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傳明 董家闖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有這樣的表述:“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由此可見,音樂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操,是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發(fā)展,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立足教材,適當延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音樂作品就像滿天的繁星一樣,數(shù)不勝數(shù)。筆者恰當利用這些作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學習《我的祖國》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聆聽歌曲范唱。婉轉(zhuǎn)優(yōu)美的獨唱、氣勢磅礴的合唱使學生很快聯(lián)想到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深深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然而,他們并不能真正感受歌詞的內(nèi)涵,于是筆者向?qū)W生補充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zhàn)斗中,發(fā)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英勇戰(zhàn)勝敵人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當講到影片《上甘嶺》中戰(zhàn)士們?nèi)淌莛嚳?、克服困難,堅守在坑道里,懷念祖國,思念家鄉(xiāng)時,再唱起這首歌,看到學生的情緒在一步步高漲,于是筆者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充滿感情的朗誦,使學生思想感情引起共鳴,為學習旋律作好鋪墊。筆者隨即奏響歌曲的前奏,帶領學生一氣呵成學完歌曲,使學生聚集在胸中的愛國熱情得到淋漓盡致的宣泄,課堂教學漸入佳境。
像這樣愛國教育的音樂作品有很多很多,恰當?shù)剡\用這些作品,立足教材,適當延伸,能使學生在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的同時,振奮他們的愛國熱情,陶冶他們高尚的情操。
利用合唱訓練,滲透集體主義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共同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顯得尤為重要?,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家中的獨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寵愛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存在忽視集體的觀念,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合作精神的缺乏成為許多獨生子女的素質(zhì)缺陷。新課程標準提倡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在長期的合唱訓練中,筆者始終貫徹著這一原則。
合唱是多聲部的和聲美與復調(diào)美,要求每個成員音準、音量的控制以及音色的變化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它是通過個人與聲部、聲部與整體之間的默契配合來達到共性要求的。在分聲部訓練中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各自為戰(zhàn)”、比音量等情況,有學生表演不好,其他學生還幸災樂禍,譏諷、嘲笑。久而久之,易造成不良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間對立的人際關系。為此,在合唱隊訓練中,筆者刻意滲透學生之間的合作。筆者很注重讓他們自己站出來,不光聽自己的聲音,也要聽別人的聲音,自己來評價、體驗。比如練聲的過程中,筆者請各聲部出一名學生站在指揮邊上聽,然后指出自己聲部的不足,其他學生則由此改進。學生參與評價后,自己有了切身感受,知道的確唱得不對,其他學生情感上也比較容易接受,有利于他們不斷提高發(fā)聲技巧。在學生不斷的評價與被評價過程中,他們提高了演唱水平,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合作學習、共同提高的快樂,體驗到不同聲部間既有區(qū)別,又要相互融合,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集體主義精神得到升華。
音樂編創(chuàng),注重自信心的培養(yǎng)
新課程音樂教材設計了音樂編創(chuàng)活動的內(nèi)容,這為開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是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機會。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的性情中最強烈的是渴望受到別人認同的情緒。而小學生的這種渴望無疑比成人顯得更為突出。常常有一些“五音不全”的學生怕上音樂課,怕教師點名演唱而引起全班學生的哄堂大笑,越是如此,心中的自信越不足,也就越害怕看到教師的目光。教學中,筆者常注意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充分運用他們的這一“閃光點”來上出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如在小組活動中,讓有舞蹈特長的學生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讓節(jié)奏準確的學生進行伴奏,讓歌聲優(yōu)美的學生演唱歌曲。特別是在旋律作曲中,筆者將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寫在黑板上,其中也有“五音不全”的學生的作品,再請音準較好的學生來進行視唱,并指導學生進行點評:他的作品什么地方比我好?通過表揚,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學習的自信。
(作者單位:山東省章丘市水寨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