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柳
柯小教育集團新教師“行為跟進式”培訓活動如期拉開序幕,我首當其沖,一頭扎進了備課、上課、評課、“三課一磨”的緊張狀態(tài)。
一、細節(jié)描述:如果沒有滕老師的一點拔,我根本聽不出什么名堂!
鈴聲響畢,師傅王老師即興給我上同一內容的示范課了。她首先出示了:529+361=890,提出一個問題:用什么方法來檢查答案是否正確?這時,班中有許多小朋友都唰唰地舉起了手。(王老師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迅速回憶起加法驗算的方法,可以用其逆運算減法來驗算,并為本節(jié)課教學除法驗算做鋪墊)一個手舉得最高的小男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他口齒不太清楚,一個勁地說:“先算1+9,先算1+9,再……”王老師接著他的回答,說:“哦,你是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對嗎?”小男生滿意地點點頭……這只是一個“普通”的環(huán)節(jié),我根本沒有留意。與此同時,滕老師的筆尖在我的聽課本上寫下了“1+9”這個算式,說道:“王老師非常善于點化學生,這是一種較高境界的數學策略,把原本學生所要表達的意思一語概括,而不會將時間花費在先算1+9,再算哪一步與本課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上去?!痹愀?我剛才壓根兒就聽不出什么名堂,沒想到,這里卻有一片“新大陸”。
二、對“1+9”的反思:從反思中來提煉精華!
1.認識“1+9”
從“1+9”中我發(fā)現到了原本自己所認為的“數學策略”僅指狹義的數學方法,認為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就是數學策略。看來,大錯特錯了!“1+9”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教學機智。假設當時王老師繼續(xù)發(fā)問:“1+9之后,然后怎么辦呢?”相信那個小男生還會支支吾吾,直到把529+361整道題用豎式表達完為止,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點就會在此打破,小小一細節(jié),使之成為一節(jié)失效的課堂教學。而王老師反應之敏捷,一下子抓住要害,點到為止,一語帶過,學生心服口服,非常巧妙地處理了這一細節(jié)。這的確是至高境界。
2.學習“1+9”
“1+9”的數學策略,是教師課堂教學機智的一種良好體現。所謂教學機智就是教師在與情境和學生相遇時的臨場智慧。在數學課堂中,我們無法面面俱到各類數學信息,學生信息,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勢必決定著教師必須發(fā)揮其聰明才智、隨機應變的能力來正確引導更多的“1+9”。因此,學習“1+9”的數學策略勢在必行。平時多留意課堂,多傾聽學生的課堂語言,多參考案例,進行分析,對案例細節(jié)進行反思再設計,與其他老師共同探討,取長補短,對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策略的低效性有理性的認識和感性的認知,研究策略的有效方法,并應用于實際課堂之中。
3.應用“1+9”
應用“1+9”的教學策略,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與實踐的過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決心做好以下幾點:
(1)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在平時上課中不斷操練,善于捕捉各種信息,在課堂上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2)走進名師課堂,認真傾聽師傅課堂中的每一細節(jié),不斷琢磨,不斷反思,提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積極做到“聽后有收獲,評后有成果”;
(3)走近學生,平時多與學生交流,從平時談話與交流中挖掘學生的語言特點,思維邏輯,使得“1+9”的數學策略在教學中真正能靈活運用,讓學生更心動,讓教師更生動,讓課堂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