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暉
孔子在《論語·子路》中說:“南人有言日: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蹦先思闯?;楚人對巫非常推崇,尤其是對社會金字塔頂端的精英——大巫,更是頂禮膜拜。那時的巫,并非今天人們想當(dāng)然地以為的神鬼之屬,而俱是才學(xué)超卓之輩,醫(yī)卜星相之術(shù)僅其小端。
巫臣即是這樣一位大巫。
巫臣,又稱申公巫臣,屈巫,字子靈。楚人呼“巫”為“靈”,所以一巫臣名、字互訓(xùn),都在表示他是一位“巫”。
巫臣是楚莊王的大臣,著名的智謀乏巨和軍事家,為朝野上下推重。相反,他作為“巫”的最本質(zhì)的身份,在有限的典籍記載中卻從未有過一次顯露,記載的都是他的軍事才能和謀略。但是,這個心機深重的巫者,以其數(shù)十年間對春秋時期最美麗的女人——夏姬的傾心追慕,精心掣劃,最終如其所愿得到夏姬,并與夏姬相偕終老的傳奇故事,毋寧說是一樁瘋狂壯闊的巫術(shù)行動。
艷名傳天下
夏姬,鄭穆公之女,嫁于陳國宗室夏御赦為妻,生下一子,取名微舒。不久,夏御叔去世,遺下一雙孤兒寡母,住在夏御叔的封地株林。按照中國古代對婚姻年齡的強制性規(guī)定,夏姬出嫁應(yīng)當(dāng)在15歲左右;則夏御淑去世時,夏姬應(yīng)當(dāng)在17歲左右,正是出水芙蓉的妙齡少女。
鄭國一向出美女,夏姬更是鄭國美女中的翹楚,艷名播于天下??芍^寡婦門前是非多,國平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和儀行父三人都迷戀上了她。
三人和夏姬私通,甚至穿上夏姬的內(nèi)衣在朝堂上嬉戲笑鬧。大臣泄冶實在看不過去了,直諫說:“公卿宣淫,不善之聲傳播千外,百姓怎么能不仿效呢?請您采納我的諫言!”陳靈公說:“我一定改正!我一定改正!”然而私下里卻密告孔寧和儀行父。二人遂殺泄冶,陳靈公卻假裝不知道。
夏微舒長大之后,襲父職做了:國君陳靈公的卿大夫,這是公元前600年的事,其耐夏姬三十出頭,已經(jīng)跟國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和儀行父三人私通了好多年。
過了一年,即前599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三人照例齊聚于株林飲酒作樂。可恨的是,他們以夏姬的姘頭自居,竟然絲毫不避夏微舒,酒后胡言亂語起來。
陳靈公對儀行父說:“微舒長得像你啊。”
儀行父順桿爬:“也像國君您吶?!?/p>
夏微舒年輕氣盞,如何忍得下這種當(dāng)面的侮辱。況且類似公然宣淫的場景早已使他是可忍孰不可忍。人活一口氣,這一口怒氣沖將上來,徵舒就單等著三人醉醺醺地出來牽馬時,在馬廄里當(dāng)場射殺了陳靈公。當(dāng)此時,孔寧和儀行父酒也嚇醒了,一看國君都被弒了,趕緊逃跑。這一逃就逃到了楚國。
前598年,楚莊王因為夏徵舒殺了陳靈公的事伐陳。八陳殺了夏徵舒,五馬分尸于栗門,然后將陳國置為楚國的一個縣。
楚王伐陳,固然是因為陳國以前與楚國結(jié)盟,所以乳寧和儀行父才會逃到楚國;但是作為楚王股肱之臣的巫臣,在伐陳的問題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夏姬的故事發(fā)展至此,才終于和巫臣有了第一次交匯。
楚莊王伐陳,不出所料,擄走了夏姬,“莊王欲納夏姬”(《左傳·成公二年》)。當(dāng)此時,已經(jīng)見過夏姬美貌,并毫無疑問已經(jīng)深深愛上夏姬的巫臣,面對莊王欲把夏姬據(jù)為已有的險惡處境,開始為自己終其一生的愛情奮斗了!
