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笛/編譯
大概20年前,某電視臺舉行青年歌手選拔賽,一個選手唱《古老的棉被店》,哎呀媽呀,一下子把我“雷”住了。世界上還有這么好聽的歌!我想,她肯定得第一了!你猜怎么著?評委們齊刷刷給她打了個很低的分。我承認,那時我一點專業(yè)都不懂,但我覺得歌手聲音賊甜賊甜的,起碼四個加號,曲調(diào)也好聽。如果我是評委,哼哼……可惜我不是。那些在我看來很一般的歌手,反而拿到了名次。我想,評委就是評委,眼光獨特。你們牛,我服你們了還不行嗎?
前兩年,我們單位組織幼兒舞蹈大賽。我是參與者之一,負責(zé)伺候各位評委。在請他們吃飯的時候,我悄悄詢問,得第三名的孩子,明明跳得最好,為什么得了第三?答曰,孩子嘛,要有孩子的單純,跳得太好,就沒童趣了。拿第一名的,最具童趣。他們的回答讓我醍醐灌頂。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很佩服。可是,我若是評委,我把第三名調(diào)整到第一名。我可以這樣說:舞蹈大賽,當然是看誰跳得好。專業(yè)第一,技藝第一。其他都是次要的,只能用來做參考。我這樣說有毛病嗎?不是跟評委抬杠,我的意思是,誰當了評委,誰就暫時掌握了真理。真理有多種角度、多種闡述方式,每一個角度對應(yīng)一個獲獎?wù)?。從A角度闡述,A選手就撈著了;從B角度闡述,B選手就占便宜。
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猥瑣無聊,懶得理他,可是他當了評委,能夠決定你的前途,你就得對他客氣點。否則,他淘你沒商量,看誰損失大。再大的腕兒,在這寶貴的一票面前都成了草雞。當然,如果你完全不在乎結(jié)果,他拿你也沒辦法。可你干嘛來了?要是不在乎結(jié)果,干脆不參賽,豈不更省事——每個參賽者都在乎結(jié)果,每個參賽者都在乎評委手中這張票。此亦真理。
我也有機會當過幾次評委。道貌岸然地坐在評審席上,我煞有介事,其實內(nèi)心相當飄飄然??凑l敢跟我乍翅!老子有票!這絕非我一個人的心態(tài)。因為,對那些鋒芒外露的選手,評委們普遍打分不高。評委們也和觀眾一起被逗得哈哈大笑,和觀眾一起目瞪口呆,但舉牌亮分的時候,內(nèi)心的背道而馳就暴露出來了。試圖用你的節(jié)目震撼評委,那是不可能的,最便捷的方式是“扮可愛”,以示弱的方式開啟他們的同情心、人性本善,而不是“雷”住他們。
所以,看到一些選秀節(jié)目的評委跟著選手一起手舞足蹈,和選手一起落淚,我很可憐他們。評委不想這樣,他們是沒辦法。成千上萬的觀眾在投票,他們不僅給選手打分,也在給評委打分,評委被置于觀眾的完全監(jiān)督之下。收視率決定一切的殘酷生態(tài)下,評委們被迫和選手一起扮可愛或者玩酷。其實,沒有一個評委愿意被透視,他們最希望扮演真理終結(jié)者的角色,高高在上,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大權(quán)在握。
選自《聯(lián)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