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蕙 康尚珍
美國文學界歷來不乏表現(xiàn)原罪的傳統(tǒng),從17世紀深受清教主義影響的宗教詩人邁克爾·威格爾斯沃思到喬納森·愛再到19世紀的霍桑。而到了20世紀,社會環(huán)境的巨大改變,物欲橫流與道德滑坡成為釋放原罪的最好誘因。思想敏銳的??思{正是深刻地洞察到這一點,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對美國社會的罪性認識比之前述作家毫不遜色,尤其在《押沙龍,押沙龍!》中完美地表達了他對于原罪的深刻認識。
長篇小說《押沙龍,押沙龍!》是福克納關(guān)于蓄奴制和種族主義認識和創(chuàng)作思想的飛躍和標志。在這部“迄今為止一個美國人所寫的最偉大作品”中,??思{首次把黑人置于一個廣大的社會經(jīng)濟和歷史結(jié)構(gòu)之中,視南方社會的基石蓄奴制和種族主義為當代南方社會的“原罪”,揭示了南方社會乃至整個美國必遭“報應(yīng)”的命運。
所謂“原罪與報應(yīng)”的原型模式首先要追溯到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他倆因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驅(qū)逐出伊甸園因而產(chǎn)生了怨恨和惡念。亞當?shù)暮蟠撾[殺死了其同胞兄弟亞伯被上帝懲罰在世界漂泊,把罪惡又帶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上帝看到人類罪惡深重,就引發(fā)了一場大水淹死了除義人諾亞一家之外的亞當其他子孫。這種因祖先罪惡而使子孫遭致報應(yīng)的模式即“原罪與報應(yīng)”模式在世界許多文學作品,特別是以希臘神話為題材的作品中,都曾被廣泛地沿用。俄狄浦斯的父親殺死了阿波羅的祭司使俄狄浦斯尚未出世就注定了弒父娶母的可怕命運,他的兩個兒子又因爭權(quán)奪位引起骨肉相殘,遭到了毀滅性報應(yīng)。事實上,大多數(shù)情況所遭到的報應(yīng)是其祖先的罪惡,即其原罪和他們自身所犯的罪行共同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對《圣經(jīng)》典故十分熟悉的福克納在《押沙龍,押沙龍!》一書里巧妙利用 “原罪與報應(yīng)”模式,通過追溯和探索塞德潘家族102年的興衰史,特別是該家族在種族制度方面的原罪和自身所犯的罪行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報應(yīng)”,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對種族主義和蓄奴制的觀點和立場。蓄奴制的罪惡隨著第一個黑人押到美洲并被賣為奴隸時就產(chǎn)生了,美國南方三十多萬的奴隸主統(tǒng)治著四百多萬的黑人奴隸并殘酷地壓榨和摧殘他們的肉體,其原因并非因為他們犯了什么罪行,而是因為他們的皮膚是黑色的。
出生在南方的塞德潘少年時期生活的山區(qū)是人間的伊甸園,人們平等相待沒有地位和貧富的差別,然而,隨著塞德潘一家遷到海邊的泰德沃特,塞德潘走進了罪惡的南方社會,使他受到極大侮辱的是他被一黑人無理地拒之于一家種植園主的大門之外,象人類的始祖亞當吃完禁果后第一次失去了無邪的天真,他發(fā)誓要象那個莊園主一樣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并為此制訂了自己宏偉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然而,在塞德潘的計劃中,他卻選擇了躋身于南方罪惡的上層社會并與之同流合污,這是他陷入罪惡的第一步。因為當時的美國南方上流社會是建立在奴役、剝削和壓迫黑人同胞的蓄奴制和種族主義基礎(chǔ)之上的罪惡社會,嚴重地違背了上帝的宗旨,注定遭致滅亡的報應(yīng)。其次,他的宏偉計劃是基于全盤否定黑人血統(tǒng)的家族計劃,本身又是一種更加深重的罪惡。最為嚴重的是他因前妻血統(tǒng)而棄妻拋子的行為使他陷入一種無力自拔的境地并最終成為該家族毀滅的致命因素。所有這些罪惡對塞德潘家族,特別是對其子女來說,都是擺脫不掉的原罪。并隨著家族的發(fā)展變得愈加沉重。為了杜絕影響其家族血統(tǒng)的一切可能,塞德潘甚至拒絕承認和前妻所生的兒子查爾斯·波恩。在他看來波恩十六分之一的黑人血統(tǒng)已經(jīng)割斷了他們的父子之情,將會改變南方社會蓄奴制度下純白人和黑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自己家族的大忌,因此象當初拋棄八分之一黑人血統(tǒng)的妻子一樣把自己的兒子也整個兒否定了。更甚者,該家族的其他成員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違反天理的種族歧視進一步加重了該家族的毀滅。
