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麗 路 鈴
摘要詳細(xì)敘述了油茶育苗造林技術(shù),包括苗木培育、立地選擇、栽植、撫育管理、修枝與疏果、病蟲害防治等內(nèi)容,以期指導(dǎo)油茶種植戶進行造林。
關(guān)鍵詞油茶;苗木培育;栽植;撫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S794.4.05 文獻標(biāo)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9-0237-02
油茶的營造過去基本上是采用直播方式,雖然簡單易行,但成活率與保存率較低,管理困難,出苗不整齊,密度控制難且浪費種子。因此,要實現(xiàn)油茶早實、豐產(chǎn)、高產(chǎn)和穩(wěn)定,就必須提高科技含量和生產(chǎn)水平,選擇優(yōu)良單株和品種,利用良種壯苗進行植苗造林。
1苗木培育
1.1裸根苗培育
采收充分成熟的種子,采種時間一般為11月初,部分熟果在樹上開裂時即可采種。苗圃地除應(yīng)選擇在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交通和水源方便的平地和緩坡地,通常還要考慮到霜、雪情況,要選擇在霜、雪危害較輕的熱區(qū),如高溫高濕地區(qū)效果好。整地應(yīng)采取全鏟方式將林地雜草全部清理干凈為宜。為提高出苗率,把取出的種子浸泡在濃度為50mg/kg的赤霉素(九二○)水溶液中1h進行催芽。油茶種子一般采用條播(溝播),深度為6~8cm,澆水勤則可播淺一些,反之要播深一些。粒與粒之間的距離為2.5~3.0cm,行距18~20cm,播種后在廂上蓋上1~2cm厚的稻草。及時除草,要“鋤早、鋤小、鋤了”。適時松土、施肥,促進苗木生長。當(dāng)苗木出齊并長到3~5個葉片,下雨后進行第1次追肥,以氮肥為主,用量不超過225kg/hm2,以后每70~75d施1次,全年3~4次,每次氮肥施用量不超過375kg/hm2、磷鉀肥600 kg/hm2。有條件的要噴施葉面肥,可用3%的尿素+2%磷酸二氫鉀混合噴施,也可以用濃度為50mg/kg的赤霉素、云大120和PBO(噴施寶)噴施。葉面肥噴施最好在晴天下午4時以后進行,如施肥后3h以內(nèi)下雨要重噴。注意防治苗木病害,春雨期用半量的波爾多液防治葉軟腐病;高溫多雨季節(jié)用1%甲基托布津防治葉炭疽病。
1.2營養(yǎng)袋苗培育
選厚度為0.02~0.09mm、有底的聚乙烯塑料袋,直徑為8~10cm、高15cm,袋下部有6~10個直徑為0.5cm的圓孔排水通氣。作低床,床寬1.2~1.5m,長度依圃地而定。采用過篩的黃土50%、過篩的火土35%、磷肥5%、農(nóng)家肥10%配制,充分拌勻腐熟15d后裝入袋內(nèi)并壓實、壓平。黃土要采用生土,不能用熟土,以免產(chǎn)生病蟲害。用沙子層積催芽,當(dāng)胚根長出后,將種子取出播入袋內(nèi),并蓋土1cm厚。油茶幼苗較喜陰,為促進生長,最好搭建蔭棚。待苗長到2~3片葉后,每20d施1次復(fù)合肥,及時除草以保持床面干凈,3~4個月即可出圃上山造林。起苗要在陰雨天進行,用木箱或蔑筐裝運。
1.3扦插苗培育
選取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結(jié)果多的優(yōu)良單株樹冠中上部外圍,剪取當(dāng)年生已木質(zhì)化的粗壯通直、腋芽健全、葉片完整的春梢、夏梢、秋梢作插穗。采集穗條必須用鋒利的枝剪剪取,剪截的部位在枝條基部的弱芽(一般是第1或第2片葉以上)上方1cm左右,使剪下的枝條能充分利用健壯的腋芽作繁殖。將采集回來的穗條剪成1節(jié)、1芽、帶1~2片半葉、長3.0~3.5cm的插穗。即用單面刀片從芽的上方(上切口)0.2~0.3cm處呈45°角切斷,芽的下方(下切口)削成平滑的馬耳形切口,葉片剪掉1/2,留1/2。