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翠萍
摘要:史鐵生的《命若琴弦》這篇寓言小說揭示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哲理:人無法避免生存的困境,而且人類的追求常常陷于擺脫困境與重陷困境的過程之中。史鐵生在小說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并為此提出了一些“出路”,即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命的過程以及借助莊禪哲學達到無欲無求、順其自然、至美至樂的人生境界。
關鍵詞:《命若琴弦》困境出路人生哲理
史鐵生身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在小說中常常寫到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自身命運的哀嘆,上升為對人類普遍性生存困境的關注,并為此提供了一些出路。每個人都要面對人生中的困境,這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什么出路。所謂出路,其實就是如何認識、如何對待的問題?!睹羟傧摇肪褪沁@樣一部極具涵義的人生哲理小說。史鐵生在小說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揭示出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命的過程以及借助莊禪哲學以達到無欲無求、順其自然、至美至樂的人生境界。
一、小說體現的生存困境
《命若琴弦》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年輕的小瞎子跟著老瞎子師傅以彈琴說書為生。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必須要彈斷一千根琴弦,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許多個春秋,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弦彈斷,以圖看這個世界一眼。然而,當老瞎子終于彈斷了一千根琴弦之后,才知道那張珍藏了五十年的藥方,居然只是一張白紙。老瞎子沒有把這個真相告訴小瞎子。他鄭重地把那張白紙封進了小瞎子的琴槽,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
那張寄寓了老瞎子無限期望的藥方竟然是一張白紙的結果使人愕然;而老瞎子如法炮制,同樣將一個虛妄的希望傳遞給小瞎子更是讓人震撼;隨之又不禁豁然醒悟:,人生即是如此,生存困境始終存在。
小說中的老瞎子無法看到這個世界是他所必須面對的生存困境。出于對光明的渴望,老瞎子翻山越嶺、不辭辛苦地趕路、彈琴,用盡心血要彈斷一千根琴弦,他生命的過程是追求光明的過程。復明是老瞎子的夢想,但失明是老瞎子必須始終面對的生存困境。他被圍困在失明的境地中,努力彈斷每一根琴弦,試圖走出這個困境,而“無字的藥方”承載了老瞎子走出生存困境的全部希望。
老瞎子歷盡千辛萬苦,為的是彈斷一千根琴弦。當離彈斷第一千根琴弦越來越近時,老瞎子越來越激動,也越來越有信心,因為彈斷第一千根琴弦后,就可以取出藥方,抓藥治病,最后得以重見光明。然而就在老瞎子離希望的實現越來越近,因此彈得越來越賣勁,以為終于可以擺脫失明的困境時,事實上他恰恰離光明、離希望越來越遠,因為藥方只是一張白紙。他馬上就會知道自己永遠都無法重見光明。所以當彈斷一千根琴弦時,老瞎子又陷入另一個困境——追求光明的希望破滅,他的精神受到毀滅性打擊。老瞎子力量的渺小、自我拯救的艱難、始終無法擺脫的生存困境使他對光明、對幸福的追尋帶上了強烈的悲劇意味。
二、面對生存困境的出路
(一)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命的過程
這篇小說容易使人想到存在主義理念:世界是荒誕的,人生也是荒誕的。老瞎子的師傅留下的那張無字藥方似乎正是這種存在主義理念的象征:只是一張白紙,意味著人生沒有意義,而且無法改變;于是,追求不會有意義,奮斗不會有結果,恰如推巨石上山的西緒弗斯,不斷掙扎的結果最終也只是徒勞。
除此以外,存在主義思想家加繆筆下的西緒弗斯還是這樣一種人:明知其無意義卻仍然要堅持做下去?!睹羟傧摇分械睦舷棺雍退膸煾稻褪沁@樣的“西緒弗斯”:明知重見光明無望,明知掙扎下去沒有意義,卻仍然要堅持做下去,將復明的希望繼續(xù)傳遞下去。因為老瞎子和他的師傅都知道,為了生存,必須要有一個目標或者希望;沒有這樣一個東西,生命就沒有支撐點,靈魂和精神就會漂泊無依,生存就難以繼續(xù)。而在現實與希望之間的距離,就是生命的一個過程,瞎子們正是在整個過程中奏出了生命的絕唱。雖然這個過程要始終面對生存困境,但瞎子們不會因此絕望,生命過程中的追求與奮斗永遠閃動著最耀眼的光輝。作者史鐵生也認為只有“過程”才能擺脫“虛無”,才能賦予人生意義,才能超越生存困境。他說:“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chuàng)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能鎮(zhèn)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命若琴弦》通過對老小瞎子堅持不懈、永懷希望的刻畫,表現了他們對光明的追求過程的精彩和壯美,告訴人們:生活就是目的,生命的意義就在于生命的過程。
(二)借助莊禪哲學
在莊禪哲學看來,無欲無求的人生是自然而然的人生、至樂至美的人生。從這個角度再來看老瞎子師傅給他留下的藥方:它是白紙,是“空”、是“無”;然而又正是它支撐著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琴弦,滿懷希望地完成生命中的一個個過程,因此那張白紙藥方并非代表虛空和無意義,它是“有”。白紙藥方的意義在于老瞎子自己給它賦予了“希望”。那么當這個希望破滅之后,什么將支撐他把人生繼續(xù)下去呢?
在明白真相的那一刻,老瞎子認為師傅騙了他。在恍然大悟之后,老瞎子明白了師傅的用意。他徹底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他內心充滿光明,眼睛似乎比所有明眼人的更為明亮:他明白了人生至理,生活本身就是目的,自然而然地度過人生、體驗人生、享受人生就是最高的價值。在去除個人自我中心主義,放棄人為的智巧追求后,老瞎子回歸天然本真的人生性態(tài)中,從而遠離虛妄荒誕,獲得天人合一、至樂至美的人生體驗。他在沒有藥方的懸誘下,在絕對的自由中繼續(xù)自己的人生:“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攢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現實中生存困境始終存在,它以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出現在人類生活中,而且人類的追求常常陷于擺脫困境與重陷困境的過程之中。史鐵生的《命若琴弦》揭示出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命的過程,以及借助莊禪哲學可以幫助人超越困境,從而使人擺脫“虛妄”,獲得前進的動力,為人類的生存困境提供了出路。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