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市中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9)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APLAS)包括兩種緊密相關而又明顯不同的臨床綜合征,一是狼瘡抗凝物質綜合征(LACS),一是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征(ACLAS),兩種綜合征的共同表現(xiàn)為:靜脈或(和)動脈血栓形成;反復自然流產;血小板減少。ACLAS常伴發(fā)動脈和靜脈血栓形成,而LACS引起靜脈血栓形成比動脈血栓病更常見[1]。狼瘡樣抗凝物質(LAC)與抗心磷脂抗體(ACLA)分別是以上兩種綜合征的重要檢測指標。原發(fā)性APLAS的西醫(yī)治療主要為應用抗凝劑、抗血小板劑及免疫抑制劑。繼發(fā)性APLAS則要針對原發(fā)病治療,可以配合抗凝、抗血小板劑或應用血漿置換等治療[2]。很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APLAS有關,由于LAC、ACLA等檢查的普及,APLAS的漏診率已大大減少,相關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逐漸增多。目前西醫(yī)對APLAS研究較多的學科有風濕科、血液科、神經(jīng)科、皮膚科、眼科、婦產科和血管外科等。尤其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腦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自然流產、自身免疫性溶血等疾病的相關研究較多。屬于中醫(yī)“血瘀證”與“絡病”等范疇,但是中醫(yī)的相關研究很少,大部分局限在自然流產領域,現(xiàn)將近10年來的相關研究綜述如下。
對于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導致的自然流產,中醫(yī)治療有較多的研究,可分為中醫(yī)治療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兩方面。
1.1 中醫(yī)治療
1.1.1 活血化瘀法 羅燕秋[3]將67例本病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34例與對照組33例,治療組予活血化瘀調經(jīng)方隨證加減,對照組予強的松2.5 mg,2次/d,阿斯匹林25 mg,2次/d,療程25 d,結果:治療組抗體陰轉率為67.6%,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1.1.2 補腎健脾法 叢羽[4]將65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46例,對照組19例,試驗組采用消抗湯治療,對照組予阿斯匹林50 mg,每晚1次,治療8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癥狀積分和抗心磷脂抗體變化。結果:試驗組抗體轉陰率63.04%,對照組為31.58%,通過癥狀積分統(tǒng)計,治療組的癥狀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1.1.3 補腎健脾、活血化瘀法 王昕[5]應用補腎安胎湯治療本病43例,有效率86%。李瓊等[6]將63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38例、對照組25例,治療組予中藥治療(黨參、茯苓、白術、菟絲子、桑寄生、當歸、川芎、赤芍等),對照組予維生素E 50 mg,維生素C 100 mg,葉酸10 mg,3次/d,療程3個月。結果:治療組抗體陰轉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孟安琪等[7]采用抗自然流產顆粒(菟絲子、桑寄生、續(xù)斷 、黨參、白術、當歸、川芎、益母草、丹參等)治療33例,有效率達75.8%,認為脾腎虧虛、瘀阻胞宮是本病的主要病機,健脾補腎可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提出治療本病的關鍵在于補腎健脾,益氣生血,調理沖任,培養(yǎng)孕育之源,調節(jié)正氣;活血化瘀通絡。
1.1.4 補腎清熱化瘀法 趙翠英[8]運用補腎清熱化痰法治療抗磷脂抗體陽性至先兆流產40例,均使用自擬方(續(xù)斷15 g,菟絲子15 g,桑寄生15 g,杜仲10 g,苧麻根30 g,黃芩6 g,蒲公英20 g,金銀花20 g,當歸10 g),總有效率為95%,認為本病除腎虛沖任不固及血瘀外,血熱、濕熱亦是重要因素,因此配合清熱安胎治療可提高療效。
1.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舒靜等[9]將41例患者,分為治療組23例,予中藥(黨參、黃芪、白術、當歸、黃柏、黃芩、丹參等)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黃體酮治療,對照組18例,予多種維生素治療,結果:治療組抗心磷脂抗體轉陰率為86.9%,流產治愈率為82.6%,療程3個月,抗體轉陰者的流產治愈率為95%;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張志曉[10]將6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用中藥(菟絲子、山茱萸、黃芪、丹參、熟地黃、益母草、川芎等)加阿斯匹林25 mg,2次/d,對照組予強的松5 mg,1次/d,加阿斯匹林25 mg,2次/d,1個月經(jīng)周期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抗體陰轉率為86.67%,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孫維娜等[11]收集了87例本病患者,隨機分成中藥治療組45例與常規(guī)治療組43例,并與36例健康志愿者作對照,中藥治療組采用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方加葛根素靜點治療,常規(guī)治療組單用葛根素靜點治療。結果:常規(guī)治療組血清IgG型ACA在來院后及第10、20 d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中藥治療組患者血清IgG型ACA在來院后及第10 d陽性率高于對照組(P<0.01),第20 d陽性率下降,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中藥治療組血清IgM型ACA在來院后及第10 d陽性明顯率高于對照組(P<0.01);但在第20 d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血清IgM型ACA的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顯示中藥治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IgG及IgM型ACA有一定抑制作用,在血栓形成過程中起良性作用。
