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梅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寫作教育過分強調理性化的技巧和規(guī)律,過分注重語言的工具性和邏輯性,導致了寫作遠離生活,遠離個體體驗,使之所使用的語言成為人云亦云的空話套話,從中很難看到寫作主體的個性,自我的缺席一度成為寫作教育的通病,因而告別寫作教育舊體系,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重新建構寫作與生活相融合的人本主義寫作教育新體系,倡導注重對寫作主體的人格培養(yǎng)和人文塑造的真實寫作成了寫作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標。
何為人文精神?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何為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外來詞,中國自古沒有人文主義的提法。正由于此,人文主義有多種含義,未予統(tǒng)一。廣義的人文主義是來源于古希臘近至二十世紀現(xiàn)代的一種概念,且有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基本上是一種著眼于人類為具有真理和正義之源的既有尊嚴又富理性的哲學觀。這樣以來,人文主義幾乎無所不包。凡是肯定人的價值,強調人的地位和尊嚴,倡導個性發(fā)展的多種思想、思潮和理論,都屬于人文主義的范疇。這種廣義的人文主義實質即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指引下的寫作教育,其實質就是人本主義的寫作教育,是以張揚人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人的情感體驗、完善人的人格心理品質為基礎的活動。
一、堅持人本主義的教學策略
從春秋時代開始,我國的寫作教育就強調作者內在的修養(yǎng),將“文”與“人”、“文”與“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最早關于寫作本質的論述“詩言志”就是最早的論述寫作的誠信本質的。古代詩論強調詩人所抒之情應該是從心底流出的真實情感:“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葉燮《原詩》)因“不違心”,乃是詩人情性的真實寫照,它應該符合社會道義的要求,受一定道德規(guī)范的制約:“蓋詩以道情性,感發(fā)所至。心若不正,豈可含毫覓句!”(薛雪《一瓢詩話》)既然如此,就要求寫作客體具有高尚的品格,“無高尚偉大之人格,即無高尚偉大之文章”(王國維語)。這些論述寫作誠信的本質正是寫作教育價值的一個重要所在,當代寫作教育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寫作客體中的“假、大、空”現(xiàn)象,最簡單的表現(xiàn)就是刻意地模仿、無原則地服從和玩弄技巧的花招。手段上更高超的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形式上“看上去很美”,氣勢上貌似博大磅礴。許多假文章寫得好的一個特點就是文字華麗,但它吃的是別人嚼過的饃饃,無法掩蓋其內在的蒼白無力,貧乏空虛。還有的文章就是喊口號,拼命拔高作品,拔高人物,尋求寫作的高立意。浮華的語言、粉飾的語言、高調的語言、矯揉造作的語言忽視了人的心靈,忽視了思考,忽視了美,導致人文土壤的嚴重堿化!
毋庸置疑,現(xiàn)在的學生受到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過多,文章抒發(fā)的是別人的感情。文章本來可以虛構,但虛構不等于作假,作假不僅會帶來寫作上的問題,而且會帶來精神上的問題,也就是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整個世界的看法,不可等閑視之。
一篇文章、一件作品應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精神世界。是個人思想、情感的真實流露和生動展現(xiàn)。在寫作教育中,應首先對學生進行個體意識教育,即文章是每個人獨特的精神創(chuàng)造,是自我知識、素質、能力的外化,各自心靈、性格的真實寫照,是真正的個性文字?!叭烁饔屑骸薄蔼毷阈造`”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寫作中,應教育學生樹立個體意識,表達真實自我,切勿為文造情或步他人后塵。正如馬克思所強調的“保持自己的個性”,“使自己作為個性的人確立下來”。在寫作教學中,還應利用學生想寫好的渴求,結合反映高尚人格、真摯情感、堅強意志的典范例文,對其進行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引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自立自強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豐厚人文底蘊
人文精神指引下的寫作教育的具體實施除了堅持人本主義的教學策略外,還需要豐富教育客體的人文底蘊。
人文精神在于行,卻也離不開人文知識。關于增進人文知識,筆者主張精讀經典。在舊學的厚土上我們有了堪以自傲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有聞名于世的四大發(fā)明,有司馬遷、王勃,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后來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們,以及王國維、陳寅恪、林語堂和再后來的錢鐘書、季羨林等學壇巨擘,無不得益于經典的浸染。寫作教育的這種經典切入,必然可以為豐厚人文底蘊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形成能代表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知識含量和信息含量較高的、人文底蘊豐厚的、又能適應學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配套教材體系,弱化機械的技巧性語文能力的訓練傾向,突出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特征,讓學生在多讀、多背、多說、多寫中,達到欣賞、積累。感悟和習得的目的,從而達到以讀促寫和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寫作能辦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長期知識的積累是一個基本前提。沒有在大視野中的日積月累,就沒有寫作能力的潛滋暗長。實際上,我們的古人對“飽讀詩書”歷來十分重視,“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都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只有在大視野閱讀中去領略那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去涉獵那豐富的現(xiàn)代美文;只有肚子里有了東西,才能循規(guī)為圓,依矩為方,進而方圓自如,為其所用,達到積累詞匯的目的,從而切實提高寫作造詣。
正像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只有在寫作中才能學會寫作,至于寫作技巧,寫作規(guī)律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探索出來,講得太多,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因而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定要分清擺正。我們的寫作教育才會在整體的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上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獲取謀生手段的需要,還要把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潛在價值的喚醒當作教育的一大目的,以培養(yǎng)更加堅強和健康的人,達到新的歷史條件下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標準的要求。寫作教育也要當仁不讓地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既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有尊嚴的人,又要堅持豐厚學生人文底蘊,在寫作教育中切實體現(xiàn)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