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E. Kramer
曾宣誓共同保衛(wèi)聯(lián)盟安全的歐盟國家之間產(chǎn)生了隔閡。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公司雄心勃勃地準備鋪設波羅的海海底輸油管線,這條輸油管線將為西歐國家?guī)砭薮蟮膶嵒荩袞|歐國家領導人則擔心此舉會讓俄羅斯以天然氣為杠桿達成前蘇聯(lián)式的霸權。
兩種聲音
新成立的德國北溪管道項目將鋪設從俄羅斯西北部的維堡到德國的全長1200多公里的海底燃氣管線。它將為俄羅斯向西歐國家輸送天然氣提供一條完全獨立的管道。對此,很多安全問題專家和東歐國家官員都認為,俄羅斯很有可能以此而對鄰國發(fā)動一場管道政治攻勢。
但俄羅斯人卻不這么說。28%天然氣出口歐洲國家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公司認為,這個投資107億美元的項目完全是商業(yè)行為,而不是什么政治戰(zhàn)略舉措。
歐洲官員一直把該項目視為促進歐洲團結、并加強其整體能源安全的重大舉措之一。但中東歐國家的官員卻擔心,作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公司與德國及荷蘭之間的三方聯(lián)合項目,這條管道給德俄兩國帶來利潤的同時,東歐國家則會進一步屈服于俄羅斯在能源上的敲詐。
俄羅斯人動用這樣的手段并非沒有先例。一家瑞典國防部下屬的研究機構指出,自前蘇聯(lián)解體以來,俄羅斯曾先后55次因政治原因切斷了對東歐國家的能源供給。政商利益一體
西方國家在石油和天然氣利益上與俄羅斯休戚與共的關系,再加上與俄羅斯關系親密的西方企業(yè)和各界要員,都促成了西歐與俄羅斯的合作。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他把商業(yè)往來視為讓俄羅斯融入歐洲的重要方式。紐約哈德遜學會的譯諾·巴蘭認為:“施羅德就是這個項目的權力掮客。沒有他,這件事根本成不了?!?/p>
施羅德政府不僅簽署了這項管道建設協(xié)議,還為該項目一筆高達14.6億美元的貸款提供了擔保。幾周之后,施羅德便在2005年大選中落敗。落選幾周之后,施羅德走馬上任北溪項目董事長。他曾經(jīng)公開表示過將在卸任之后擔綱此職。但對于貸款擔保一事,施羅德表示對此一無所知。法德之爭
目前,隨著北溪管道項目既成事實,法國人也決定借助法國天然氣公司加入這個項目。否則,他們只有做德國下家的份了。
分析人士指出,搶著和俄羅斯做肥水生意,加劇了法德兩國對歐洲的經(jīng)濟和政治主導地位的爭奪:兩國在這個項目上的競爭就是突出的例子。在國家和企業(yè)對資源赤裸裸的搶奪戰(zhàn)中,對歐盟內(nèi)部團結的考慮、以及對東歐的憂慮都變成次要的事情了。
劍橋大學教授兼歐盟理事會外交關系研究員諾埃勒指出:“這是一個開放而充滿競爭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人們想鋪什么管道就可以鋪什么管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