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guī)范圈舍建設:圈舍的設計應滿足生豬生長發(fā)育的要求,便于飼養(yǎng)管理,有利于人畜衛(wèi)生和積肥。欄圈應建在地勢干躁、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無污染源、交通便捷的地方,以坐北向南為好。圈舍的大小及樣式要因地制宜,以夏季每頭豬占欄面積為1平方米、春秋兩季為0.9平方米、冬季為0.8平方米最為適宜。農戶可建造“單列敞棚豬舍”,即三面有墻,前面是運動場及圍墻,建筑面積15平方米。飼養(yǎng)規(guī)模大的農戶,可修成“雙列敞棚豬舍”,即兩邊為豬舍,中間為走道,敞棚上頂用木柵和小青瓦制成,春夏遮陽避暑,秋冬防寒保溫,地面用磚塊鋪成,運動場地面用水泥砂子混凝土,注意排水溝的設置。
2.選購健康仔豬:選購二元或三元商品雜交豬,增重較快。要求仔豬個體大,體質健壯,體形均勻,被毛有光澤,食欲良好,精神飽滿。嚴禁在疫區(qū)選購仔豬,不買空腹豬、高溫豬、腹瀉豬、脫水豬;不買二陰不明顯、發(fā)育不好、有異物排出的豬。有條件的,最好自繁自養(yǎng)。
3.育肥前的準備:育肥的公母豬在40日齡前或體重10公斤左右時應去勢。對健康無病的仔豬,第一天用驅蟲精2毫升,在耳背毛處用毛筆或棉球擦2次,或用敵百蟲、丙硫咪唑、驅蟲凈等每5公斤體重1片,研細,拌料于空腹時給豬一次喂服。第三天,用小蘇打20克(小豬酌減),拌入飼料中于早晨喂服;第五天,用大黃蘇打片按每5公斤體重1片,最多不超過20片,碾細分三次拌入飼料中喂服,亦可用酵母片50片拌入飼料喂豬,或用山楂、神曲、麥芽、茯苓、貫眾各50克,首烏、枳殼、白術各30克,加少許食鹽,碾細拌入飼料中,分三次給豬喂服。
4.科學配制飼料:飼料是營養(yǎng)物質的來源。而各種飼料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不同,多種飼料合理搭配才能組成完善的日糧。因此,要根據“小豬長骨,中豬長肉,大豬長膘”的生長規(guī)律配制全價飼料。30公斤以前為幼豬期,主要是骨骼增長快,肌肉分裂增殖,相應體重也增長快,除對蛋白質用量大外,對鈣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比較迫切,這期間的飼料配方為:玉米50%,大麥25%,豆餅10%,麩皮7%,魚粉6%,骨粉2%。50公斤左右為育肥前期,這時生豬采食量大,能量飼料消耗多,攝取營養(yǎng)物質能力強,肌肉生長旺盛,日增重快。這期間的飼料配方為:玉米60%,豆餅15%,油渣10%,麩皮10%,魚粉3%,骨粉2%。80公斤以上為育肥后期,這時生豬運動量小,脂肪沉積較強,瘦肉生長緩慢,應降低日糧中的能量飼料,提高胴體瘦肉率。這期間的飼料配方為:大麥50%,玉米20%,麩皮15%,油渣12%,魚粉2%,骨粉1%。在飼養(yǎng)過程中注意飼料的相對穩(wěn)定,逐漸更換飼料。
5.合理用添加劑:僅用配合飼料不能滿足豬快速生長的需要,還要根據不同生理階段對營養(yǎng)物質的要求,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生長素、微量元素、酶制劑、食鹽等,平衡日糧營養(yǎng)。同時還可以添加中草藥添加劑,如芝麻(炒)、黃荊子(炒)、松針葉粉各1100克,骨粉、何首烏各600克,小蘇打、食鹽、淮山粉、麥芽各50克,神曲、干姜、大黃各250克,研細混勻。仔豬每天20克,中豬17克,小豬12克,對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生長、防病抗病有良效。
6.科學飼喂:
①按照豬體重、來源、品種、體質、性情和食欲等進行合理分群,適時調整,防止以強欺弱,以大欺小,促進育肥增膘。同窩仔豬最好分在一群,便于管理。
