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紹玉 楊中秀 蘇道春
高職教育是近年來國家重要建設的高校教育之一,它的目的是培養(yǎng)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院校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高職院校畢業(yè)的學生可以適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因此,面對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的高職教學,要大膽進行實踐和嘗試,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使高職教學達到一定的創(chuàng)新。
高職機械專業(yè)教學存在的弊端
適合高職學生的教材過少且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過于空洞眾所周知,高職的學生成分比較復雜。他們不單單是高考中成績較差的高中學生,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三校”(職高、中專、技校)的學生。這就在學生上課時的教材選擇上有很大的要求。而原有的高職教材只適應“三校”的學生,對于高中為起點的學生來說過于簡單。由于“三校”生在其高中期間已經學過一部分專業(yè)課程,因此在上專業(yè)課的時候往往也會造成“一頭重”的現(xiàn)象發(fā)生,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
只注重書本知識的理論教學,“本本主義”比較嚴重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誤導,許多高職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單一的書本教學法,上課的時候教師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講授給學生就可以了,無論書本上的知識是否適應時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要求。
師資隊伍結構比較單一,授課方式過于俗套就過去而言,大多數的高職教育都是本科教師在兼職教學,上課的時候也是用要求本科學生的一切來要求高職的學生。許多教師采取的都是講學的形式來講授高職的課程,其教學工作還在遵循過去傳統(tǒng)的模式,永遠不會離開自己所擁有的“三尺講臺”。很少與學生互動,只是一味的“我說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記”的方法。
當今高職機械專業(yè)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處
加強教材的建設且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高職教學對于書本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要有包含高新技術的高水準的教材和講義。鑒于原有教材的弊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獲取最新的知識和技術信息,并把它作為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催化劑,不斷注入到教材和講義中去,確保教學內容對過去具有診斷性,對現(xiàn)實具有指導性,對未來具有預測性,這樣才能真正帶領學生緊跟科技發(fā)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學計劃上要做必要的調整,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要本著“寬基礎、活模塊、精專業(yè)”的思想,沖破專業(yè)的限制,以社會需求為主,在基礎課的基礎上,加入專業(yè)課、選修課以及跨專業(yè)選修課,保證在學夠專業(yè)課程的基礎上,加強圍繞市場需要的課程的編排。并且可以有選擇性地開設計算機、實用語言等特色課程,充分滿足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的需要。
加強實踐課程的設置,突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由于單純的理論已經不能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要求,加上許多以“三?!睘槠瘘c的學生對于一些專業(yè)知識已經詳盡地掌握,在課堂上過多地進行宣講,他們是難以接受的。他們的強項是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因此,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就要在實踐方面有所加強,多強調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著重在實踐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并且在學校中要開展合適的校園文化活動,諸如演講比賽、計算機操作比賽、社會調查等,以此來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核心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特長突出的社會需求型人才。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把他自己更有用的信息發(fā)布出來,供大家學習,促使一道進步。再有,在提高高職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也絕對不能放松,使高職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使他們成為技術過硬、品質優(yōu)良的復合型人才。
實施“雙師工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高職院校中,教師不僅肩負著理論教學的任務,還要擔當起實訓指導、技術推廣等任務,這就要求在高職院校中任教的教師是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雙師型”教師。學校要不失時機地推出政策,培養(yǎng)一些本身基礎較好,且理解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自己通過留學和轉崗的方式把自己培養(yǎng)成“雙師型”教師。學校還可以出臺一些實質性的政策,對于“雙師型”教師進行必要的獎勵,來提高學校的教學檔次。另一方面,在教師的教學中,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學或到實訓基地開展演示性教學,都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形象、生動地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培養(yǎng)自己的語言能力,使自己掌握至少2門以上的語言,在課堂上可以利用雙語教學,使培養(yǎng)出來的高職學生也可以適應國際型人才的要求。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