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任務驅動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將所學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通過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任務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自從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來,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專業(yè)技能課教學中的作用。它比布魯姆的目標教學法更具體、更具有針對性,任務的設計、要求更加細化、更加明確,既便于教師把握,也便于學生把握,從而使專業(yè)課的教和學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
1 準確提出任務
“任務驅動法”的前提是要提出任務,任務提出的是否可行,是否具體,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對學生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提出的任務必須是具體的、可行的、容易操作的和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做到有效地備課,必須仔細地研究教材、學生,根據(jù)課程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每節(jié)課的具體任務,指出任務完成的具體程度、完成的時間要求等。另外,若課程的內(nèi)容是一項十分龐大的任務,還可以把它細化成一個個具體的小任務,然后逐個完成,最后完成總任務。
如在“電力拖動”中進行“按鈕和接觸器雙重聯(lián)鎖正反轉控制電路的安裝與檢測”的實訓時,這是一個比較繁瑣的電路,安裝與檢測要需8小時的時間。如果將這樣一個大任務,不加細化地布置給學生的話,很多學生可能面對如此復雜的電路會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先做什么,多長時間做到什么程度,這樣課堂的教和學肯定效率低下,最后教學的效果可能很差。筆者把這一龐大的任務分解細化成一個個小的任務,來使學生完成。具體分解為:1)完成電源電路的安裝與檢測及時間要求;2)完成主電路的安裝與檢測及具體的時間要求;3)完成控制電路的安裝與檢測及具體的時間要求;4)完成按鈕的接線及具體的時間要求;5)完成對整個電路的檢測及具體的時間與要求;6)完成人為設置的故障及時間要求;7)完成通電試車實驗及時間要求。這樣就把一項大任務分成7個小任務,每項任務都有具體的質量要求和時間要求,學生在什么時間完成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心中非常清楚,杜絕無目的性和效率的低下。采用這種教學法,90%的學生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教得有趣,學生學得有勁。
2 任務教學法中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完成任務
在學生完成各項任務的實訓操作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做”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學生快速、準確完成任務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如何才能完成有效的指導呢?
2.1 適時即要在恰當?shù)臅r候進行指導,要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教師的介入不能過早,否則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也不能介入過晚,否則會使學生陷入困境或危險之中。如“時間繼電器自動控制Y-Δ降壓啟動控制線路的安裝與檢修”,當學生對已經(jīng)安裝好的Y-Δ轉換部分進行檢測時,通過巡視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不太清楚如何檢測,這時筆者并沒有把檢測的方法立即告訴學生,而是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幾分鐘后,筆者詳細講解檢測的方法,特別強調檢測的思路,并作演示。這樣通過思考、觀察、練習,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該部分的檢測方法。同時也體現(xiàn)了適時指導的重要。
2.2 適當在學生實訓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既不能不管不問也不能包辦代替。
2.3 指導要因人而異對學習好的學生應多從方法上進行指導,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應在如何做的方面多進行指導。
2.4 指導要具有針對性如在雙重聯(lián)鎖正反轉控制電路中,完成按鈕部分接線的任務時,適時和適度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當學生拿著按鈕盒,對著復雜繁瑣的電路一籌莫展,筆者知道該做指導了,但是立即就進行指導,就會使學生失去獨立自主思考的機會。于是筆者讓學生自己思考、討論一段時間,看怎樣接線,然后再進行適當?shù)闹笇?。此時可與學生一起分析電路,并在黑板上畫出按鈕的接線圖,重點講清按鈕接線圖是如何畫出的,這樣學生在理解掌握按鈕接線圖的畫法后再進行實際按鈕的接線就容易多了。
在進行“時間繼電器自動控制Y-Δ降壓啟動控制線路的安裝與檢修”時,Y-Δ轉換部分是一個難點,當時大部分學生都感到困難而不會接。筆者根據(jù)電路圖和學生一起分析接線的特點,如哪條線該怎樣接,并作適當?shù)难菔?使學生迅速掌握這部分的接線方法,使實訓得以順利進行,完成規(guī)定時間內(nèi)的任務。這樣做既沒有限制學生的思考,也沒有讓學生在這個問題上耽誤太多的時間,使課程的任務非常順利地繼續(xù)進行下去。
3 如何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檢測
在“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水平的不同,同一任務完成的時間不同或者完成的時間太長,一節(jié)課下來留下的時間不是很多,這樣就給總結性的檢測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的感覺是很多情況下時間不夠用。為此筆者采用檢測與指導同步進行的方法,即在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的同時滲透對學生完成進度、完成質量的檢測,這樣提高時間的利用率,也就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4 “任務驅動法”教學中存在 的幾個問題與思考
由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參差不齊,同樣的任務有的學生很快就能完成,而有的學生費了很多的精力也難完成,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即在確定任務的時候也應該因人而異,既要顧及整體也要顧及差異。要注意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班級人數(shù)多,教師有時很難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為此應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和學習小組長的作用。教師在課前可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以4~5人為宜,分組原則是好、中、差相結合,每組指定成績好的學生為組長,教師課前可特別指導一下各位組長,使各小組長首先掌握該部分的內(nèi)容。這樣在實訓時,小組長當好老師的助手,在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幫助本組同學完成實訓任務。教師則巡回指導,以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和一些共性的問題。
45分鐘的課堂時間太短,留給教師作總結性檢測的時間太少,有時甚至沒有,因此在任務驅動法教學法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檢測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p>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工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