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萬
[摘要] 英語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中不可分割的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了解和掌握語言測試基本理論是當務之急。本文介紹了英語語言測試的分類、信度、效度、可行性、難度、區(qū)分度等基本理論,分析了英語語言測試實踐中存在的四大主要問題,并從三個方面圍繞如何使英語測試促進英語教學進行了嘗試性探討。
[關鍵詞] 語言測試 測試理論缺失 測試類型 測試信度 測試效度 測試反撥
一、引言
Anastasi(1982)認為“測試實質上是對行為樣本所做的客觀的標準化測量”。Carroll (1968: 6)則認為測試是一套程序,旨在誘發(fā)受試者的行為反應,并以此推導出他的相關特征(a procedure designed to elicit certain behavior from which one can make inferences abou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中不可分割的環(huán)節(jié),測試內容和形式常常會對教學內容和方法起反撥作用(胡春洞,1990:247)。然而,由于英語教師測試理論缺失,英語語言測試實踐出現(xiàn)一些列問題。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了解和掌握語言測試基本理論是當務之急,如何使英語測試促進英語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英語語言測試理論回顧
(一)英語語言測試類型
Hughes(1989:9-19)依據(jù)測試目的、測試方法和方式、測試題型、測試成績判別標準和判卷標準進行分類,將英語測試分為五大類。
1.依據(jù)測試目的進行分類
(1)水平測試(proficiency test)
水平測試是為了測試人們語言能力而設計的,設計者不管被試學了多長時間,也不考慮他們所學課程內容或目標,而是測試被試是否達到某種語言水平。如TOEFL,GRE,IELTS,大學英語四六級、江蘇省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等都屬于水平測試。其目的是為了檢測被試是否能夠勝任某項學習任務或是否能夠勝任某項工作。
(2)學業(yè)成績測試(achievement test)
學業(yè)成績測試是用來考查被試在學習英語某一階段或最終階段的成功程度。與所學課程直接相關,目的是看學習者是否取得了進步,以及取得了多大進步。設計學業(yè)成績測試可以依據(jù)課程內容或教材內容,也可依據(jù)課程目標,它們各有利弊。學業(yè)成績測試包含期末考試(final achievement tests)和階段性測試(progress achievement tests) (Hughes,1989:10)。
2.依據(jù)測試方法和方式進行分類(束定芳,1996:179-181)
(1)直接測試(direct testing)
直接考察學生某一方面語言能力的測試稱為直接測試。我們要了解學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求學生寫出一、二篇作文;我們要測試學生的語音語調,就要求學生開口講話。直接測試的好處:①測試目的明確;②對測試結果的評估也比較直接;③因為所測試的內容正是我們所要培養(yǎng)的技能,其正面反撥作用(positive backwash)十分顯著。
(2)間接測試(indirect testing)
間接測試即通過測試某一技能所具備某種能力來發(fā)現(xiàn)學生這方面的語言能力。間接測試的優(yōu)點是提供了一種通過測試部分有限的能力而了解到學生各種不同的語言能力。間接測試的缺點是學生測試結果與實際能力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明確。如通過要求學生判斷某對單詞是否同韻來測試學生的發(fā)音能力就屬于間接測試。
Hughes認為,就水平測試和學業(yè)成績測試來說直接測試比間接測試好,所獲取的對某種能力的信息要比間接測試精確和可靠。直接測試也比間接測試試題更容易設計。
3.依據(jù)測試題型進行分類 (束定芳,1996:181)
分散點測試指每次只測試一個項目的測試,每道試題只測試某一特定的語法結構等,屬于間接測試。如教師圍繞狀語從句虛擬語氣用法編寫30道選擇題進行測試,這種測試就屬于分散點測試。
4.依據(jù)測試成績判別標準進行分類 (束定芳,1996:181-182)
(1)常模參考型測試(norm-referenced testing)
把某一考生考試的結果與參與同一考試的考生成績相比較以判別其語言能力的測試叫常模參考型測試。如參加考試的考生有100人,考生A只考了30分(滿分100),但排名前十,說明考生A的語言能力在100人的群體中屬于優(yōu)秀。
(2)標準參考型測試(criterion-referenced testing)
以某種特定的語言能力標準作為判別標準的測試稱為標準參考測試。標準參考型測試有兩大優(yōu)點:①標準不變,主要要求學生能達到某一標準;②考生可以有明確的奮斗目標,為達到這一標準而努力。
5.依據(jù)判卷標準進行分類 (束定芳,1996:182)
(1)客觀測試(objective testing)
閱卷標準事先確定不需任何閱卷者個人主觀判斷,這種測試稱為客觀性測試。如多項選擇題,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閱卷標準無須閱卷者做任何主觀判斷,這樣的測試就屬于客觀測試。
(2)主觀測試(subjective testing)
