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出差不在家,晚膳餐桌上,孩子們問:“媽咪何時回家?”
試煮新菜。上桌時,兒子問:“那是什么?”刁鉆的女兒說:“這是蛋和水?!蔽艺f那是蒸蛋,不是蛋和水。兒子的反應是:“噢,我的天!”
每當一道新菜上桌,總是心虛地看著小孩,等著他們第一口的反應。或如釋重負,或強忍不笑板著臉:“我們總要給自己一些機會去嘗試新鮮的東西,不是嗎?”當這招不再管用時,只好軟語央求小孩幫幫忙,一起解決自己的“劫作”。從此,嚇得自己再也不敢“創(chuàng)新”,不敢努力當個偉大的爸爸了。
當孩子指著洋人慣用的瓶瓶罐罐時,建議:“為什么不加這些調(diào)味料呢?”方才知道為何太太會如此反應了:“不好吃的話,沒人幫我,我必須自己一個人吃完。”
煮完菜后,饑腸轆轆的自己,總是先用餐再說。女兒卻是皺著眉頭:“爸爸,為什么不先把鍋具收拾收拾呢? 好亂耶!”方才又知道一面煮菜,一面整理炊具,這也是需要本領(lǐng)的。而太太總是在菜上桌時,炊具也已收拾妥當了。
早上8點半是孩子們第一堂課。晚餐時,總要小孩自行裝妥明天的午餐,以免自己明天早上手忙腳亂地同時準備早餐及午餐。小孩一起抗議,說媽媽就能同時做,為何爸爸不會,是不是爸爸比較笨?
遂想起我的媽媽,孩子們的祖母。她總是說男孩子要努力念書,君子遠庖廚。
太太也是如此疼惜孩子,總是說“熱食較好”。但太太是女人,疼孩子是她為人母的天性;我是男人,很多方式不能茍同太太的溺愛。畢竟,男人相較是紀律、自立導向的。
還是有一項不輸太太的。趕時間時,自己煮菜上菜的速度很快。各色菜品洗凈,通通切丁。大火煮油,鍋剛熱就把全部東西一股腦全倒下鍋,待幾聲“噼噼啪啪”的悶響傳來,迅速翻炒數(shù)下,就撈起來裝盤上桌。如此作為總是換來太太的傻眼,而實事求是的自己,總能理直氣壯地回答:“反正都是下肚嘛!”
太太不在家,方知大冰箱好用、調(diào)味品會用光;菜色需要設(shè)計、大盤子裝大菜小盤子裝小菜;下面時水要多,否則一鍋面粉湯;煎肉后的鍋可炒飯,兼“洗鍋”;要先煎肉再煎魚,否則成了魚腥肉;蛋炒飯不是讓小孩一口蛋一口飯,而是炒好蛋后再炒米飯最后混炒,放鹽后不能放醬油,雖然醬油調(diào)色更好看……
太太不在家,方知吃飯時才察覺食物尚未煎熟;煮菜有次序之別以避免中途洗鍋、清炒變糊羹;鹽腌過的魚下鍋前,需水先洗過,否則成了日本咸魚;一定要先檢查飯鍋里是否煮著飯,否則大家圍著餐桌呆看著菜,等飯;小孩喜歡的菜,不可連續(xù)重復好幾天,否則好吃變難吃……
好容易一餐用膳畢,孩子們又問了:“還有幾天媽咪就回家?”方知廚事甚是不易,是比做學問難;再方知婚姻于太太而言,婚前大小姐,婚后膳食大師。
哎……太太,請趕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