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為什么不怕冷?看到攀登珠峰的照片。運動員身上穿得厚厚的,但是臉部沒有防護。聽到有人手腳凍傷,但是眼睛為什么沒事呢?
這是因為如果眼睛怕冷,我們也不能給它裹上厚厚的紗布保暖——它是安逸了,身體別的部位就得抗議。所以,眼睛只好自強不息。
皮膚內(nèi)分布著多種感受器,能帶來觸覺、痛覺、冷覺和溫覺。后兩者負責感知溫度。當皮膚溫度低于30℃時,冷感受器就啟動,燃起狼煙,烽火傳訊,告知腦殼里的智慧中樞,嗨,該加衣了。當然,你如果學周幽王,搞得自己冷熱不分,大冬天玩裸奔,夏天烤火爐,長此以往,感受器就漸漸怠工了。
眼睛不是皮膚,發(fā)句酸說,它是心靈的窗產(chǎn),事實上,你的確可以把它看做是大腦裸露在身體外面的一個探測點。大腦本身并沒有溫度感覺,假使你急得上火,想把腦殼打開涼快一下,對不起,這招沒用。
這樣解釋就簡單多了。眼球上也沒有感知寒冷的感受器,因此,即使它被凍成冰糖葫蘆,也不會叫屈。同理,眼球也不怕熱,你若揮汗如雨,它頂多流點淚,表以同情。
眼睛既不怕冷,也不太怕凍壞,它比身體的其他部位都要耐凍。因為眼球前面的角膜和鞏膜是缺少血管的透明組織,散熱性能差,這就像給眼球罩了層保暖沖鋒衣,不對,是加厚版的——它外面還有層暖洋洋的眼皮呢。
不過這眼皮可挺嬌貴的,《兄弟連》中講到一個德國兵,在俄國戰(zhàn)場失去了嘴唇和眼皮,是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