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愛
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無疑是上課的前提和基礎(chǔ),不能充分地備課就談不上好上課,更別說上好課了。一個認真負責的教師,一定會在課前充分地作好準備,一個求創(chuàng)新求進步的教師面對曾經(jīng)教授過的文章也一定會進行教學反思,根據(jù)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補缺補差,求新求變,而不會年年翻“老唱本”。而作為剛走上講臺的教學“生”手,更是應(yīng)該充分備課,可是由于經(jīng)驗不足,往往備課效率較低,教學效果較差。筆者從教之初也有這樣的困擾,或拿到課文無從下手,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或盲目死板套用現(xiàn)成教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終于取得了一些小小的進步,如今面對新文本已經(jīng)能夠迅速形成教學思路,準確確定教學重難點,完成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學設(shè)計。由一位教學“生”手逐漸成長,雖談不上成為了教學能手,但至少也是一名教學“熟”手了。這其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給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一點小小的幫助。
備課,首備文本。文本是備課和上課的依據(jù),只有反復閱讀才能讓自己對其有體會有認識,這樣在查閱其他參考資料時才能判斷優(yōu)劣便于選擇。(當然這種優(yōu)劣的評價是很帶個人情感色彩的,但語文本身就是一個體現(xiàn)教師不同教學個性的學科)此外,對文本熟悉也便于在課堂上具體操作,不至于難以很快找到學生突然提出的文句,甚至連自己要找的文句一時都找不著,造成不必要的尷尬。一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能侃侃而談,海闊天空云言八方之前,首先應(yīng)該是能對課文里的語句信口拈來,特別是那些要求學生背誦的語段,教師要能做到在引用時是流利地背出來的而不是捧著課本讀出來的,比如筆者在教授《琵琶行》《荷塘月色》《記念劉和珍君》《過秦論》時都可以完全脫離課本,或娓娓道來,或慷慨激昂,或深情綿邈,或痛心疾首。語言的自然流淌,讓情感釋放得更真實暢快,不僅給學生起到示范和榜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讓語文課堂充滿著感染力,學生能情動于衷,也就自然能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了,學習效果也就出來了。
備課,次背教師教學用書。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提供了很多權(quán)威的教學資料,更重要的是每一課它都指出了教學目標和重點,這使得我們的教學不至于全盤通殺。教材給我們提供的文本,每一篇都是精品,每一篇都是典范,每一篇都有許多值得師生共同探討和學習的地方。但新課標的教材內(nèi)容大增,可教學課時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沒必要面面俱到。筆者在剛教學時,生怕自己有遺漏,生怕自己教授給學生的知識不全面,因此每次備課都準備很多教學資料,將每篇課文都講解得全面而通透。結(jié)果是筆者和學生都很累,教學效果也不明顯。而如今,筆者在備課時是緊緊扣住教參的教學要求,抓住其提出的目標和重點進行教學設(shè)計。這樣既不至于被眾多資料弄得頭暈,學生在學習時也學得少而精、少而透。在人教版必修二的散文單元中,筆者根據(jù)教參要求進行了相應(yīng)的教學設(shè)計,重點讓學生在《荷塘月色》中學會鑒賞手法多樣語言精美的寫景散文,在《故都的秋》中學會鑒賞文字簡潔平實的寫景散文,而在《囚綠記》中獲得了全新的寫景方法。三篇與景有關(guān)的散文給了學生三種不同的收獲,有限的文本,教學者去同就精,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最亮的點,交給學生作為引路的燈,照亮遠方前進的路。以教師教學用書為準繩,一課一得兩得,已經(jīng)是筆者目前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理念。
備課,三各學生。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師們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備課也是筆者在備課時很注重的。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各個班級的學習習慣和氛圍也是各有差異的。教師備課如果千篇一律,不把學生的特點考慮進去,那么在上課時就很有可能唱獨角戲,或者是對“?!睆椙佟9P者目前教授一個文科班一個理科班,文科班以女生居多,學生文字理解能力較強,自覺性也教高,理科班則反之。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授古文時,文科班學生回家自讀原文,不能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上提問,教師當堂解答再強調(diào)重難點,而理科班學生則全是在課堂上完成課文的口頭逐句翻譯。這樣文科班學生課堂上節(jié)約出來的翻譯時間用以進行其他更深層次的教學活動,用以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而理科班則較扎實地完成了古文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和鞏固。
備課,四各自己。教學,既應(yīng)有共性,也應(yīng)有個性,教學內(nèi)容如此,教學方式也應(yīng)如此。在備課設(shè)計教案時,教學手段就應(yīng)是自己得心應(yīng)手的,善于朗誦的就多范讀,善于寫作的就多寫例文,電腦高手就多設(shè)計多媒體課。筆者擅長朗誦,曾低聲吟讀《祭十二郎文》,讓學生潸然淚下,也擅長模仿,在上選修課《語言文字運用》方言篇時,曾把七大方言的代表方言說得有模有樣,贏得滿堂喝彩。筆者還擅長唱歌,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時,先播放鄧麗君所演唱的該詞,然后告訴學生鄧麗君沒有筆者本人唱得好,因為她沒有老師對這首詞理解得深透。學生帶著深深的懸念和期待,認真學完該詞。當最后筆者投入地清唱一曲之后,獲得大家誠懇地認同,雖然音色沒有歌星甜美,但老師確實比歌星唱得更悲婉動人。(當然以上這些方法也只能是課堂上的輔助手段)老師選擇自己擅長的,在課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聲情并茂。教師做得精彩,做得出色,學生才能深受感染,才能投入地去學。一旦投入了,還有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達不到呢?
最后,教師還得備課外資料。這種“備”,不僅僅是針對即將要上的課文臨時翻閱資料進行適當?shù)难a充,更重要的是日常的長期的不間斷的多方面知識積累。學生對語文老師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在他們心中,我們應(yīng)該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縱談八方,能學貫中西。其實這種期望并不過分。想讓我們的語文課堂靈動起來,充實起來,想讓學生心悅誠服地跟在我們身后活躍起來,探求起來,我們首先得讓自己豐富起來,博大起來。而這不是一日之功,它應(yīng)該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畢生的努力和追求。
兵家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教師也不上無準備之課。士兵作戰(zhàn)有戰(zhàn)略,教師備課有“抓”手——抓住文本扎實地備課,抓住教參有目標地備課,抓住學生有針對地備課,抓住自己有自信地備課,抓住天下有遠見地備課。相信有了這些“抓”手,我們的青年教師在課堂這塊陣地上一定能迅速成長成一名成熟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