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穿越公路的頭羊再次返回在路邊鼓勵和帶領著剩余的羊群。路面上羊媽媽溫柔地輕頂小羊羔的臀部。無聲地催促著。一只母羊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小羊沒追上來,勇敢使它忘卻了恐懼,無視繁忙的車流,義無反顧地從近在咫尺的車輪前原路返回,耐心尋找自己心愛的寶貝……
火車駛入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鐵路護欄內潔白的雪地上忽然出現了一串細小的動物腳印。這是10月中旬的一個冬日,伴隨短暫興奮之后的疲倦,不少乘客開始打起了瞌睡,很少有人注意到窗外的景觀。這串小腳印沿著鐵軌向前,在鐵軌和護欄之間游走,好像是跌跌撞撞地在護欄內尋找出口。目光跟隨它走了幾百米之后,腳印又突然消失了。它本該從為它們預留的野生動物通道跨越鐵路,卻不幸誤入了鐵路圍欄。
對于人類來講,生存條件過于惡劣的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可能是野生動物們最后的樂土。
求生之路
可可西里無人區(qū)的野生動物中,受青藏鐵路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冬季生活在三江源保護區(qū)的藏羚羊。每年夏天是藏羚羊的繁殖季節(jié),幾乎半數的雌性藏羚羊都會遷徙到可可西里腹地產仔。大約1個月以后,再帶著幼仔返回原地。至今也沒有人能解釋清楚,為什么藏羚羊需要經過這樣漫長的遷徙才完成一次繁衍。
藏羚羊是十分敏感的動物,有時地面上的一個水坑或者一個土堆,都有可能讓他們繞道而行。昆侖山以南,由于必須建筑在永久凍土層上,路基比平常的鐵路高出許多。這些高聳的路基阻擋了藏羚羊的視線,給它們漫長的遷徙之路又平添了困難。因為遷徙路線相對固定,青藏鐵路在特定位置設計了幾種通道。如果不事先介紹,坐上火車也根本不會注意到,那些高高架起的鐵路橋,原來就是留給動物們的“生命橋”。
科學家們曾經記錄下這樣的“適應”畫面:羊群在頭羊的帶領下集聚在橋下。經過短暫的休息之后,頭羊開始警戒,站在橋墩下向鐵路對側眺望。橋下的陰影似乎為它們帶來某種困擾,頭羊在陰影前駐足不前。也許是因為藏羚羊終身生活在視野開闊的地帶,而高原上也沒有高大的植物,陰影對它們而言顯得有些陌生吧。不過,頭羊很快確認陰影沒有危險,羊群在橋下僅僅徘徊了20多分鐘就開始穿越通道。藏羚羊們奔跑起來,跳過橋下的陰影,一路向前。
公路故事
能夠順利通過鐵路并不意味著藏羚羊的遷徙是一番坦途。他們的遷徙所面對的是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的雙重障礙。
可可西里的早晨格外寒冷,楚瑪爾河邊的草坡上,大部分藏羚羊依然在熟睡。它們或是側身或是俯臥,躺倒在坡邊一大片。就在掛滿白霜的草地上,藏羚羊迎來了清晨第一縷陽光。在高原上,很多動物醒來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覓食而是曬太陽,陽光是獲取熱量最直接快速的來源。
日上三竿,坡上的藏羚羊開始活躍起來,幾只藏原羚也混雜在藏羚群中。正值換毛季節(jié),成片脫落的紅褐色長毛掛在藏羚羊身上,讓它們的身材多少顯得有些臃腫。母羚溫柔地梳理著幼崽柔軟的皮毛。小羊羔在周圍追逐嬉戲,母羊寸步不離地在周圍警戒。藏羚羊群開始陸續(xù)向河邊靠近,頭羊一步跨進水里,從從容容地游過了河,接著一群羊撲通撲通接連下水,連初生的小羊羔也顫顫巍巍地被媽媽頂下了河。
河水不算深,最深處也不過有一羊高,但對于小羊羔未免有些驚險。母羊在小羊身后護航,或是輕輕頂著小羊的臀部鼓勵著,一只小羊把兩只前爪搭在媽媽的臀部,被媽媽馱著過河。
