莢、落葉性好。9個品種中底莢高度除鐵97124-1-1僅3.3cm外,其他均高于8cm。成熟后裂莢的品種有3個,分別是長B2005-75、公交9722-16和鐵97124-1-1,其他為不裂或輕裂。落葉性較好的品種有4個,一般的3個,其他落葉性較差。
3結論與討論
綜合評價9個高產品種,生育期、農藝和生物特性均適應性較強的是鐵97050-13、公交97026-5、T04-1259和吉農2004-4。建議結合生產需求引進示范種植,進一步驗證其產量、農藝性狀、抗性,探索配套高產技術措施,以利推廣。
4參考文獻
[1] 楊淑芝,李淑榮.大豆對環(huán)境的要求探討[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6):157.
[2] 熊飛.大豆引種應遵循哪些規(guī)律[J].農家顧問,2005(5):47.
[3] 葉劍秋,李開綿,黃潔,等.大豆引種試種研究[J].熱帶農業(yè)科學,2003(5):5-8.
[4] 盧廣遠,謝幸華.夏大豆高產品種產量與有關性狀的通徑分析[J].大豆通報,1999(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