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穎
[摘要] 本文針對職校學生道德觀念淡薄,理想信念淡漠,對一些最基本的傳統(tǒng)美德不知、不聞、不做的現象,分析了傳統(tǒng)美德教育在職專學生的實施和開展的客觀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從而使家庭、學校乃至社會認識到,對于職專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發(fā)展、關系到學校環(huán)境的凈化、更關系到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傊?職專學生傳統(tǒng)美德教育勢在必行。
[關鍵詞] 傳統(tǒng)美德 道德觀念 修身養(yǎng)德
—、當前職專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分析
當代職專學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敢想敢說敢做,評人論事不拘一格。敢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求新存異,不崇拜權威。但職專學生普遍存在道德觀念淡薄,不少學生視傳統(tǒng)倫理道德為古董,距己愈遠愈好,盛行“道德能值幾個錢”、“要不要道德無所謂”的論調。更有一些學生理想信念淡漠,不關心國家大事;學習缺乏正確動力,甚至厭學;追求享受、追求名牌;上課時發(fā)短信、打游戲、通電話;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講粗話等不文明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傳統(tǒng)美德觀念的日趨模糊,使得學生對待事情態(tài)度也出現了模糊。大多數的學生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缺乏整體意識,團結協(xié)作觀念差等。傳統(tǒng)美德教育勢在必行。
二、實施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人類社會正在走向現代化的時代,高度發(fā)達的現代化、信息化的物質文明和相對落后的道德文明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呈現道德水平嚴重下降的趨勢,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狀況更令人擔憂。
這種狀況對于職專學生來講表現得尤為突出。大多數的職專學生思想混亂、道德觀念薄弱,缺乏傳統(tǒng)美德的行為比比皆是,突出表現為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普遍成人化;生活閱歷超越實際年齡,追求時髦,講求所謂的個性,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知恥”之心;講究義氣,但不講究方法;頭腦一沖動,做事不計后果;缺乏同情心,惻隱之心;不孝敬父母,對尊老愛幼表現出的是更多的漠視,更有甚者辱罵家長老師的現象也是司空見慣;做事沒有毅力;挫折承受能力差;校園奢侈之風,盲目攀比之風漸長;好多同學以節(jié)約為恥,以浪費為榮;缺乏自強的精神;沒有社會公德等等。不僅如此,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惡化,青少年犯罪率也大幅增長,可以說,中國未成年人尤其是對于職專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在落實中已出現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導致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作為家長、學校、社會是不是都應仔細的考慮一下呢?我們不能把責任一味的推向孩子本人,我們也應該思索!
首先,家庭應該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yǎng)與家庭教育往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學校是孩子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最重要的場所,孩子的個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培養(yǎng)基本是在學校完成的。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而今天學校似乎也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很多老師都認為學校受到社會的沖擊實在太大,要把一部分受社會不良影響的學生拉回來非常困難。事實上,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其實都只是社會的縮影,歸根結底,如果社會的道德風尚好了,那么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可行性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偉大民族幾千年文明所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的經驗總結。李嵐清同志曾強調指出:“必須用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們形成中華民族的道德、人格,擔當起振興中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重擔”。
如何使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在當代青年的身上發(fā)揚光大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內容。陶行知先生說過:“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改造社會環(huán)境要從改造學校環(huán)境做起”。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增加校園的文化氣息與文明氛圍是至關重要的。創(chuàng)設自然的人文景觀,營造德育和審美教育的氛圍。使學校能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一塵不染的家。在學校的墻面、走廊、樓梯等空間,布置一些令人奮發(fā)向上的環(huán)境用語、名言警句和古代現代詩文;在班級的美德一角布置一些名人故事、勵志名言等。
樹立良好的校風,以傳統(tǒng)美德教育為基點,有組織地教育、感染師生,使優(yōu)良的風氣成為群體規(guī)范,所倡導的精神、態(tài)度和作風成為每個師生的自覺行動。通過開展“我愛我家”、“我眼中的美”等為主題的班團日活動,來達到對傳統(tǒng)美德的正確認知和樹立傳統(tǒng)美德的意識,從而達到通過活動引導行為的目的。
良好的班風更能直接影響班中的每一個成員。一個具有良好班風的班級,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信任、關系和諧;學生尊重師長,謙虛禮讓,講究誠信;從而學習積極性高,自信心、自尊感強。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出約束自己的“我的十不準”,貼在班級墻報專欄中,讓每個學生每周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記錄,做自我評價。注重傳統(tǒng)美德教育,通過強化集體榮譽感、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愛學校、愛師長、愛他人,同時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質;讓學生在集體中,打下學會做人、學會自主、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堅實基礎。
在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起著關鍵的作用。由于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處事哲理、道德境界、品德修養(yǎng)甚至言談舉止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時起作用,甚至以后走進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要學生講文明禮貌,教師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拔鹨詯盒《鵀橹?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以大方的儀表去影響學生,以可親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去教育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作為職專學生,自覺、長期地進行修身養(yǎng)德,是完善高尚人格的需要,也是國家、社會對每個學生的素質要求,更是時代精神的發(fā)展需求。這就要求職專學生,不斷地在學習生活中修煉、磨礪自己,不斷地以傳統(tǒng)美德作為自己一言一行的指針,用傳統(tǒng)美德來凈化自己的心靈、指引自己的步伐、歷練自己的情操。只有這樣,才能對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