不到幾分鐘的時間,近100只羊浩浩蕩蕩地跨過了楚瑪爾河來到青藏公路旁的草坡上。羊群與公路保持著500到1000米的距離。
藏羚羊群邊走邊吃。不知不覺中,羊群中出現了變化,它們開始聚集,向駐地附近的山坡行進,直到離公路大約三五百米才停住腳步,再次分散,原地休息。羊群中突然騷動起來,后部的個體開始向前沖,羊群由分散成片變換為一列縱隊,蜿蜒排列在青藏公路K2998路邊的坡地上。
頭羊佇立在路邊,觀望著來往的車輛,不時顯露出跨越公路的強烈愿望——原地踏步,徘徊,焦慮不安。幾分鐘后,頭羊終于按捺不住沖上路基,雖然此時公路空無一車,頭羊仍然保持高度警惕,原地躊躇不前,好像在思考成功的可能性。遺憾的是不過幾分鐘光景已經錯過了大好時機,公路上再次響起車輪的轟鳴,頭羊失望地回身撤到路基下方。車流不斷,羊群就這樣一次次觀望又回撤,足足折騰了近半個小時,頭羊依然耐心地等待著時機。
終于,頭羊鼓起勇氣顫巍巍地走上了有點發(fā)燙的柏油路面,路并不寬,幾步就到了路中心黃色的隔離線,頭羊突然停下腳步,有點猶豫似的看著腳下,仿佛擔心會被黃線絆個跟頭似的,一步跳了過去。身后的羊群一個個快速跟進,迅速跑過公路,沖下對面的路基。這時,一輛大貨車駛過,隊伍又被截成了兩段。
已經穿越公路的頭羊再次返回在路邊鼓勵和帶領著剩余的羊群。路面上羊媽媽溫柔地輕頂小羊羔的臀部,無聲地催促著。一只母羊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小羊沒追上來,勇敢使它忘卻了恐懼,無視繁忙的車流,義無反顧地從近在咫尺的車輪前原路返回,耐心尋找自己心愛的寶貝。
群羊幾乎全部通過了公路,母羊目送著遠去的同伴,愛子心切的母羊依然選擇了艱難的尋子之路。她孤獨的身影在路邊徘徊,眼里流露出彷徨與無助。
又有幾群羊陸續(xù)跨越公路和鐵路,公路邊的羊群稀少起來。傍晚時分,沒有成功跨越公路的羊群撤退到距離公路較遠的坡地過夜。
目前還不知道是不是會有一些藏羚羊一直無法跨越青藏公路,而離開羊群對食草動物來講,被捕食的可能性就將大大增加。
未來難卜
青藏公路建于上世紀50年代,是西藏的生命線。
然而,路好走了,交通事故卻層出不窮。近年被譽為“青藏生命線”的青藏公路拉薩至格爾木千余公里路段卻成為交通事故多發(fā)地段,尤其是氣候條件惡劣的昆侖山和唐古拉山附近,人們甚至稱其為“死亡線”。
因為青藏公路隨地勢起伏修筑,在一些下坡路段,司機很難注意到路面上出現的野生動物。而且青藏公路上80%的車都超速行駛,有些時速高達180~200邁,即使看到了野生動物也來不及停車了。在拉薩至格爾木千余公里長的路段上,目前只有零星的警示路標,而且大部分已破損不堪,護欄也極少見。至于應急車道、減速帶、停車帶則全都沒有。
適應了野生動物通道之后,青藏公路上的滾滾車流變成了藏羚羊遷徙路途上更大的威脅。跨越公路的難度遠遠大于尋找鐵路沿線的野生動物通道人口。調查人員被公路上大量死亡的野生動物所震驚:只要停下車,公路上到處可見被軋得不成形的兩棲動物。
在死亡密度最高的省道209線一條樣線路上,100米范圍內,竟然記錄到被車軋碾得只剩皮的高原林蛙56只。據統計,一場雨后,在三條公路上就有5414只兩棲類動物被軋死或撞死,同時也有其他野生動物死亡。
2009年,青藏公路將再次整修,將二級公路提升為一級公路,那時藏羚羊想要順利通過沒有野生動物通道的青藏公路,將會難上加難。
目前青藏鐵路只承擔客運任務,一旦開始頻繁的貨運業(yè)務,對野生動物及周邊生態(tài)的影響則需要繼續(xù)跟蹤監(jiān)測。暫時看來有影響但是并不致命。但不論是鐵路還是公路,對生態(tài)的影響并不能馬上得出定論。還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來持續(xù)監(jiān)測。