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元元
2009年9月28日。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攜350億元個人財富,成功坐上了中國富豪的頭把交椅。
從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到身家億萬的集團公司總裁,從26歲的國家級高級工程師到飲譽全球的“電池大王”。王傳福,這位僅用14年打拼出來的“中國首富”用自己的智慧和膽識書寫了新的財富神話。
從技術到改革創(chuàng)新,再到新能源產業(yè)的投資,比亞迪走到今天,在世界引領電動車潮流,指點江山,視燃氣機車如糞土,睥睨世界汽車群雄,王傳福憑借的正是一個人說了算的霸氣和永不安分的創(chuàng)新冒險。
技術狂人的電池王國
“技術不是什么問題,只要能上規(guī)模,就能干出大事業(yè)?!边@位技術狂人一語驚醒眾人,就算是游走在懸崖峭壁也得大干一場。1995年2月,靠著借來的250萬元,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此時正值日本宣布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王傳福決定接下這一棒,讓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發(fā)生國際大轉移。
深諳技術的他,以人工手段建立了比日本成本還要低40%的生產線。從低端到高端,從引進設備到集中研發(fā),比亞迪將電池駛向了手機的藍海,獲得了摩托羅拉等大客戶的認可。順著這個思路,王傳福又在鎳氫電池和鋰電池方面拿出自己的核心技術優(yōu)勢,以近15%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電池生產企業(yè)。
但這一切冒險還沒有結束,就在段永基覬覦著非洲的金礦,海爾投身于房地產市場之際,王傳福仍堅信著“技術造?!钡纳裨?,并自主開發(fā)出在電動車領域具有核心技術的鐵電池。這就是技術創(chuàng)造價值的力量,難怪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贊嘆說,“王傳福才是真正的明星”。在中國,畢竟如王傳福這樣技術出身的管理者還是少數。王傳福對技術的信仰,以及他“張狂”背后的謹慎,都在為他的每次冒險保駕護航。
綠色革新,吸引股神
王傳福財富的迅速發(fā)酵,離不開貴人巴菲特。
正如胡潤所說?!巴鮽鞲D艹蔀榻衲曛袊赘蝗Q于兩個因素:中國汽車產業(yè)30%的增長速度,巴菲特入股的巨大影響力。”
2008年8月底,巴菲特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臺《財經論壇》欄目采訪時曾放言:“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下,你會在中國看到我的大量投資。”9月,巴菲特就將其華爾街金融風暴后在海外進行的首筆重大投資。人注中國民營企業(yè)比亞迪。
王傳福是第一個想到電動汽車并將其付諸于實踐的人,這條新興的商業(yè)模式不僅延續(xù)了比亞迪曾經生產電池的生命,更讓人看到“綠色”投資的價值。當巴菲特決定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時,他相信,底特律車展上的那臺比亞迪雙模電動車定能成為引領新能源時代的標桿。
但是,在打造電動汽車之前,王傳福還是老老實實地在傳統(tǒng)汽車里摸爬滾打?!拔业膲粝?,就是將比亞迪打造成一個汽車王國,我下半生就干汽車了?!?003年,王傳福撂下此話,扎進了汽車的海洋。成為了像浙江吉利一樣,攪和中國汽車界的“鰱魚”。也就在這一年,他憑借3 28億美元的資產登上《福布斯》“中國百富榜”第13位。事實證明,王傳福的大膽并非妄為。
汽車和電池上的成功讓他進一步萌生了變革的種子。電動汽車的實踐,翻版了他在電池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在諸多汽車企業(yè)被動地在企業(yè)發(fā)展和環(huán)境污染之間博弈時。王傳福卻在電動汽車理念的指引下,巧妙地維持著傳統(tǒng)能源汽車和替代能源汽車的平衡。在新能源汽車成為不可逆轉的發(fā)展趨勢下,比亞迪以在電池技術上的積累在電動車制造領域占據了先機。
當比亞迪劃時代的油電混合電動車F3DM雙模電動車在深圳上市時,這條延伸在微小領域的產業(yè)鏈開始初現端倪,而王傳福正站在這條產業(yè)鏈的前端,用精湛的技術投資、創(chuàng)新加模擬的概念投資和對“綠色”汽車的環(huán)保投資為世人拉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模仿無罪,創(chuàng)新有道
其實,從比亞迪剛成立的那一天起,它就以一個模仿者的姿態(tài)出現。不論是剛剛開始參照日本的模式生產鎳鎘電池,還是后來在技術和車型上的模仿,總是引來紛爭不斷??纯幢葋喌系腇3和中級車F6,以一個學習者的姿態(tài)做出模仿豐田花冠、廣本雅閣甚至奔馳C的車型。無疑開創(chuàng)了國內汽車界的先河。
“坦白講,我們不會從頭設計一部車。我們一年要拆掉很多車?!标P于模仿。王傳福曾毫不避諱地談到,“譬如說汽車的外觀專利有5幅照片,前面、后面、側面、正上方和斜上方。這5個里面都是相似的。你就可能是侵權的,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風格完全不一樣。其余的完全一樣也不侵權?!?/p>
王傳福的策略是,拆解世界最先進的汽車樣車,測量、分解、檢測,研究其結構,試驗其性能,認真分析其零部件。沒有專利的照著做,有專利的把它改一改。最后大量采用非專利技術,并迅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當然,這不是沒有麻煩的。索尼、三洋、富士康都曾因專利問題和比亞迪對簿公堂,臺灣首富郭臺銘也曾向巴菲特提出三個問題:“為何投資偷竊富士康商業(yè)機密的比亞迪?用何種專業(yè)判斷比亞迪的潛力?你敢不敢開比亞迪汽車上下班?”
對于這一切。王傳福都一笑置之,“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技術上的模仿和創(chuàng)新只能解決產品的問題,而他所關心的是商業(yè)價值的模式創(chuàng)新。比亞迪以手機電池為起點逆向整合整個產業(yè)鏈?,F在。他又將逆向整合的理念引入電動汽車界,這不失為一個更大的創(chuàng)新。
電動車帶來新夢想。下一個產業(yè)的贏家會是誰?王傳福已經做好了準備:“電動汽車時代已經來臨,而引領世界汽車市場的,不是美國人。也不是德國人,而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