②實行生料稠喂。精料拌水濕喂簡便易行,料水比例為1∶1.5,夏季浸泡3小時,冬季浸泡4小時,拌勻倒入食槽即可供豬食用。既節(jié)約燃料,又不易破壞飼料營養(yǎng)成分,還可提高適口性。
③飼喂定時定量。一般按豬體重4%~5%的比例供給日糧,以吃飽不剩料為宜。每天喂豬的時間和次數,應根據季節(jié)和豬的大小而定,冬春每天喂3~4次,夏秋每天喂4~5次,夜間加喂1次。
④少給多次。每頓喂料分2~3次投入食槽,讓豬在20分鐘內吃完,食槽不剩殘料,保持飼料新鮮,增強食欲,不浪費飼料。
⑤先精后粗。喂食時先喂精料,當豬每頓吃到不想吃時,每頭豬投放青綠多汁飼料1公斤,洗凈切碎,讓豬慢咬咀嚼,把唾液帶到胃內,以增進豬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⑥及時供水。豬在吃飽配合飼料后,需要充足的飲水才能保證消化和代謝。飲水量的多少應視豬體重大小、季節(jié)和吃飼料量多少而定。冬季每天供水量為飼料的3倍或體重的10%,春秋季為飼料的4倍或體重的15%,夏季為飼料的5倍或體重的20%。在飼料場設專用水槽,保持水質潔凈新鮮。
7.推行直線育肥:從仔豬斷奶到出欄,根據豬的生長規(guī)律,供給營養(yǎng)全面的日糧,一桿子插到底,直至養(yǎng)到出欄。優(yōu)點是縮短育肥周期,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飼料利用率,瘦肉生產多,資金周轉快,圈舍等設施能充分利用,比“吊架子育肥法”效益好。因此,育肥前期的架子豬生長發(fā)育快,應給予足夠的高營養(yǎng)日糧進行強度催肥,力爭日增重達700~800克。育肥后期,隨著豬年齡和體重的增加,運動量漸減,脂肪沉積旺盛,高于瘦肉的生長速度,采取適當降低能量飼料,限制飼料用量,當增重下降時即出欄。
8.扣棚保溫新法:豬是恒溫動物,外界溫度過低或過高均影響其生長發(fā)育,處于適宜的溫度能夠大大地促進生長發(fā)育。適宜的生長溫度是:60公斤以前是16~23℃,60~90公斤是14~22℃,90公斤以上是12~10℃。舍溫降到4℃以下時,育肥豬的增重銳減5%,而飼料消耗增加到正常溫度的2倍。因此,冬季可采取扣棚增加豬舍溫度。塑料棚的建設在原有豬舍的基礎上,周圍用竹竿、鐵絲等作支架,并要捆綁結實,然后在支架上扣二層聚乙烯無滴水薄膜,要求無破損漏洞,拉緊壓平,固定結實。同時要有通風口,每天堅持通風換氣,及時清除糞便。
9.加強消毒防疫:在育肥豬進入豬舍前7天,對豬舍地面、墻壁、用具等進行嚴格消毒。育肥豬入圈舍時用2%農樂或農家福對豬只進行體表消毒。豬只進入豬舍經過10天的適應性飼養(yǎng)后,全部豬只注射豬瘟、丹毒、肺疫三聯(lián)苗進行免疫預防。嚴禁飼喂發(fā)霉變質飼料。每天認真觀察豬只健康狀況,做到有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防重于治。加強疫情的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xiàn)可疑疾病立即隔離治療,嚴格消毒。每天要清除舍內糞尿,保持豬舍清潔干躁。加強對豬群的調教,使其逐漸形成定位睡覺、排便的習慣。
10.適時出欄屠宰:育肥豬過早或過遲出欄,都會既影響肉質又影響效益。應根據市場行情和豬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適時出欄屠宰。養(yǎng)殖生產實踐證明,育肥豬飼養(yǎng)以180~200天為宜,出欄最適宜的體重分別是:我國地方早熟品種80公斤,培育品種90公斤,雜交豬100公斤。(重慶 幸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