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芳
一、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
建立起融洽的師生感情。教師和學生融洽情感的建立,對學好英語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跟教師的主動性和啟發(fā)性有密切關系。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因勢利導,在課內(nèi)外應保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精神飽滿,神采奕奕,輕松愉快地步入教室會給學生清新的感覺,給整個班級帶來勃勃生機。教師語調(diào)高亢,才思敏捷,并不時地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得多。反之,教師情緒低落,表情呆滯,語調(diào)低沉,授課節(jié)奏緩慢,如果把這種情緒帶進課堂,不但教師學得沒興趣、乏味,學生的情緒也低落,教學效果之差是可想而知的。同樣,如果教師帶著憤怒、激動的心情面對學生,處理問題不細致或交待不清,學生在恐懼中接受知識,效果就更差;如果教師上課時焦慮不安,三言兩語應付學生,學生則更會應付教師。所以在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無拘無束地參與其中,絲毫無緊張感、不安和壓力。
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教學形式應形象多變。教學時,有目的地把教學內(nèi)容融于說說笑笑、唱唱跳跳或游戲活動中,并輔之于電化手段,特別是播放有關課文內(nèi)容的錄像片,這樣學生就樂學,樂于參與其中。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huán)境,如長期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yōu)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克制和調(diào)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tài)出現(xiàn)在課堂上,那么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fā)泄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致使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蕩然無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互動的前題
1.正確認識教師的角色。教師既是良師又是益友,但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fā)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和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zhí)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于用各種方式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zhuǎn)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chǎn)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系和諧。首先應和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關系。只有關系融洽,氣氛輕松,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發(fā)揮。教師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愉快、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誨。教師在課內(nèi)外要真誠、和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贏得學生由衷的敬佩和愛戴。師生間的融洽關系需要通過平時點滴、不斷地增進。教師在平時要利用空余時間多和自己的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要熱愛學生,理解學生,用情感去感化他們,成為他們的貼心人。
3.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條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吃透課標、教材,把握重點、難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fā)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
成功的教學不應是強制性的,教師要使學生好學、愿學,就需要不斷地激勵學生去自覺獲取知識。受表揚之心人皆有之,再頑皮的學生也喜愛表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哪怕取得微小成功或進步,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激發(fā)其成功動機。不然,他可能因為看不到成功而停滯不前。例如,對于那些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學生,只要他敢開口;對于那些不會做英語練習的學生,只要做對一題練習,也要適時、真切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如說Good!Go on,please!等,讓他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產(chǎn)生繼續(xù)說下去、學下去的愿望。如若吹毛求疵,急于糾正學生的每一語言錯誤,或埋怨學生,這無疑在燃起的火焰上潑了一盆冷水,或許他從此再也不敢說英語、學英語了,所以,教師對學生應以鼓勵為主,應常說的是OK!Very good!That's all right!或Any more?Go on,please!只有這樣,學生不但不會因擔心出錯而閉口不答,還會帶著成功的喜悅繼續(xù)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每當學生取得學習進步時,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鼓勵,同時還要學會與其分享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勁頭更足。
三、教師的關注是師生互動的必要條件
現(xiàn)在班級人數(shù)較多,教師忙于教學,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qū)W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于那些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或?qū)W困生關注較少,這個情況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對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chǎn)生上進的動力。
教師對一些學習上比較困難、從不或很少提問的學生,要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視。如果漠視這些學困生,不僅會打擊他們的主動性和進取心,還會引起他們對教師的不滿和對優(yōu)秀學生的排斥,他們變得既不愿意與教師交流,也不愿和別的同學交流。教育心理學認為,學困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不僅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發(fā)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這種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會對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
制約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并善于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么就能充分發(fā)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們?nèi)〉酶玫慕虒W效果,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