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霞
【摘要】 目的 探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的影像學狀況,以便在治療中減少易誘發(fā)的疾病。方法 對長期住院的423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肝膽B(tài)超檢查,并與某學校1076例職工健康體檢結果比較。結果 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的異常陽性率為52.72%,其中膽囊結石發(fā)生率21.75%,占整個陽性率的41.26%,脂肪肝的發(fā)生率為18.20%,占整個陽性率的34.53%。膽囊結石及脂肪肝異常陽性率與普通人群相比明顯增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易出現藥物性內臟疾病,尤以肝膽顯著,必須定期進行相關的檢查,及時防治。
【關鍵詞】慢性精神分裂癥;抗精神病藥;肝膽B(tài)超
精神分裂癥患者因其病程遷延,易于復發(fā)而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致對機體產生毒副作用,尤其對肝膽的明顯。本研究對423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并與普通人群健康體檢結果相比較,以探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與肝膽B(tài)超異常發(fā)生率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入組患者為本院三個男女混合病區(qū)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間住院的病程≥2 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共423例,其中男276例,女147例,所有患者住院≥2 年;年齡16~83歲,其中年齡≥35歲者405例,年齡<35歲者18例;所有病例均分別先后服用過舒必利、奮乃靜、氯氮平、維思通等抗精神病藥物。排除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長期飲酒、血液病、發(fā)熱等疾病。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HD3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所有檢查均由同一醫(yī)生操作,受檢查者禁食≥8 h,取仰臥位、左右側臥位,B超影像學診斷依據吳乃森主編的腹部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學[1]。
1.3 統計學方法 根據統計學原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本組患者肝膽B(tài)超檢查發(fā)現異常者223例,陽性率為52.72%。見表1。
2.1 不同部位異常患者的分布情況 本組結果發(fā)現單純性脂肪肝52例,脂肪肝合并膽囊結石11例,脂肪肝合并膽囊炎2例,脂肪肝合并膽囊壁膽固醇息肉7例;脂肪肝合并肝內鈣化灶4例,脂肪肝合并肝囊腫1例,肝囊腫29例,肝血管瘤2例,肝膽管結石2例,肝實性占位1例,肝內鈣化灶13例。單純性膽囊結石(多發(fā)、單發(fā))53例,膽囊結石合并肝內鈣化灶5例,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23例,膽囊壁膽固醇息肉18例??梢?,膽囊結石發(fā)生率最高,共92例,占整個陽性率的41.26%,脂肪肝的發(fā)生率次之,共77例,占整個陽性率的34.53%,肝臟B超主要表現為肝區(qū)局限性或散在性不規(guī)則的回聲增強、減弱、變粗、變細、光點密度增加。膽囊B超主要表現為膽囊內探及強光團,后方伴身影。
2.2 兩組不同人群的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比較 見表2。
3 討論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肝膽是抗精神病藥物進行分解代謝的主要臟器,長期用藥對肝膽產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也會對內分泌代謝產生一定的影響,普通人群膽囊結石的發(fā)生率為4.83%,脂肪肝的發(fā)生率為4.09%[2]。本研究對423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肝膽異常的陽性率為54.37%,而脂肪肝的發(fā)生率為18.20%,占整個陽性率的33.48%,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膽囊結石發(fā)生率為21.75%,占整個陽性率的40%,明顯高于普通人群,此與精神藥物對肝臟的損害率高[3],影響肝臟的功能,干擾肝臟對脂類的代謝和轉動,造成肝內脂肪大量增加有關。且脂類代謝紊亂可導致膽汁的成分及理化性質發(fā)生改變,膽汁中的膽固醇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易于形成結石,這可能是膽囊結石發(fā)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的原因。同時,脂肪肝的高發(fā)還與抗精神病藥物對機體內分泌代謝的影響有關[4]。在普通人群中,男性脂肪肝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的生活習慣有關,而本組結果顯示,女性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可能是藥物對女性內分泌干擾強于對男性的內分泌的干擾所致。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腹部肝膽B(tài)超陽性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所以需定期做相關檢查,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及早發(fā)現及防治,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及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吳乃森.腹部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45.
[2] 李群英.1076例職工腹部B超體檢結果分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91-192.
[3] 趙佩倫.精神病100例肝臟B超與肝功能對照分析.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1999,31(2):143.
[4] 吳春,黃高貴,馬玉珍,等.409例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腹部B超檢查結果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報醫(yī)學影像,2006,32,3(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