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娜
何為一堂課的“高潮”?簡言之,“高潮”是指一堂課諸多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最精彩、最動人、最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任務的環(huán)節(jié)。高潮既是課堂教學的主題,又是課堂教學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呈現(xiàn),是課堂教學中最能體現(xiàn)教學目的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堂課沒有高潮,就如同一個人沒有靈魂,高潮處理是否得當,與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敗是息息相關的。那么,怎樣創(chuàng)設課堂高潮呢?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置好課堂教學的情境
教學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不盡相同,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營造合適的教學高潮情境,或平靜,或熱烈,或沉寂,或激越。我在教學《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文時,在分析討論作者對“糖衣炮彈”所做的精辟論述時,先指定一個同學朗讀文中這樣一句話“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chǎn)黨人,他們經(jīng)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比缓笥枚嗝襟w播放了影片《新中國第一大案》中的片段鏡頭:皚皚白雪中,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功臣,和平建設時期卻墮落為大貪污犯的劉青山、張子善二人正邁著沉重的步子向刑場走去。他們身后的雪地里留下了兩行清晰的腳印。驀地,遠處傳來兩聲清脆的槍響……此時此刻,課堂里靜極了,潛藏著學生們內(nèi)心世界思維的激蕩。他們感悟、聯(lián)想、體味、沉思,進行著深層次的思考,充分認識了兩“務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情感得到了升華,靈魂得到了凈化。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課堂情境,教師無需再作過多的啟發(fā)講述,便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我在教學《同志的信任》一文的課堂高潮,做了這樣的設計:
問:文中題目“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誰對誰的信任?
答:是方志敏對魯迅先生的信任。
問:魯迅是共產(chǎn)黨員嗎?
答:不是
問:那方志敏為什么把以生命為代價的密信和文稿托付給魯迅呢?
這時,學生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課堂氣氛異?;钴S。方志敏同志具有革命的眼力,因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魯迅始終堅定的站在共產(chǎn)黨人一邊,同敵人進行著頑強的斗爭,魯迅的骨頭是硬的,是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問:最后結果怎樣?
學生們繼續(xù)爭相發(fā)言:動詞是“收”“看”“藏”“轉”。魯迅穩(wěn)妥的把密信和文稿轉交給了黨中央,表現(xiàn)了崇高的革命道義。
在氣氛異?;钴S、熱烈的課堂情境中,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涌動的思維恰如那歡快的小溪一樣跳躍、奔騰著,沖破一切障礙堵塞,奔向既定的方向。學生在讀、講、思、議的課堂活動中,完成了對課文的把握。
二、選擇好課堂高潮的內(nèi)容
一堂語文課,教學的知識點是多方面的。高潮的設置應該在課文教學的主體部分,它的著眼點應該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學生的思維點、興奮點,一句話,是教學的目標和方向。這就要求從紛繁的知識點和學生多種多樣的知識需求中,經(jīng)過篩選、提煉、找出主攻點,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層次推進中,因勢利導,逐步把課堂推向深入。
我在設計《一面》這篇文章高潮時,我做了這樣的考慮:這篇文中的知識點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及其作用;抒情議論的語句以及作用;詞語感情色彩的領會。從學生求知需求看,這些似乎都應該逐一講解。但經(jīng)過分析比較,我從紛繁的頭緒中認清:本文的外貌描寫積極作用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抓住了這個關鍵,就能幫助學生理解外貌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就能充分認識到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愛戴之情。因此,我在設計課堂教學高潮時,做了這樣的安排:通過讀、思、議、講等活動,引導學生體會三次外貌描寫的寫法及其作用,在生動熱烈的課堂氣氛中,把握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限關切愛戴之情,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把握好課堂高潮的時間
一堂語文課,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中,高潮放在何處?開頭、中間、還是結尾?要視具體教學和學生實際靈活掌握。如我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時,安排第二課時為分析課。我充分運用點撥、質(zhì)疑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集中賞析作者描寫魯提轄痛打鎮(zhèn)關西那三拳的妙處,從味覺、視覺和聽覺三方面寫,讓人覺得酣暢淋漓,一個俠肝義膽、除暴安良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對魯提轄打死鄭屠后那虛張聲勢的一句“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的體味,則使學生領會到了人物的另一面:粗中帶細、機智過人。又如我在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在開始就把課推向了高潮。默讀、點撥、討論、朗誦,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文章開始那段描寫百草園的文字,領會魯迅筆下那種生機盎然、趣味無窮的生動畫面,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運用好課堂高潮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每堂語文課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教學要求各異,對高潮處理的方法也應有所變化。這里沒有固定的模式可言,既可以從課文懸念、伏筆、線索、人物、對比、聯(lián)想、情感和主題等角度創(chuàng)設高潮,又可以靈活運用形象塑造、情景再現(xiàn)、議論推理、設疑解惑和引入例證等方法引導和推動高潮的出現(xiàn)。如在教讀《白毛女》和《龍須溝》等戲劇時,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把課推向了高潮;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背影》等散文時運用點撥討論、表情朗誦等方法把課引向高潮;在教讀《談骨氣》和《儉以養(yǎng)德》等議論文時,則通過引導分析其邏輯論證的方式把課推向高潮。一句話,“教無定法”、“課無常規(guī)”,高潮的處理,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