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諸侯,以討罪也;令納夏姬,貪其色也。貪色為淫,淫為大罰……君其圖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天下多美婦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連尹襄老。(《左傳·成公二年》)
巫臣用兩篇大道理功止了楚莊王和大臣子反。對莊王,巫臣曉以道德叉理;對子反,巫臣用“不祥”一詞,打消了子反的綺念。
莊王只好把夏姬賞賜給了鰥居的連尹襄老。
不料尹襄老在晉、楚著名的必之戰(zhàn)(前597年)中陣亡,尸體被扣留在晉國。其子不急著要回乃父的尸體,卻反而想搶先把夏姬這個后娘據(jù)為己有。
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智謀過人的巫臣豈能讓此輩愣頭青得逞?遂設(shè)一計:勸夏姬以居喪為名回到鄭國,并許諾一定向鄭國國君提親;同時又派人從鄭國來,告知夏姬尹襄老的尸體可以循從外交渠道要回來,其實是說給楚莊王聽的。
巫臣告訴楚莊王此言可信。夏姬臨走的時候?qū)λ托姓呦聸Q心說:“得不到尸體我就不回來?!币桓敝邑懝哑薜哪?,更加坐實了巫臣此計的可信度。巫臣暗中向鄭國提親,鄭伯答應(yīng)了他。
婚姻亂春秋
故事還沒有完,而且故事的時間跨度居然是八年!八年后(即前589年),楚共王即位的第二年,派巫臣出使齊國結(jié)盟。巫臣帶上了所有的細(xì)軟家當(dāng),“盡室以行”。
完成任務(wù)后,巫臣沒有回國。而是轉(zhuǎn)道到了鄭國,和夏姬舉行婚禮。此時,夏姬當(dāng)在45歲左右。夏姬的年齡和巫臣的八年蟄伏,便是兩人這段純真愛情的鐵證。
巫臣帶著夏姬到了晉國,晉國封他為大夫。同樣迷戀夏姬的子反大怒,請求楚共王用重金厚賂晉臣,阻斷巫臣的仕途。楚共王是個明白人,說了這樣一篇大道理:“巫臣為先君盡忠多年,現(xiàn)在雖然因為一己之私犯下大錯,但也屬人之常情。況且如果他的才能確實能有利于晉國,那即使重金厚賂也沒有什么用啊!”
子反焉能咽下這口惡氣,遂聯(lián)合同樣與巫臣有隙的子重,滅了巫臣留在楚國的族人。
巫臣大怒,從晉國寄了一封信給二人,立下重誓:“余必使?fàn)柶S诒济运?”遂于前584年出使南方的吳國。此時吳王壽夢剛剛即位一年,國力衰弱,巫臣帶著晉國125人的軍隊到達吳國,“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zhàn)陣,教之叛楚……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于上國?!?《左傳·成公七年》)
自此昊國才開始四處征伐,也才與中原諸侯強國分庭抗禮;而子重、子反“一歲七奔命”,累都累死了,果然應(yīng)驗了巫臣這個“大巫”預(yù)言性的重誓。
巫臣是一個分水嶺式的人物,天下載覆,大事件層出不窮。
從巫臣開始,開創(chuàng)了一個著名的傳統(tǒng):楚材晉用,楚材吳、越用。
發(fā)展到吳越爭霸時,以至于好像是楚國的兩個幫派借著吳越之爭泄私憤:輔佐吳王夫差的智囊是伍子胥、孫武和伯輛,輔佐越王勾踐的智囊是文種和范蠡——五個人都是楚人。也是從巫臣開始,吳、越勢力漸漸坐大,諸侯爭戰(zhàn)的重心逐漸從黃河流域轉(zhuǎn)向長江流域。
至于夏姬,前半生的荒唐事,好像都是在為和巫臣白頭偕老作鋪墊,后來兩人還生了一個女兒。夏姬終于找到了一個理想的歸宿。此后,她那艷麗的背影,就成為美容秘方的代稱,只存在于如《本草綱目》之類的醫(yī)典文獻之中了。
選自《中華傳奇·大歷史》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