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淑萍
在北京的通州區(qū),有一個臨終關懷醫(yī)院,在這所特殊的醫(yī)院里,有這樣一個醒目的銘牌:潞河中學愛心小屋。從2003年開始,一批批來自潞河中學的青年志愿者們把青春燃成火炬,進行著愛心的接力,照亮了那些臨終的生命。范逸舟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同學們第一次去松堂臨終關懷醫(yī)院。80多歲的老奶奶看到他們時,渾濁的眼睛里閃出一絲驚喜,但是她布滿皺紋的面孔卻無法很好地表現(xiàn)出這種喜悅的表情。那張讓人心疼、難受的臉,讓同學們看到了生命對于死亡的深深恐懼。
當潞河中學的志愿者掛起愛心小屋的銘牌時,就意味著要用自己恒久的愛心和耐心為老人趕走彌留期的恐懼。同學們克服了節(jié)假日外出游玩的誘惑,拒絕了呼朋引伴的聚會,節(jié)假日一到,就會圍坐在老人的身邊,一遍一遍地聽他們重復那些遙遠的故事,在他們忘記說到哪里的時候提醒他們,讓他們在講述的過程中感受到被關注、被傾聽的幸福。在老人流淚的時候,這些孩子會像大人一樣,與他們緊緊擁抱,一遍一遍地安慰他們。
就這樣,老人和潞河中學的青年志愿者就像夕陽和朝陽,一起輝映天際,互相影響著對方。同學們的微笑,帶給老人們許多朝氣和活力,而老人們也讓同學們知道生命的每一個過程都值得珍惜,值得用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
(徐娟娟摘自《現(xiàn)代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