為了提高插穗發(fā)根率,用100kg/mg萘乙酸溶液浸泡插穗下部6~12h或100kg/mg吲哚丁酸溶液浸泡48h,隨后進行扦插。按照培育實生苗(裸根苗)的辦法進行苗圃地整理,然后用1/3~1/2的沙與原苗圃泥土混勻后整成廂,再在廂面上鋪1層3cm厚的黃泥土。苗木扦插前3d用0.2%多菌靈水溶液或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對苗床進行消毒。油茶扦插不受季節(jié)限制,春插、夏插、秋插均可,以2~3月扦插成活率較高??刹捎弥辈寤蛐辈?入土深約為插穗的2/3,葉和芽要露出土面,葉面朝上,插后將土稍壓實。扦插株距5cm,行距10~15cm,插完要噴1次水。扦插初期在床面上要搭蓋蔭棚,忌太陽直射,一般透光度控制在50%左右,扦插1個月后,插穗開始愈合生根,這時要經(jīng)常噴水,保持濕潤,苗期按常規(guī)育苗方法進行管理。
1.4嫁接苗培育
一是嵌合枝接。削接穗時,先在芽的下方斜削1刀成馬耳形,然后在芽的另一面稍帶木質(zhì)部削去表面,削面要平滑,最后把枝條倒轉(zhuǎn),在芽的上端削1刀成馬耳形,使芽的位置在接穗中間。砧木選平滑一側(cè),用刀從上到下稍帶木質(zhì)部削1刀,并將切口韌皮部橫切去小部分,再在開口處向上削1短刀,以能嵌入接穗為宜。嫁接時靠一邊對準(zhǔn)形成層,用塑料膜帶綁扎,露出芽及葉片,最后在接穗上面罩1塊薄膜。二是皮下枝接。削接穗的方法同嵌合枝接法。砧木切口在適當(dāng)?shù)牟课婚_成“T”形,深至木質(zhì)部,接口長度稍長于接穗。嫁接時先將砧木切口的皮層撬開,然后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的皮層內(nèi),并把砧木的皮層蓋在接穗上。綁扎同嵌合枝接法。嫁接好后在離地面20cm處將砧木剪除,留小部分枝葉即可。三是切接。在離地面6~10cm光滑處把要嫁接的油茶剪斷,選光滑面斜切1刀,使切口成45°的斜面,然后由上至下縱切1刀,長約1.5cm。選1個飽滿的芽,先削背面,從芽下1.3cm處斜削1刀,成45°。然后翻轉(zhuǎn)接穗從芽基部不超過芽的地方向下平削1刀,要削得平滑,長度1.5cm。最后在芽面下方斜削1刀,切斷接穗。把接穗形成層對準(zhǔn)砧木形成層插入砧木。綁扎時先用薄膜罩住接穗和砧木的斷面,只露出接穗的芽及葉片,然后從上到下綁扎。四是腹接。接穗先在芽的背面或側(cè)面下方斜削1刀,使下端呈舌形,然后在切口背面的基部斜削1刀,最后在芽的上方斜削1刀。砧木切口選光滑面從上到下斜切1刀,深至砧木的1/3,長度與接穗削面相當(dāng)。嫁接時撬開砧木切口,把接穗插入切口,最后用塑料薄膜帶綁扎。五是盾形芽接。芽片先從芽的下端與皮層之間削到芽的上方,在適當(dāng)處截斷,然后修整四周。砧木切口選光滑面的一側(cè)開成“T”形,深度以切斷皮層為好。撬開砧木切口皮層,將芽片插入。綁扎同嵌合枝接法。六是芽苗嫁接。砧木一般采用沙床育苗,選取剛出土不久,沒有長葉片的幼苗。接穗留1~2個芽或半葉和整片葉。采用劈接法嫁接,綁扎材料用寬1.5cm、長5.0cm的薄鋁片,綁扎不要太用力,以免壓傷砧木。嫁接好后插入濕沙袋,以15~20株1袋,在上面罩空塑料袋,然后放在蔭棚里。接口成活后,移栽到營養(yǎng)袋繼續(xù)護養(yǎng)或者直接移栽到苗圃地,用塑料薄膜蓋上。嫁接后1個月是苗木成活的關(guān)鍵時期。此時如果高溫干旱,易于造成苗木灼傷,應(yīng)增加覆蓋減少透光度。如果長期陰雨,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根腐病,此時應(yīng)加大透光度,可將薄膜兩頭揭開,以利通風(fēng)透氣,同時要清溝排水。嫁接苗第1年病害主要有白絹病。防治辦法是拔除病株,消除帶菌土,再用19%硫酸銅液灌苗木根部,消毒保苗。
2 立地選擇與整理
