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小 傳 20世紀70年代生于廣西貴港。畢業(yè)于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在《詩刊》《星星》《詩歌月報》《詩選刊》《上海文學》等發(fā)表作品,作品入選各種年度選本。獲“2005年度中國女性詩歌獎”。出版詩集《是藍,是一切》?,F(xiàn)供職于桂林某媒體。
黃芳詩歌的基本色調是冷靜,沉著的,但并不讓人感到壓抑,不讓人感到窒息,她的詩句總有明亮也總有溫暖。這樣的寫作恰恰呈現(xiàn)出了詩人成熟的技藝,當然也包括她帶給我們的詩的節(jié)奏感。她寫愛,寫悲傷,寫苦難,都用一種沉靜的筆調,這似乎成為了黃芳的風格和性格。這種風格可感而可信,讓人很快接受她的安然和安靜本身帶來的詩意,我被她的詩句感動是由于這種安然和安靜也是我曾經的一種詩歌理想。
——郁 蔥
我的父親母親
“夜總是太長了些?!?/p>
于是母親總是早早地醒來。
晨露濕潤。清風濕潤。
母親在打掃院子。
如果有落葉,她要彎下腰,一張張拾起:
“用水洗一洗,到明年,它們又會綠回去?!?/p>
父親在擦拭那一排的竹椅。
“這些椅子,每一張都要坐一坐的。不然就積
滿灰塵了?!?/p>
晨風里的母親,青衣起伏。白發(fā)起伏。
太陽出來的時候,父親手里的書,已翻過了
兩頁。
他拿出一支煙,心滿意足地點上。
“你爸又在拉二胡了?!?/p>
千里之外的我,能聽到來自老家院子里的二
胡聲。
那一定是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
父親寫的某一出戲,已經有了最后的結局。
在那些悲歡離合里的劇情里,
父親已經走出來了。
但在那風清月明的夜晚,
二胡總是凄切的。
與父親并排坐著的母親,已經習慣。
她膝蓋上的毛毯,質地柔軟,花色斑斕。
憂傷的消退,一定很緩慢
今天,我要允許自己離開太陽一會兒。
那樹下的陰影,停了很久了。
看著我很久了。
我允許自己跑過去,把帽子摘下,輕輕發(fā)問:
你,為什么一直盯著我。
憂傷的消退,一定會極其緩慢。
我要反復地站在窗前,
看那樹下的那片陰影。
我要久久地看著,直到它變成一片清涼。
這過程一定會極其漫長。
雖然今天陽光燦爛,
但我知道有一片陰影,始終籠罩。
被帽子遮住的那張臉龐,布滿淚水。
今天,我要允許自己離開陰影一會兒。
我要在太陽底下反復旋轉,
把持續(xù)了很久的冷,那背后的的冷,
變成可以原諒的蔓延。甚至變成暖。
他 們
9月之前
他難過:為什么這么久了
她一直冷
一直冷
9月之后
陽光穿南過北
他看見她又輕又小
一只手就能緊緊握住
他于是把她緊緊握住
直到她慢慢地變暖,并
活了過來
世上沒有一個陌生的地方
讓我們相遇。
在8月。9月。
或者11月。
除了想象的瞬間,
12月,1月和3月,
都沉默。
除了孤獨里突然的光亮,
世上沒有一個陌生的地方
讓我們相遇。
在4月。5月。
或者7月。
是的。
在我們相遇的2月,6月和10月,
世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地方
是陌生的。
向 北
我總在夢里飛翔
你說:飛得更北一些吧
那向北的地方
無際的黃色土地
不求來龍或去脈
成片的樹林
在遺忘中留下記憶
你總是走進我夢中的飛翔。
你說:飛得更北一些吧
那里的風
只是安靜地從背后吹過
當11月就要過去
我并沒有過多的挽留。
接下來的日子
風更大,雨更冷
那條狹小的路
更加漫長
樹上的黃樹葉
一夜之間全部調落、失散
它們和我一樣
看著11月離去卻沒有過多的悲傷——
來年
我們就要在那條狹小的路上
開始漫長的重逢
愛
你要隱入萬物
沉默。憂傷。焦慮不安
直等到我來
時光在慢慢地給我證據
給一滴清水
善良的方向
你要與萬物同起伏
忍耐。寬諒。心甘情愿
直等到我無瑕無疵
晚上經過一棵樹
我不知道你的苦。
但我知道你經歷了風、雨。
經歷了烈日與嚴寒。
你緩慢的生長,
讓我想起很多——
擊打。跌落。
一個搖擺不定的腳步。
一段走近又遠離的愛情。
一件棉衣,它的不甘心的褪色。
我不知道你的苦,
但我知道,
風、雨,烈日與嚴寒,
跟隨了你緩慢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