塞德潘的妻子艾倫蔑視黑人,象塞德潘一樣固執(zhí)地認為波恩“用自己一絲的黑人血統(tǒng)給她的家庭帶來不幸”,從來沒有把他看作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塞德潘的兒子亨利也是如此,作為大學同學,他對波恩佩服得五體投地、親密無間,極力贊同和促成他和自己妹妹的婚事,甚至寧愿放棄繼承權(quán)離家出走也不屈服于自己父親的意志,然而一旦知道波恩的黑人血統(tǒng)后就毫不猶豫地開槍打死了自己的兄弟。這種白人對黑人男子破壞白人婦女貞潔的恐懼,實質(zhì)上是種族主義的嚴重表現(xiàn)。在蓄奴制的南方社會中,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的觀念被純化上升為南方神話,成為人們不可違抗、天經(jīng)地義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不僅為南方上層社會所接受并身體力行,而且也為大多數(shù)受剝削受蒙蔽的人所篤信不疑。塞德潘的女兒裘迪絲應(yīng)該說是一個最值得同情的人物,因為她還沒做新娘就守了寡,并義無反顧地親自安葬了自己的未婚夫,但她在對待查爾斯·波恩的兒子愛坦尼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種族歧視,她把愛坦尼的床鋪安排得比自己的低,比克萊蒂的高以示白人與黑人血統(tǒng)多少的區(qū)別,從來不允許他和黑人孩子在一起玩耍;即使塞德潘的黑人女兒克萊蒂也是如此,雖說自己是個黑人,卻時刻想洗掉愛坦尼身上發(fā)黃的部分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種族歧視充斥了整個塞德潘家族,如同《圣經(jīng)》中上帝看到人類罪惡無處不在就引發(fā)洪水毀滅人類的情況一樣,正是種族歧視的頑癥完全毀滅了這個家族。貌似龐大的塞德潘家族在現(xiàn)世遭到報應(yīng),是其原罪和自身所犯罪惡的結(jié)果,這正契合了《圣經(jīng)》中“原罪與報應(yīng)”的原型模式。
從宗教的角度看,上帝對人類的懲罰或報應(yīng)是為了使人類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行悔過自新,在不斷重復(fù)循環(huán)的過程中使正義和美德得以回歸,如此才有諾亞在大劫之后筑壇獻祭以感恩上帝。然而塞德潘卻始終找不出自己的錯誤,對于他的黑人妻子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仁至義盡了。這種缺乏懺悔因而也無法得到拯救的報應(yīng)模式,正是福克納在沿循《圣經(jīng)》中的“原罪與報應(yīng)”的原型模式時獨具匠心的地方,所以塞德潘家族最后只能走向全面毀滅。??思{在該部小說中多層次、多視角、多方位給人們展現(xiàn)了蓄奴制和種族主義的罪惡,即使是在林肯簽發(fā)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之后,美國實際上并沒有給黑人帶來任何政治和經(jīng)濟方面的權(quán)力??v觀美國的歷史,黑人奴隸制度和種族主義之所以如此盛行,清教主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最初美國的清教移民始祖就將黑人和印第安人一樣看作魔鬼的化身。在《押沙龍,押沙龍!》中作者也有兩處提到黑人是含的后代。根據(jù)《舊約·創(chuàng)世紀》的記載,含的父親諾亞喝醉了酒,在帳篷里赤著身子,含看見了就到外邊告訴他的兩個兄弟,諾亞知道含的可恥行徑以后,向含的兒子迦南發(fā)出了一個咒詛,即迦南的后代將受到其他民族的壓制和奴役。盡管我們知道,《圣經(jīng)》中提到的迦南的后代并不是指黑人,但卻長期成為美國南方奴隸主引經(jīng)據(jù)典,尋找奴役黑人合法性的宗教依據(jù)。這一典故本身即表明了福克納認為南方奴隸制度不合理,這正是??思{去掉懺悔—得救環(huán)節(jié)的另一個原因,其目的是讓全體美國人都因南方白人種族主義而受到良心譴責:只有徹底悔改,才能從祖先罪惡的報應(yīng)中解脫出來,否則就會象塞德潘家族那樣遭致毀滅。
【參考文獻】
[1]蔣承勇.偷食禁果故事及其文化人類學解讀[J].文藝研究,2002,(4).
[2]張沖.新編美國文學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朱通伯.埃默里·埃利奧特.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7.
[4]楊方林,李忠萍.??思{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神話、典故的運用[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作者簡介:蔡曉蕙,井岡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