根據(jù)油茶的生物學(xué)和生態(tài)學(xué)特性對油茶造林地進行選擇,油茶是喜酸性樹種,一般宜在pH值5.0~6.5的土壤中生長,有鐵芒萁、杉木等酸性土壤指示植物生長繁茂的緩坡,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向陽坡和半陽坡地為好。為便于管理,應(yīng)相對連片集中為宜。在栽植前1個月把地整好,使土壤疏松、透氧相對熟化后再進行栽植。陡坡山地即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深挖20~25cm,面積為0.25~0.30m2的穴狀整地;緩坡山地即按一定行距延水平方向挖深20~25cm,寬0.7~1.0m的水平帶,再按株行距進行塊狀整地。有條件的,每穴可放鈣鎂磷1~2kg或農(nóng)家肥5~10kg與泥土混合填入穴中作底肥,無條件的應(yīng)盡量從穴周圍收集表肥土填入穴中,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cm。
3 栽植
油茶在冬季和春季均可栽植,栽植時間12月至翌年2月為好,因春季雨水較多,應(yīng)以隨起隨造的原則造林,有利提高成活率。根據(jù)地塊、坡度、光照強度和管理水平確定種植密度。土層深厚、肥沃的平地,株行距3m×3m,栽植1 110株/hm2;坡腳和緩坡地株行距3.0m×2.5m,栽植1 335株/hm2;坡度20°以上的株行距2.5m×2.5m,栽植1 620株/hm2。苗木應(yīng)保持根系濕潤,切忌風(fēng)吹日曬,栽前適當(dāng)剪去主根尖端部分,以促進其多生側(cè)根。最好在雨后或陰天栽植,先把整好的樹穴再次挖松,除去雜物,根據(jù)“三埋二踩一提苗”的原則,按照油茶苗根系大小和長度刨一小穴,然后把油茶苗放入穴中使其根系保持舒展,再覆蓋土,稍提茶苗讓根系落實,再稍用力踩緊;再覆1次土,踏實踩緊,使根系與土壤完全密接;然后再覆1次土,要用松土將基莖部分堆成饅頭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積水,造成水漬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過原圃地根際1.0~1.5cm為宜。
油茶栽植時要求穴土細(xì)碎,苗桿栽正,適當(dāng)深栽,根系舒展,填土踏實,根土密接,上覆松土。踏實踩緊,油茶成活率高低的關(guān)鍵在于踏實踩緊,使其根土密接。栽植時深度寧深勿淺,栽植過淺會因不耐干旱而死亡,影響成活率。苗木根系要舒展,在栽植中稍不注意就會把苗木根系彎扭在土里,這樣也會影響成活率。覆土?xí)r特別是第1次覆土切不要將草根、石塊等雜物填在苗木根上部,影響根系吸收水分、營養(yǎng)等,造成生長不良或死苗。
4 撫育管理
幼林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決幼苗與雜草爭光、水、肥,每年進行2~3次,即以栽植點為中心,將半徑30~50cm外雜草鋤去,可進行林農(nóng)間種,不僅能促進林木生長和提高林地使用效率,還可以提高經(jīng)濟效益,并能以耕代撫。間種的農(nóng)作物以豆科植物為好,不要間種藤本植物和高桿作物。確保幼林的早實豐產(chǎn),應(yīng)適當(dāng)施肥,前3年每株連施3年,每年1次,成林階段是油茶從開始結(jié)果到大量結(jié)果的時期,也是油茶經(jīng)營最有價值的時期,每年夏季要鏟山除草1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1次。
