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市三垣。三垣中,太微為上垣,紫微為中垣,天市為下垣。紫微垣為中天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名為紫宮,共有以北極星為中樞的十五顆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與天文相對應,皇帝是天帝之子,天子居住的后皇宮便是紫微宮了。稱皇宮為“紫宮”在秦漢時期就已開始。同時又因皇宮四周都有高高的城墻,鱗次櫛比的宮殿,戒備森嚴,尊嚴無比,嚴禁侵擾,為常人不得出入的禁止地,故有時又稱“禁城”、“禁中”。唐代時開始將紫微垣的“紫”字與禁城、禁止中的“禁”字連用,稱為“紫禁”。初唐著名詩人駱賓王有詩云:“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蓖硖拼笤娙税拙右自娭杏校骸俺瘡淖辖麣w,暮出青門去?!弊辖闪水敃r人們對皇宮的稱謂。歷代皇帝居住的紫宮禁地也因此稱為紫禁城。
也有人認為直接稱宮城紫禁城大約是從明代中晚期才開始,明初時還只稱皇城。有明一代,記載宮殿建筑的官修書特別少,現(xiàn)存官書中最早使用紫禁城名稱的是萬歷《會典》,其中寫道:“皇城起大明門,長安左、右門,歷東安、西安、北安三門,周圍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東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比f歷《會典》是目前所見最早記載紫禁城尺度的官修書,也是唯一正式使用紫禁城名稱的官修書。
如今,人們所說的紫禁城是指明清皇宮,也稱故宮。歷史上,每當一個朝代滅亡,另一個朝代建立之后,人們就把前朝的皇宮稱為故宮。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在奪取了侄子朱允炕的皇位后,準備遷都北平。1403年,朱棣改北平為北京,從此,北京這個響亮而崇麗的名字,就以其撼人心魂的偉力載入史冊。從永樂四年(1406年)改建營造城池、宮殿、宮城開始,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歷時十五年,一座超過前代的帝國首都巍然屹立在東方。
如同古埃及神秘的金字塔,紫禁城建筑中也暗藏著許多數(shù)字,學者們力圖從數(shù)字中解讀紫禁城營建者設置的密碼,探討隱藏在這些數(shù)字背后的神秘法則。
后寢二宮乾清宮和坤寧宮組成的院落,東西寬度為118米,南北長度為218米,兩者之比為6:11;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院落,東西寬度為237米,南北長度為437米,二者之比也是6:11。同時前朝院落的長、寬幾乎是后寢院落的兩倍,前朝的院落面積就是后寢的四倍。后宮部分的東西六宮和東西五所,長寬尺度與后寢院落基本吻合。中國古代皇帝有“化家為國”的觀念,所以建造皇宮時以皇帝的家,也就是后寢為模數(shù),按比例規(guī)劃前朝與其他建筑群落。
明代奉天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二者之比為9:5;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共處的土字形大臺基,其南北長度為232米,東西寬度為130米,二者之比也剛好為9:5;天安門東西面闊九楹,南北進深五間,二者之比仍為9:5。古代數(shù)字有陰陽之分,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紫禁城中前朝部分宮殿數(shù)量皆為陽數(shù),而后寢部分宮殿數(shù)量則皆為陰數(shù)。陽數(shù)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在中軸線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闊九間,深五間,含九五之數(shù)。九龍壁、九龍椅、八十一門釘(縱九,橫九)、大屋頂五條脊、檐角獸飾九個。九龍壁面由270塊組成(含九),故宮角樓結構九梁十八柱。故宮內總共房間數(shù)為9999.5間,亦隱喻“九五”之意。
清代的太和殿(即明奉天殿),面寬并不是九間,而是十一間,無法印證以上說法。實際上,這是因為奉天殿在李自成進京后被毀,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時,老技師梁九親手制作了模型,卻因找不到上好的金絲楠木,只好把面闊改為十一間,以縮短桁條的跨度。也有人認為,宮殿建筑包括殿宇開間體現(xiàn)等級區(qū)別,明代以九間為最尊貴,清代以十一間為最尊貴。
太和門庭院的深度為130米,寬度為200米,其長寬比為0.65,與黃金分割率0.618十分接近。紫禁城最重要的宮殿——太和殿位于中軸線上,在中軸線上,從大明門到景山的距離是2.5公里,而從大明門到太和殿的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兩者的比值為0.618,正好與黃金分割率等同。
紫禁城宮殿門的門釘通常都是每扇九路,每路九顆。數(shù)字在這里成為衡量等級地位的尺度。作為最高的陽數(shù),“九”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頻繁出現(xiàn)?!熬拧钡闹C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此外,還有一些無法解釋的“意外”。太和殿脊獸的排列順序是: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豸、斗牛、行什(猴)。多了一個行什。古工建筑的脊獸,行什僅出現(xiàn)過一次,就是在太和殿上。一般宮殿檐脊上的走獸數(shù)量通常是陽數(shù),最多為九。而太和殿檐脊的走獸,卻有十個。午門的左右掖門以及東華門的中門和左右側門,也不像其他宮門每扇九路門釘,而只有八路。這似乎不是粗心造成的,而是宮殿營造者設下的謎題,等待后人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