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漣
以倡導“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為宗旨,由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全國城雕委藝委會、宜興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徐悲鴻獎·2009宜興中國城市雕塑大賽”系列活動10月18日至19日在江蘇宜興隆重舉行。短短兩天時間里,“中國宦興雕塑公園”揭牌儀式,“徐悲鴻獎·2009宜興中國城市雕塑大賽”頒獎典禮,“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新一屆藝委會第二次全委會”及“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高層論壇”等系列活動,將全國各地老中青三代雕塑家和理論家計一百二十余人匯聚在陶都宜興,共商城市雕塑發(fā)展大計,同時也讓宜興人民享受了一次雕塑藝術的盛宴。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文藝報》《雕塑》雜志社等十多家媒體記者趕赴現(xiàn)場并作跟蹤報道。
城鎮(zhèn)大賽:打造徐悲鴻故鄉(xiāng)的雕塑品牌
城市雕塑作為都市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在體現(xiàn)時代精神、記載歷史、美化環(huán)境、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江蘇宜興,作為“中國陶都”“教授之鄉(xiāng)”“書畫之鄉(xiāng)”,徐悲鴻、吳冠中等藝術大師的故多,也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立意打造自己的雕塑品牌,進一步推動宜興城市文化建設。
1 月18日上午,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專程趕到宜興,對“徐悲鴻獎·2009宜興中國城市雕塑大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并與全國城雕委藝委會委員、獲獎雕塑家親切座談。他說,雕塑家們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體現(xiàn)時代風貌的城市雕塑作品,裝點城市環(huán)境,展示城市文化內(nèi)涵,引領觀眾審美風尚,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今天,我們的文化建設,文化創(chuàng)新與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藝術家們能否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站在世界的坐標上,在國際化的藝術視奸中,在多樣化的藝術形態(tài)下,以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新在當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仍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應當看到,東西片審美評價體系有所不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我們失去了應有的藝術判斷。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影響當代世界的中國作品,如果沒有藝術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就無法建立我們自己的評價體系。這需要藝術家與理論家的共同努力。王文章祝愿雕塑家們不斷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標志性的藝術作品,讓當代中國的藝術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影顯出我們的文化價值。王文章還說,城市雕塑在公眾生活中扮演蓿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專家委員會的方式,發(fā)揮前輩藝術家與中青年藝術家的特長,充分調(diào)動政府的積極性,匯聚各方力量,搭建藝術平臺,是城市雕塑建設的良好形式。今后我們還要不斷探討完善這一機制,更好地發(fā)揮城市雕塑美化生活環(huán)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作用。
今年5月初,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和宜興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發(fā)布了《徐悲鴻獎·2009宜興中國城市雕塑大賽征稿啟事》。在其后的兩個多月中,大賽組委會共計收到1008件投稿作品,有600多位雕塑家參加了這次大賽。全國城雕委藝委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擔任藝術主持,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任學術主持。經(jīng)過專家委員會的認真評選,共評選出獲獎作品54件,其中成就獎5件:潘鶴的《物理學家——楊振寧》、錢紹武的《董仲舒像》、葉毓山的《愚公移山》、曹春生的《弘一法師》、田世信的《譚嗣同》;何鄂的《海》、李維祀的《屈原》等優(yōu)秀獎作品共11件。此外還有創(chuàng)作獎17件、優(yōu)秀方案獎21件。作品涵蓋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風格從寫實到寫意再到抽象都有所體現(xiàn)。從題材上劃分既有歷史人物、地方風情,也有具有現(xiàn)代氣息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作品。
10月18日晚,在宜興體育中心隆重舉行了有3萬人參加的“徐悲鴻獎。2009宜興中國城市雕塑大賽”頒獎儀式。隨后“歡樂中國行·魅力宜興”的舉辦,將宜興的歡樂氣氛推向高潮。
宜興雕塑公園:展示城市文明與精神
18日上午,“中國宜興雕塑公園”揭牌儀式在宜興龍背山公園舉行。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原建設部副部長、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徐悲鴻夫人廖靜文,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章劍華以及著名雕塑家潘鶴、錢紹武為雕塑公園揭幕。宜興市市長王中蘇主持了揭幕式。
