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尹麗木一
在很多人眼中,英國是一個從來就不缺乏詩情才子的國家,特別是其舉世聞名的桂冠詩人制度,更是體現出詩歌在英國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官方對于詩歌發(fā)展的積極態(tài)度。作為英國王室的御用文人,桂冠詩人最早始于1616年。如今,桂冠詩人的任期由終身制改為10年,說明這一稱號已經由一個王室的榮譽職銜轉變成為政府部門服務的“差使”。
然而,桂冠詩人這一職位從文化性到政治性的尷尬轉變卻在客觀上推動了詩歌在英國的更加普及。跟前幾任的低調所不同,現任桂冠詩人莫申曾多次宣稱,他要把桂冠詩人當作文化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甚至當作政治來做,于是他四處奔走,向政府游說,呼吁增加學校詩歌教育的撥款。他很早就認識到詩歌是一種“能夠與互聯網融合的藝術形式”,并親自參與了詩歌網站的建立,讓詩歌這項最古老的文化藝術慢慢重新回到英國人的視野。
當前,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特別是電子郵件和Facebook等網絡社區(qū)和多媒體在線播放逐步深入人們的生活,為現代詩歌向更廣泛的讀者群傳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詩歌也開始從邊緣化回歸大眾。大英圖書館現代藏品部門負責人兼詩人理查德·普萊斯對此分析:“詩歌愛好者們在網上結識并在線建立小型群體組織,而Facebook這種網絡社區(qū)則進一步幫助小型網絡進行全國范圍內的整合,從而使閱讀群里的成員們聯系得更加緊密?;ヂ摼W并沒有讓詩歌過時,而是為小型印刷和出版商提供了一個沒有限制的全新窗口?!碑敵蔀橐粋€“詩人”的門檻越來越低時,詩歌的創(chuàng)作群體和閱讀群體正日益壯大。據統(tǒng)計,2008年報名參加英國弗恩青年詩人獎的人數高達1.2萬人,比2003年時要高出兩倍多。
當然,詩歌從來就不是詩人們能夠用以謀生的工具,即使在今天,當詩歌借助互聯網逐步恢復繁盛時,多數詩人仍只能把做詩當成一項業(yè)余愛好。值得一提的是,現任桂冠詩人莫申將于5月卸任,對于新一任桂冠詩人的人選,英國皇室和政府首次提出民選方案,這作為當前國內經濟下滑的大環(huán)境下對民意的籠絡政策之一,受到了廣大網民的支持。同時,英國最大的兩家博彩公司也迫不及待地就名單中的候選人進行開盤投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