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和棕櫚油屬于價格相關性很高的商品。在油脂類商品中,豆油及棕櫚油占據了我國食用油市場的主要份額,由于影響其價格漲跌的因素相近,價格漲跌的趨勢也基本一致。一般情況下,豆油的價格都高于棕櫚油,主要原因在于兩者生產成本上的區(qū)別:棕櫚油的原料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棕果含油率在28%~30%之間;而目前一般大豆的含油率在20%以上,而高油大豆的含油率也僅達到22%以上。由于前者的出油率高、產量大,因此在大多數時間,棕櫚油的價格都比豆油要低。
由于棕櫚油的熔點比較高,在氣溫高的時候,棕櫚油可摻兌豆油和菜籽油,因此每年的6月至9月是棕櫚油的消費旺季,其需求較旺,價格也較為堅挺,而豆油價格相對表現(xiàn)偏弱一些。而9月份以后,隨著天氣轉涼,溫度逐漸降低,棕櫚油在低溫時會結絮從而影響外觀,此時便成為棕櫚油的消費淡季。此后,隨著中秋、國慶乃至中國農歷新年的到來,豆油將迎來了它的消費旺季,于是,在這一階段,往往會出現(xiàn)豆油強而棕櫚油弱的情況,這種強弱對比的高點通常出現(xiàn)在每年的11月-12月。
近期,市場預期美國大豆將出現(xiàn)豐收,但收獲前出現(xiàn)的霜凍天氣,使得國外大豆的價格處于大幅的波動之中。與此同時,國內持續(xù)的拋售儲備大豆,在新豆即將上市前也壓制了大豆的上漲空間,種種原因的相互影響之下,作為豆油原料的大豆,其價格正處于寬幅震蕩區(qū)間之中。
同樣,豆油價格走勢一方面受大豆價格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前期大量進口豆油,導致庫存處于高位,這也制約了豆油價格大幅上漲的空間。而棕櫚油方面,從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的出口數據和庫存來看,目前雖然棕櫚油的產量溫和增長,但是消費增長的速率在減小,消費增速明顯不敵產量增速。國內方面,同樣由于前期大量進口帶來的庫存,使近期我國的棕櫚油庫存位于歷史高位,短期內難以消化。
在宏觀經濟方面,由于全球多數國家經濟刺激政策措施,目前全球經濟較金融危機剛爆發(fā)后的預期情況已有所改觀,但是復蘇依然處于較為謹慎的預期之中,因此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流動性方面依然給予商品價格一定支撐作用。
綜上所述,油脂類的商品價格仍然處于震蕩走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趨勢行情相對來說較難把握,而棕櫚油價格更容易受到季節(jié)性因素的影響,其表現(xiàn)將弱于豆油。因此,這正是投資者可利用季節(jié)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采取買入豆油同時賣出棕櫚油的交易策略,獲取風險相對較小的套利利潤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