對于在窟興舉辦這次雕塑大賽,無錫市委常委、宜興市委書記蔣洪亮認為,宜興是歷史積淀深厚的文化名城,培養(yǎng)了徐悲鴻、吳冠中等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大家。在這塊藝術沃土上舉辦全國城市雕塑大賽,既有利于雕塑創(chuàng)作者汲取文化營養(yǎng),又能促進宜興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融合發(fā)展。雕塑是城市人文底蘊不可或缺的載體,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雕塑已經(jīng)全方位地融入了中國城市的發(fā)展空間,而且大多成為了標志性元素。同時,城市雕塑也是反映“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城市傳神之“限”,它是一個城市文化內(nèi)涵品味的體現(xiàn),對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促進城市文化建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本次大賽為宜興提供了很多精品力作,為宜興城市發(fā)展集聚更多的藝術靈感資源,為推動宜興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和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大大提高了宜興的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加了宜興的知名度。
為了充分展示城市雕塑大賽獲獎作品的藝術魅力,宜興在風光秀麗的東汣水濱,規(guī)劃建設了一座“中國·宜興雕塑公園”,目前一期工程即將竣工。本次大賽獲獎作品將作為“中國·宜興雕塑公園”藏品永久性陳列,雕塑公園共分三個篇章:歷史人物篇;風土人情篇;現(xiàn)代創(chuàng)意篇。首批獲獎作品將在年底進園安置,今后3至5年內(nèi),歷屆城雕賽的獲獎作品都將永久性陳列在雕塑公園內(nèi),宜興市力爭將這座公園打造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城市雕塑集中展示公園。
這次作品中蘊藏的人文精神、人文理想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高度的藝術性,將會成為宜興新的文化傳統(tǒng),煥發(fā)出新的光輝。作品只有刻在人們心里才具有其真正的存在價值。雕塑藝術家將作品無私奉獻給宜興,將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勃發(fā)出新的生機,成為宜興人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高層論壇:共商城雕發(fā)展大計
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新一屆藝委會第二次壘委會”,吳為山首先做了《不負重望,開拓進取》的主題報告,得到了委員們的高度評價。
在10月19日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高層論壇”上,大家圍繞“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建設”、“在城市雕塑中如何實踐‘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的創(chuàng)作理念”“關于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若干問題”“城市主題性雕塑公園的建設研討”“新中國城市雕塑六十年回顧”等論題展開討論,共商城雕發(fā)展大計。
潘鶴、餞紹武、曹春生、田世信、葉毓山、何鄂等著名雕塑家紛紛在會上發(fā)言,希望中青年雕塑家抓住文化建設的大好環(huán)境與城市雕塑發(fā)展的最佳時機,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來春華提出,公共藝術的責任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審美取向的引導;邵大箴提出,城市雕塑要力戒媚俗,注重格調(diào),特別是在城市雕塑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更不能做急就章,雕塑家要沉下心來。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則以世界各國城市雕塑建設的豐富資料,給大家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并同時提出了國內(nèi)城市雕塑大量存在著格調(diào)不高、缺乏原創(chuàng)、倉促上馬、粗制濫造等嚴重問題。翁劍青教授、孫振華博士的論點則圍繞城市文化生態(tài)主題作了理論上的研究探討。王林教授、陳云崗教授、朱成先生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先生也在會上作了精彩的報告。
對于此次雕塑大賽的系列活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雕塑》雜志主編范偉民,中國建筑學會周暢、孟建民,中央美術學院王中、王少軍,中國美院楊奇瑞、龍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鄒文、王培波、李象群,天津美術學院于世宏、景育民,西安美術學院陳云崗,四川美術學院王林、曾岳,魯迅美術學院鮑海寧,東北師范大學殷曉峰,深圳雕塑院孫振華,陜西省雕塑院張鯤,廣州雕塑院俞暢,香港雕塑家理事會梁兆基,上海油畫雕塑院吳慧明,四川雕塑院譚云以及來自新疆的王宣元,內(nèi)蒙的溫都蘇,廣西的石向東,江西的王向陽,黑龍江的呂濱,捌南的孫泉,安徽的徐曉紅,福建的莊南鵬,云南的吳誠仁,北京的唐學山、喬遷、程兵,上海的丁斌,四川的朱成、鄧樂,河南的崔國琦,山東的刁云波,廣東的潘奮等委員也在論壇上發(fā)表各自的觀點,并對此次雕塑大賽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大家認為,大賽的成功,首先在于政府、藝術管理機構(gòu)及藝術創(chuàng)作機構(gòu)、藝術家三方能夠直接發(fā)生互動美系,由藝術主持整體策劃與把握,并由此構(gòu)建出良好的城市公共藝術的管理模式。在政府的支持與保障之下,在藝術機構(gòu)組織和策劃之下,才能充分調(diào)動藝術家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出符合時代的城市雕塑精品。第二、通過合理公正的評審機制,鼓勵創(chuàng)新,尊重傳統(tǒng),防止假、大、空的程式化作品出現(xiàn)。尊重專家集體評審意見。第三、通過舉辦“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高層論壇”,把創(chuàng)作活動和理論研討結(jié)合在一起,促進城市文化藝術的健康發(fā)展。大家還認為,城市雕塑公園建設,其意義還在于將具有成就的雕塑家的經(jīng)典作品和中青年雕塑家創(chuàng)作的新作同置于精心打造的公共空間中,凸現(xiàn)城市典藏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