閱卷標準主要依據(jù)閱卷者個人判斷,這種測試稱為主觀測試,如作文、簡答題等就屬于主觀測試。
(二)測試基本要素:效度
效度是一個單一而又整體的概念(a single, unitary concept)(Bachman,1990: 241),是指測試的內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測試的目的和要求(胡春洞,1990:258)即測試所能取得某些目標的有效程度(章兼中,1993:411)。一項測試只有能夠準確測試它所希望測試的內容才具有效度。
1.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內容效度指測試內容包括所要測試的語言技能、語言結構等方面有代表性的要素。內容效度越高就越能精確了解到所要測試的內容。
2.標準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標準效度是指測試結果與其它高信度測試結果進行對比,看它們在多大程度上吻合。作為對比的其他測試結果就成了檢驗現(xiàn)有測試的效度標準。這種測試的效度就稱為標準效度。標準效度主要包括同期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同期效度是指測試效度可與一個較長、較全面的測試結果相對比,如果結果相一致,則被認為具有同期效度。預測效度是指預測被測試未來語言實際能力的準確程度。
三、英語語言測試實踐存在的問題
筆者根據(jù)自身實踐和觀察,認為當前高職英語測試中仍然存在如下四方面的問題。
(一)英語測試類型混用
在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師缺乏英語語言測試理論,英語測試實踐中出現(xiàn)測試類型使用混亂的現(xiàn)象。如教師在編寫英語期末試卷時,完全采用了江蘇省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試卷,未加任何修改。殊不知英語課程的期末考試屬于學業(yè)成績考試,而江蘇省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屬于水平測試。期末考試目的是了解學生一學期所學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掌握的情況,所取得的進步。期末考試應與所學課程內容和要求緊密結合。而等級考試反映的是學生英語水平,與學生本學期英語課程所學內容無關。
(二)英語測試信度、效度偏低
由于缺乏對測試的信度和效度了解,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在編寫試題過程中忽略信度和效度,造成測試的效度低且信度也很低。如期末考試由于選用水平測試,節(jié)省教師編制試題的時間和財力,測試的可行性得到保證。但由于考試內容與學生本階段英語學習毫無關系,考試結果無法準確反映學生一學期所學英語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因此考試效度很低。同時,由于教師采用英語水平等級考試試題,引起學生猜題或押題,有的學生可能以前做過類似的試卷,測試的信度大大打折扣。
四、如何使英語測試服務于英語教學
一份好的測試應遵循一定效度、信度和可行性以及良好的反撥作用。根據(jù)以上對測試實踐中存在問題的分析,筆者總結了在英語教學中應從如下三方面使英語測試促進英語教學,使其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加強英語教師測試理論學習
通過教師自學、專家講座、教學研討等多種形式加強英語語言測試理論學習,讓每位教師熟練掌握測試類型、測試目的、測試效度、信度、可行性、區(qū)分度、難度、編寫試題步驟等基本理論。在英語教學中針對不同測試目的采用不同測試,科學運用英語測試,發(fā)揮英語測試的正面反撥作用,促進英語教學。
(二)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測試信度
如何提高測試信度是語言測試實踐中的難題。Hughes(1989:36~42)提出14種提高測試信度的辦法,筆者認為其中六種方法應引起英語教師重視。
1.確保測試內容豐富。測試內容越多,信度越高。當然鑒于測試的可行性,一般重要的考試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左右。如果測試結果非常重要,測試內容和時間就可相應加長,如TOEFL, GRE等。
2.限制被試答題范圍。不同作文考核被試側重點不同,如果寫作提供多個作文題目,且對內容不加規(guī)定或限制,測試被試寫作能力的信度就會降低。
五、結論
Hughes(1989:1-2,44-48)指出語言測試會對語言教與學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教學與測試關系應該是伙伴關系。測試對好的教學發(fā)揮促進作用,對不好的教學發(fā)揮糾正作用。作為英語教師只有掌握英語測試的理論,才能避免英語測試類型混用,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兼顧難度和區(qū)分度,充分發(fā)揮英語測試對英語教學的正面反撥作用,使英語測試真正服務于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束定芳.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本文為江蘇省2007年教改課題編碼272《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理論與實踐》與2007年院級課題《大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