馬沛然等[12]經(jīng)動物實驗證實柯薩奇B3(CVB3)感染的小鼠血ACAIgG的陽性率顯著升高,而黃芪注射液可降低暴發(fā)性心肌炎小鼠血ACAIgG的陽性率。應用黃芪注射液治療暴發(fā)性心肌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陳志偉等[13]對一組SLE患者(74例)抗心磷脂抗體與中醫(yī)證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將所選病例分為4種證型:熱毒熾盛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氣滯血瘀證。對每組病例的抗心磷脂抗體陽性率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4型中ACA值以陽虛型最高,陰虛型最低,差異有顯著性意義,而氣滯血瘀與熱毒熾盛證改變不明顯。由此提出SLE 4型中未見在氣滯血瘀證ACA高于其他各證型,不能僅以ACA陽性作為SLE血瘀證的客觀指標。
5.1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對中醫(yī)來說是個較新的領域,因此闡明其中醫(yī)病機是首要問題,這將使治療有正確的導向。從臨床表現(xiàn)來看,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為多發(fā)性血栓癥,與中醫(yī)血瘀證及絡病的臨床表現(xiàn)非常吻合,因此從血瘀證及絡病的角度去研究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病機是突破口。
5.2 從西醫(yī)的病機研究及治療來看,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涉及了免疫、內分泌、凝血功能、血液流變等機制,治療上除了抗凝、抗血小板外,許多還采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這給中醫(yī)治療帶來重要啟示,中醫(yī)不能把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簡單當成血瘀證而單純采用活血化瘀治療,而應注重調節(jié)免疫,其本質還是辨證論治。從中醫(yī)對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導致的自然流產的治療研究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學者并非單純應用活血化瘀藥,而更多的應用了補腎健脾藥,這即是調節(jié)免疫的一種體現(xiàn)。遺憾的是現(xiàn)有的中醫(yī)臨床研究方法較簡單,還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今后將在嚴密而合理設計的前提下,對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進行臨床研究。
[1]Bick RL.Baker WF.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nd thrombosis[J].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1992(6):1287.
[2]Thiagarajan P,Shapiro SS.Lupus anticoagu1ants and antiphospho1ipid antibodies[J]. Hematol/Oncology Clinics North Amer,1998,12(6):1167.
[3]羅燕秋.中藥治療抗心磷脂抗體所致流產的療效觀察[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20(4):9.
[4]叢 羽.消抗湯治療免疫性反復自然流產抗心磷脂抗體陽性46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7,27(9):19-20.
[5]王 昕.中藥治療抗心磷脂抗體陽性習慣性流產43例分析[J].中醫(yī)藥學刊,2004,22(5):945.
[6]李 瓊,林佑武.活血化瘀法治療妊娠丟失抗心磷脂抗體陽性38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02,43(7):522-523.
[7]孟安琪,王 巖.抗自然流產顆粒治療抗心磷脂抗體導致流產33例觀察[J].中醫(yī)藥學刊,2005,23(12):2 211.
[8]邱明娟.趙翠英治療抗磷脂抗體陽性至先兆流產經(jīng)驗[J].吉林中醫(yī)藥,2004,24(11):9-10.
[9]舒 靜,繆 頻.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反復早期自然流產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22(6):414-416.
[10]張志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抗心磷脂抗體陽性患者3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7,47(11):42-43.
[11]孫維娜,李 京.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方對缺血性腦血管病凝血因素的影響:附45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3,18(1):14-17.
[12]馬沛然,黃 磊.暴發(fā)型心肌炎的中藥治療[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3,10(3):138-139.
[13]陳志偉,顧美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證”與磷脂抗體及微循環(huán)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2(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