幼樹期階段(1~5年):追肥以氮肥為主。每年需尿素100g/株左右,分4~5次施入,次多量少。從苗的4個方向挖穴進行穴施,距離苗10cm左右。豐產(chǎn)期階段(6~9年):主要采用氮、磷、鉀配方施肥,比例為3∶2∶1,每年需肥量在250 g/株,分2~3次施入。盛產(chǎn)期階段(10年以后):油茶進入盛產(chǎn)期,消耗較大,需要的肥料增多,施500g/株左右,氮、磷、鉀的比例為5∶3∶2。追肥為:2月施氮肥200g/株,5月施鉀肥100g/株,7月施磷肥150g/株。可采用溝施,在距樹干20cm的地方沿樹干周圍開挖10cm深的環(huán)形溝,把肥料均勻撒入溝里,蓋上土即可;也可采用放射狀施肥,距樹干20cm的4個方向開挖10cm深的4個穴,把肥料分配均勻后撒入穴中,蓋上土即可。追肥最好是在雨后進行。
5修枝與疏果
油茶是陽性樹種,必須使枝條充分光照才能獲得豐產(chǎn)。油茶樹形普遍采用的是自然開心形和自然頭形。幼苗期及時將頂芽摘出,促進幼苗側(cè)芽萌發(fā)形成多個側(cè)枝,然后根據(jù)枝條的健壯情況,從3個不同的方位選留3個優(yōu)良的側(cè)枝作為主枝,把主干去除。幼齡樹在主枝形成的基礎(chǔ)上,在主枝離樹干20cm處進一步摘出頂芽,促進主枝側(cè)芽萌發(fā)形成側(cè)枝。成年樹主要措施是整枝修剪、優(yōu)化樹形。除修剪枯枝、病蟲枝和除萌以外,修剪季節(jié)以晚秋果實采收后至春梢萌發(fā)前較好。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內(nèi),后修冠外。要求小空、內(nèi)飽外滿、左右不重、枝葉繁茂、通風(fēng)透光,增大結(jié)果體積。農(nóng)歷3~4月,幼果形成,應(yīng)將部分小果、病果畸形果及密度大的部分果疏掉。第1年開花的果可不留或留少量,以免茶果消耗植株養(yǎng)分,引起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6病蟲害防治
油茶病害有20余種,對生產(chǎn)有一定危害的主要有炭疽病、軟腐病和煙煤病等。油茶病害應(yīng)以林業(yè)技術(shù)防治為主,
加強林分經(jīng)營管理,清潔林內(nèi)環(huán)境,保持林內(nèi)通風(fēng)透光,降低林內(nèi)濕度。發(fā)病期間不宜施氮肥,應(yīng)增施磷肥、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病區(qū)在早春新梢生長后,噴灑1∶1∶100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止初次侵染。發(fā)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0.3°Bé的石硫合劑進行防治。危害油茶的害蟲主要有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莖蟲和油茶藍翅天牛等。在防治上可采用的林業(yè)技術(shù)措施有夏鏟冬墾滅蛹、滅幼蟲,人工捕捉和燈光誘蛾;招引益鳥捕食害蟲,施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讓害蟲感病死亡等生物防治措施是油茶蟲害防治的方向。藥物防治只有在蟲害大發(fā)生成災(zāi)時才使用,一般情況下盡量不用或少用。
7 參考文獻
[1] 蘇蓮花.油茶育苗與栽培技術(shù)[J].熱帶林業(yè),2006(4):35-37.
[2] 陳永忠.油茶新造林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6(3):69-71.
[3] 甘月紅,李朝慶.油茶實用育苗法[J].農(nóng)家顧問,1996(8):21-22.
[4] 闕龍善.油茶造林的關(guān)鍵技術(shù)[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7(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