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蕾 胡瑞霞 康 麗
外科手術是治療各種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術后保證高質量的睡眠,是促進手術后精神體力恢復的重要條件之一。手術后2 d,大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失眠。失眠可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內分泌紊亂、延緩手術切口愈合。因此,細心觀察及時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患者術后機體康復的重要手段之一。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外八科自2007年9月份以來,通過臨床分組試驗,定期組織護士、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談心,共同制定針對患者睡眠的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心里干預,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平均減少3~5 d,見表1。
1 失眠的原因
1.1 生理方面的原因
1.1.1 術后疼痛是影響睡眠的最大原因,因此,及時準確地對疼痛進行評估,進行心理疏導,藥物治療等對癥處理,以消除疼痛對失眠的影響。
1.1.2 不適應手術后體位是影響失眠的又一原因。如術后有的需要被動體位,維持正確的體位可預防褥瘡發(fā)生,肢體攣縮。另外,術后管道多,怕翻身壓迫管道,不敢動等。
1.1.3 尿潴留,腹脹 術后麻藥的作用以及不活動,不習慣在床上排尿等原因使患者發(fā)生尿潴留,腹脹等癥狀,引起不適,難以入眠。
1.2 心理方面的原因
1.2.1 擔心手術后機體功能是否恢復,手術成功或失敗,這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
1.2.2 牽掛孩子、老人無人照顧,此原因在已婚女性當中較為突出。表現(xiàn)為焦慮,煩躁,偷偷流淚,不安心治療,失眠等。
1.2.3 精神高度緊張 這類患者一般是集體突遭嚴重外傷,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表現(xiàn)為反復被惡夢驚醒。
2 護理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緊張、焦慮、恐懼等均可加重疼痛,疼痛又會影響情緒,形成惡性循環(huán),更加重術后失眠。因此術前要了解患者及家屬心理需求、處境、困難等,耐心傾聽患者主訴,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習慣、心理狀況、緊張程度、對手術的顧慮等給與相應的心理干預,同情安慰并鼓勵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特點及術前注意事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和設備,介紹主刀醫(yī)師、麻醉師和手術護士的技術水平,介紹手術方案、效果,強調手術的有利條件,讓患者全面了解手術情況,積極配合手術。
2.2 做好健康教育 向患者講解疼痛的機制、原因,指導患者術后發(fā)生疼痛的應對機制,鼓勵患者表達其疼痛的感受,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并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室氛圍,請性格開朗、樂觀的術后恢復期患者在病室談應對疼痛的經驗,建立友情,利用各種心理狀況的互為因果、互相轉化的特點,給患者以鼓勵。
2.3 術后向患者講解保持正確體位的必要性,已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的按摩方法。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協(xié)助患者更換舒適體位。早期做床上運動,四肢屈伸,做深呼吸,主動翻身等,適當增加孩子與老人的探視率,發(fā)動并取得親友及同病室病友、社會的支持力量。
2.4 特殊心理干預
2.4.1 分散或轉移注意力 可用視覺分散法如看電視、讀小說,聽覺分散法如聽音樂聽故事,或參加有趣的活動,改變病房單調乏味的生活,使患者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以提高內酚酞或類似阿片止痛物質的釋放,減輕疼痛。
2.4.2 松弛療法 放松有利于內酚酞的釋放,從而減輕疼痛,慢節(jié)律的呼吸是松弛訓練的有效方法,對減輕焦慮,控制術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2.4.3 暗示療法 使用正面或積極的言語和暗示引導患者,提高患者的控制能力。
3 討論
術后失眠既受主觀因素如性格、疼痛,注意力、情緒、精神狀態(tài)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也受客觀因素如環(huán)境、社會文化背景、性別、年齡、教育及暗示作用等的影響。疼痛及術后的不適使患者產生憂郁及恐懼心理,這種心里更使失眠加劇,積極的情緒可使失眠減輕。對手術患者進行因人而異的心理護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創(chuàng)造整潔、安靜、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并采取分散注意力、暗示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術后睡眠,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艷, 鄧勝平. 患者疼痛評估及其護理對策.護理學雜志, 2004 ,19(15):78.
[2] 石愛儉.心理干預對減輕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 齊魯護理雜志,2006, 12(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