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東 鄭平東
中醫(yī)藥在慢性腎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治療
一、 中醫(yī)辨證論治
正虛
1.肺腎氣虛證:補(bǔ)益肺腎,補(bǔ)肺湯加減。
2.脾腎陽虛證:溫補(bǔ)脾腎,實脾飲加減。
3.肝腎陰虛證:滋補(bǔ)肝腎,六味地黃湯加減。
4.氣陰兩虛證:益氣養(yǎng)陰,參芪地黃湯或大補(bǔ)元煎加減。
邪實
外邪、瘀血、濕熱等。
治療始終佐以活血化瘀方法,可提高對蛋白尿、血尿的療效。常用中藥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若因外感遷延反復(fù)不愈,加重病情,有口苦、咽干、目眩者可以小柴胡湯為主加減治療;若濕熱偏重,舌苔黃膩,則用三仁湯治療。
二、 中成藥
有黃芪膠囊、蟲草制劑(百令膠囊、金水寶等)、魚腥草片、玉屏風(fēng)散、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小柴胡沖劑等。我們自行研制的治療血尿的血尿靈沖劑、治療IgA腎病血尿的固本通絡(luò)沖劑,治療蛋白尿的消白沖劑,治療早中期腎衰的抗纖靈沖劑、腎衰沖劑等,治療腎虛的腎康口服液,療效顯著。
食療
一、 慢性腎炎蛋白尿食療
1.脾腎雙虛證
復(fù)方黃芪粥生黃芪、生薏苡仁各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nèi)金末9克,金橘餅2個,糯米50克。先以水煮生黃芪,去渣,次入生薏苡仁、赤小豆,煮半小時,再入雞內(nèi)金末及糯米,煮粥。分2次服之,食后嚼金橘餅1個。每日1劑。
功效:補(bǔ)脾益腎,益氣固澀。
2.脾失統(tǒng)攝證
芡實白果粥芡實30克,白果10枚,糯米30克,煮成粥。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食量少者,芡實、糯米可用15~20克)。
功效:健脾固澀。
3.肝腎不足證
芝麻核桃散黑芝麻500克,核桃仁500克,共研成細(xì)末。每次服20克,溫開水送下,服后嚼食大棗7枚。每日3次,藥盡為一療程。
功效:補(bǔ)益肝腎,益精固氣。
4.氣虛濕濁證
①蠶豆衣糖漿蠶豆衣10千克,紅糖2 500克,煮成5 000毫升的浸膏。最好分裝50瓶,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3次。宜空腹服。
②煮蘿卜水將蘿卜切成小塊,用適量水(以浸沒蘿卜塊為宜)煮爛。每日1次,每次1小碗蘿卜水。
功效:益氣、除濕、化濁。
5.氣虛血瘀證
①鯽魚燈心粥鯽魚1~2條,燈芯草7~8根,大米50克。將鯽魚去鱗及內(nèi)臟,與燈芯草加水煮,過濾去渣,下米煮粥服食。每日1~2次,可長期服用。
②鯉魚冬瓜湯活鯉魚1條,冬瓜500克。將魚開膛去鱗洗凈,冬瓜削皮,加水清燉。喝湯并食魚肉,日服2次。
功效:益氣、活血、利水。
二、 慢性腎炎血尿食療方
1.竹茅飲淡竹葉、白茅根各10克,以沸水沖泡代茶頓服。
2.茅根車前飲白茅根、車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水煎服。
3.柿霜3~6克,白水煎服。
4.絲瓜飲將老絲瓜一段洗凈熬水,不拘時涼飲之,有涼血止血功效。
5.黃芪粥黃芪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黃芪取汁去渣,再用藥汁煮米粥,晨起空腹食之。用于脾虛不能統(tǒng)血者。
(高建東醫(yī)師每周一上午在曙光醫(yī)院西院、每周四上午在曙光醫(yī)院東院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