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茹
孟慶利先生擅長書法和篆刻,最能表現他書法藝術的當屬隸書。隸書是由甲骨、金文演繹而來的字體,它的藏鋒回筆很難掌握,因此成為臨摹習字的基礎。榜書筆有凝重輕靈之分,女性多是娟秀細膩。男性往往渾厚蒼勁,2D00多年來,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即一幅文字中可同字不同筆,即寫生又寫意。觀孟先生書法,無論是抄錄他人詩句,還是自撰的詩文,雍容大雅,字里行間透露的是陽剛之氣。柔而不阿,剛而不折。正如孟慶利的橫幅所云“無欲則剛”。
孟慶利中學時就開始學習書法,孟慶利眼前時常出現這樣的畫面:河北省交河縣中學的黑板報前,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翹起腳跟,吃力地書寫著天氣預報。盡管那粉筆字體還脫不凈幼稚,但整齊嚴謹,收放有度,尤其那一絲不茍的勁頭,讓匆匆走過身旁的班主任老師馬志文深感欣慰。那已是40多年前的事了。馬老師當時40有余,是河北省內名氣不小的書法家,正是他的鼓勵與引領,使少年孟慶利初窺書法藝術的殿堂,便為其光芒所吸引,沉醉其中,鐘愛至今。
孟慶利20歲時入伍從軍,在軍營里當過測繪員,偵察排長,師司令部參謀、教員、營長、作訓處副處長……20年里13次受嘉獎,還榮立過三等功。1990年轉業(yè),先后任國家人事部人事司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辦公廳辦公室主任等職,現在人民畫報社供職。崗位與身分變換了多次,但都改變不了他對書法的酷愛。每有閑暇,孟慶利總是沉湎于書法藝術,筆耕不輟。他博采眾美,流連于漢魏摩崖、墓志、造像、碑刻及唐宋諸名家墨跡中,以碑學強其骨。以貼學養(yǎng)其氣,打下了十分扎實的傳統(tǒng)根基。
如果說,當年馬志文老師為少年孟慶利這株幼苗澆下第一瓢甘霖,那么后來有幸結識的中國現代工筆畫大師俞致貞、劉力上伉儷二老,就成了佑護他最終成材的園丁。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孟慶利參與組織了一次有俞致貞、劉力上、白雪石、劉炳森、王成喜等書畫名家參加的現代名人書畫展。午餐時,俞致貞、劉力上對孟慶利精心起草并用隸書書寫的書畫展前言頗為贊許,當場表示愿意收孟慶利為徒。孟慶利沒有辜負恩師的美意和厚望,在他的“戎墨齋”開始了更為辛勤的磨礪。他的隸書和篆刻在千錘百煉中漸漸走向成熟,尤其他的隸書,字勢雄踞傲岸,點畫深穩(wěn)豐腴,結實挺拔沉著。自成一格。多年來,孟慶利的書法和篆刻作品,多次榮獲各類比賽的大獎,并被許多名人和單位收藏,其中包括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旅美著名教育家顧毓秀先生、航天英雄楊利偉先生等。
孟慶利對榜書尤為偏愛,他說:“中國書法素有‘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之說。‘大則一字徑丈就是指現代的榜書。榜書筆力道勁,氣度雄闊。兩千余年,盛行不衰,遍存于殿樓梵宇之匾額、廳堂高齋之雅號、名山大川之摩崖、亭榭畫棟之題銘,使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令觀賞者留連忘返。就是充滿現代氣息的商場大廈,也離不開榜書,經常用榜書來書寫巨型招牌,電腦技術固然可以將小字放大,但放大的字絕對不是榜書,經過電腦加工的字,就算放得再大。也總是缺少榜書固有的氣度與魅力。”
2004年春節(jié)前夕,由新華通訊社北京分社主辦的《北京內參》第一期開始正式采用了孟慶利題寫的刊名。孟慶利說:“我的字能夠為社會所認同和接受,固然是我本人的榮幸,但更多地體現了社會對榜書藝術的喜愛?!?/p>
正是對于榜書藝術的癡迷與熱愛,使孟慶利早在1996年就和諸多同好一起,發(fā)起籌建了榜書藝術研究會,并于1997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榜書大展”,出版了《首屆中國榜書大展精品集》,揭開了榜書藝術在國內首次集中展覽、首次結集出版的歷史性一頁,受到了書畫藝術界的好評及廣大觀眾的熱情關注。
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孟先生,一手好字,能夠以不同筆劃的變化,在一卷文章中表現得出神入化??此淖质且环N享受。俗話說天道酬勤,他書寫“天道酬勤”4字,簡不顯空白,繁不覺稠密。疏密有問,有條不紊。
“貴在知足惟學不然。”這是孟慶利先生的座右銘。在他工整書寫的卷軸上,有米壽翁劉力上老人親題的點睛之筆:“篤學好問深思苦究慶利賢弟酷愛書法勤學不輟平日侍親至孝忠于職守待人以誠而他與余交往則親如家人所謂師生之情而似父子之情也?!薄昂V學好問深思苦究”,慶利先生則認為與其把它看作長輩的評價,不如視為恩師的策勉。而“貴在知足惟學不然”,則必然成為他今后處世治學的標尺。
改革開放以來,國啟盛世,民生安樂,經濟繁榮,家庭追求和睦,社會倡導和諧,平安、幸福、愉悅成為社會生活主流,書法界也迎來了開放、和美、溫潤的書風。書法界名人在孟慶利書法評論中這樣寫道:“作品字里行間透出一股雍容秀美之氣,典雅溫潤之風。昔時,漢京長安雄跨秦嶺渭水之間,丞相蕭何以榜書‘覃思三月以題其額時,達到書壯‘重威。慶利書法大有高貴和美之風,清新書卷之氣,賞之氣脈暢達,心情舒悅。從藝術造詣上來看,先生的書法用筆上起伏有度,方圓兼?zhèn)?;章法上迎送得法,氣脈連貫;神采謙和,氣韻渾厚,不失大家風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